明朝朱棣当年谋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般认为 , 朱棣造反是建文帝削藩所逼 , 为求自保 , 打出“诛齐黄、清君侧”的口号 , 发动靖难之役 。此后 , 朱棣先后在建文帝所修的《太祖实录》基础上 , 又两次大规模修改 。一则是为“靖难”进行粉饰 , 其次 , 变更出身 , 将自己说成是朱元璋高皇后马氏所出 , 是嫡出 , 非庶出 。为自己正名 。
文章插图
然而 , 从其他历史典籍中 , 似乎透露出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 从1368年(洪武元年)到1370年(洪武二十五年) , 明朝一系列人事的变迁 , 使得朱棣逐渐有了谋反之心 。
明朝亲王特权朱元璋1368年称帝当年 , 册封朱标为皇太子;同时册封的还有朱棣二哥朱樉、三哥朱棡 , 分别受封为秦王(封地西安;)晋王(封地太原) 。朱棣本人的封地是北平 。
文章插图
到了1370年 , 考虑到北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 , 朱元璋以“帝王之子 , 居嫡长者必正储位 , 其诸子当封以王爵 , 分茅胙土 , 以藩屏国家”的名义 , 将自己9个儿子 , 外带唯一的侄孙朱守谦 , 都授予金册金宝 , 册封为亲王 。享有的特权:
1、食禄米 。按照明朝的制度 , 亲王的食禄米是万石 , 并不是说每年给一万石大米 , 是说亲王可以拥有能产万石粮食的土地和人口;
2、护卫 。亲王掌握数量不等的护卫 , 根据《明史·诸王传》记载:“亲王护卫甲士少则三千人 , 多则至万九千人” , 人数少的有3000人 , 多的达到19000人;
3、人事权 。王府官既可出任地方行政长官 , 也可兼任都指挥史 , 掌地方兵权 。除长史及镇守指挥、护卫指挥由朝廷指派 , 其余官员均在封国境内或所部军职内选用 , 藩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4、临时指挥权 。相较于分封在腹地的亲王 , 处于边塞要地 , 防御北边蒙古的亲王 , 可以在战时 , 节制地方镇守官 。
朱棣军事地位朱棣其他兄弟颇为不争气 , 好一点的诗词歌赋 , 差一点的沉迷于酒色 , 再就是干点其他荒唐事 。像朱棣的十弟鲁王整天跟方士混在一起 , 追求长生不老 , 吃丹药中毒 , 弄瞎了眼睛 , 朱元璋给其死后的谥号是“荒”(荒唐的意思) 。朱棣的二哥 , 秦王朱樉也因为多次为非作歹 , 遭到训斥 , 甚至朱元璋一度想废掉他 , 在其死后的谥册说:夫何不良于德 , 竟殒厥身 , 其谥曰憨 。“憨”意思是笨 , 显然是对这个儿子行为的有所不满 。
相较之下 , 朱棣则受到朱元璋的器重 , 为其早早相中了徐达的长女 , 作为王妃 , 这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拟的 。接到就藩命令 , 朱棣便到封地北京 , 至靖难之时 , 是为19年 。朱棣慢慢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成长成智勇双全的统帅 。
文章插图
受封之初 , 朱元璋最为倚重的是年长的秦、晋、燕三王 , 尽管未掌握大量军队 , 只有一定的监督节制之权 。随后朱元璋开始诛杀勋臣 , 至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为止 , 军权才由勋臣手中过度到秦、晋、燕三王 , 其他藩王受到三王的节制 , 尤其是晋、燕二王 。
《明史》所言:“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 。而晋、燕二王 , 尤被重寄 , 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 。相信晋、燕二王在胆识、策略方面远胜于其他诸王 , 朱元璋寄予厚望 , 将重要军事事务的大权交给二人处理 , 连冯胜、傅友德都受节制 。
到1390年 , 晋、燕二王远征 。朱元璋“.....命颍国公傅友德等赴北平训练兵马 , 听燕王节制……” 。此战因晋王为与敌人碰面 , 而朱棣说服乃儿不花 , 解决了边界隐患 , 而声威大震 。
《明太祖实录》:“(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戊午)敕武定侯郭英曰:以辽东都司并护卫各卫所步军 , 除守城马军及原留一百存守斥侯 , 余皆选拣精锐统领 , 随辽王至开平迤北 , 择险要屯住提备 , 一切号令悉听燕王节制 。”可以看出至朱元璋逝世这年 , 朱棣在诸王中的军事地位达到了顶峰 。
立储顺序朱元璋正妻马皇后只有两个女儿 , 朱棣说自己为马皇后所生 , 完全是洗白 , 宣扬自己是嫡子继位 , 表明正统性 。据《枣林杂俎》记载 , 南京孝陵享殿中牌位排列序位 , 除太祖与马皇后正面坐外 , 李淑妃等二十余位嫔妃在东面 , 而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 单独在西面 。
文章插图
朱标由马皇后抚养 , 是名义上的嫡子 , 按照“有嫡立嫡 , 无嫡立长"皇位继承基本法 , 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子 。即便朱标于1392年病逝 , 朱元璋曾有意立朱棣为太子,但刘三吾以“若然 , 置秦、晋二王何地?”为由劝阻 , 权衡之下立了朱标儿子朱允炆 , 为皇太孙 。哪怕都是庶出 , 朱棣也跨不过秦、晋二王 。相信这时战功卓著的朱棣 , 心里面是极度不平衡的 。但朱元璋仍在 , 朱棣也不敢造次 , 上面还有两位哥哥 , 即便才能不及自己 。
回到开头 , 说到朱棣起兵的原因是建文帝的削藩 。基于上述所言 , 是否可以这么假设 , 将本末倒置一下 。即建文帝的削藩是对朱棣动作的有所察觉 。一则朱棣的军事实力 , 在诸位藩王中最强大;其次太子、秦王和晋王的相继去世 。朱棣的夺位之心 , 随着自己军政地位的逐渐上升与竞争对手的相继死去 , 二者交织在一起 , 不断得到加强 。诚如朱棣兵临城下 , 箭头射书 , 告知兄弟姐妹:
……如朝廷知我忠孝之心 , 能行成王故事 , 我当如周公辅佐 , 以安天下苍生 。如其不然 , 尔众兄弟亲王、众妹妹公主及多亲戚 , 当速挚眷属移居守孝陵 , 城破之日 , 庶免惊恐……终于说出了 , 多年来一直“压箱底”的话 , 无论如何 , 我要当皇帝 。
具备实力又有野心 , 万事俱备 , 只欠东风 , 而建文帝的削藩 , 朱棣正好乘这股东风 , 发动了靖难之役 。
后记朱元璋深知建文帝懦弱 , 过于仁慈 , 有失控之势 , 杀掉了大部分一起打江山的功臣 , 由自己儿子接管 。但他没料到儿子也会有觊觎之心 , 也更为致命 。正如《建文朝野汇编》所言:燕王之变 , 削亦反 , 不削亦反 。
【明朝朱棣当年谋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各位看官 , 不知道您 , 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其他网友观点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朱棣造反因于时势 , 源于个人政治野心和历史使命感 。
一:朱棣起兵造反因于时势所迫 。
朱棣1360年5月2日生 , 死于1424年8月12日 ,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成年后和諸王子一起被封为籓王 , 守戊边疆 。
朱棣封为燕王 , 1380年就籓北军 , 驻守北京守卫大明北大门 。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 , 两次率师北征 。曾招降蒙古太尉乃尔不花 , 生擒北元大将李林帖木尔 , 深得朱元璋赏识和信赖 , 因此成为諸王子中的皎皎者 。
朱元璋建国初期分封籓王 , 为巩固明王朝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为籓王拥兵自重 , 威震一方留下了后患 。
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 , 引起朱棣和其他王子不满 。朱允炆即位后 , 也感到諸位籓王叔叔们的威胁 。在帝师方孝儒和齐泰、黄子澄的劝谏下 , 于国内外环境不顾 , 釆取错误的方法进行削籓 。先削朱棣的同母胞弟周王朱橚和其他五位籓王 , 把矛头直指燕王朱棣 。这等于打草惊蛇给朱棣发信号敲惊鐘 , 使燕王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
朱棣打着清君侧靖难的旗号被迫起兵造反 , 具体经过不再赘述 。
朱棣英勇果敢多谋善断 。朱允炆年青文弱昏聩无能 。偏听偏信方孝儒、黄子澄、齐泰三个文职官员 , 不懂军事纸上谈兵 。临阵擅自撤换大将耿炳文 , 任用官二代纨绔子弟李景龙 。李景龙用兵若儿戏 , 兵溃如堤决 , 独自逃回南京 , 损兵折将 , 导致朱棣造反成功 。开创了我国历史上 , 和平年月夺取政权的先例 。
二:朱棣起兵造反 , 源于个人政治野心的膨胀 。
朱棣十七岁在凤阳农村体验生活 , 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群众时就萌发远大政治抱负 。封燕王就籓北平 , 几次随军北征打击蒙古残余势力 , 才华抱负得以充分施展 。是諸王子中皎皎者 , 并得到朱元璋的认可。
朱棣的远大抱负帝王欲与姚广孝的到来 ,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姚广孝人称黑衣称相 , 上知天文 , 下知地理 , 通晓厚黑学理论 。和刘伯温不相上下 , 人称刘伯温第二 。第一次和朱棣见面就试探性地说 , 送给王爷一顶白帽子 , 被朱棣慎言制止 。随后被选为幕僚 , 交往甚密 。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 其间必有名世者” 。这段流传很广的历史预言姚广孝不会不知道 , 也难免当作主要话题和朱棣私聊 。按有关学者划分 , 由尧舜至商汤五百年 , 汤至周文王五百年 , 周文王至孔子五百年 。依次类推从明朝朱元璋到太平天国洪秀全刚好五百年 。
也有学者把“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 和现代基因学联系起来 。一代人基因以1/2几何级数 , 重新组合往下遗传 , 五百年正好结束 , 包括王者在内 。五百年后又重复出现一个新的循环 。
朱棣、姚广孝当然不可能懂得基因遗传学 。但有关“五百年必有王者兴”预言的时段划分 , 古已有之 。明初正好是最后一个五百年的伊始年 。这也许是朱棣起兵造反 , 实现皇帝梦的理论根据 。
朱棣正是利用这一点 , 为自己大造舆论 , 以至于民间流传燕王才是未来的真龙天子 。
当燕王旧部张信接到逮捕朱棣的密令后 , 告诉母亲 。其母说民间传说朱棣是未来的皇帝 , 要张信慎重处之 。张信即刻投靠朱棣 , 关键时刻救了朱棣一命 。
靖难中北军和政府军几次交战 , 在打得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 , 双方都已精疲力尽 , 天空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 北军利用天象奇迹般取胜 。如此天象重复出现三次 , 北军三次利用天象取胜 , 令人匪夷所思 。
我们现在虽然无法判断史记的真伪 , 但北京一带风沙确是常有的事实 。朱棣利用风沙天象大造舆论 , 使人心向背天枰逐渐倾斜到北军一边 。
后朱棣釆纳姚广孝的建议 , 绕开铁炫、盛庸 , 孤军深入直指南京 。沿途关隘将领明哲保身暗与盟约 , 不予抵抗 。
朱棣设计伏击盛庸、铁炫后 , 朱允炆再无兵力可用 。谷王朱橞和李景龙密谋献城门投降 , 宣告靖难胜利 , 朱允炆政权灭亡 。
三:朱棣起兵造反 , 还有一说源自历史使命感 。明朝建立虽然推翻了元封建统治 , 但元王朝残余势力还没有彻底肃清 。北部女贞族日以强大 , 时刻都在窥视着中原 。東部海上反明余孽和日本倭寇相互勾结为匪作盗 , 时常滋扰明朝沿海村庄 , 阻断海上交通 。西部自唐宋以来开辟的通往欧洲大陆丝绸之路 , 被阿拉伯奥斯曼帝国和我国少数民族阻断 。南部安南政权反叛独立 , 外患不断 。
朱棣身为北京籓王镇边将领 , 不会不了解 。作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藩王 , 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感 。监于朱允炆一班人文弱迂腐无能 , 无法应对外部环境 , 取而代之也许是起兵造反的又一原因 。
籓王造反在我国历史上没有成功的先例 , 唯明成祖朱棣例外 。分析原因两个班底人员素质相差太远 。
朱棣是从战场上历练出来的 , 神勇果敢机智多谋 , 加之谙通经纬善于机变的姚广孝 , 如虎上添翼 。
朱允炆善良敦厚犹柔寡断 , 智囊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纸上谈兵 , 无军事素养和远见卓识 。尽管朱允炆手握重兵 , 却注定了要失败的命运 。
朱元璋在世为给朱允炆登基扫清障碍 , 大肆杀戮功臣 。把曾经跟随自己一起奋斗的开国将领和元老旧臣 , 以莫须有的罪名贬死殆尽 。蓝玉案、李善长案等迁连万人之多 , 以至于平叛开始无将可用 。
更重要一点君臣离心离德 , 文武官员普遍认为靖难是皇家私事 , 冷眼旁观明哲保身 。朱允炆一句休伤吾叔的叮嘱 , 成了朱棣的护身符 , 使朱棣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 。
战争开始天时地利人和 , 朱允炆一样都没占住 。和汉景帝时期八王之乱相比 , 兵将与皇帝上下一心 , 陷籓乱于军民汪洋大海之中 , 形成鲜明对照 。
朱棣被迫造反 , 北京周围所属旧部纷纷投靠朱棣讳下 , 随着几次大的战役 , 民心天枰逐渐发生倾斜 。从起兵到靖难胜利 , 虽有惊险但最终都得到化解 。也许冥冥之中真有某种潜在力量在护佑 , 也未可知 。有待热心学者进一步探究 。
其他网友观点戏说历史 , 我是游子dream 。
对于朱棣能在四年之内成功夺取皇位 , 其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具体因素主要有这几点:
其一: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 , 且又是大明开国功臣徐达的贤婿 。朱棣自幼生活在军营中 , 与许多征战沙场的名将都有接触 , 也曾受多人指导 , 其岳父徐达便是其一 。在他17岁时 , 朱元璋封其为燕王 , 驻守在北京 , 并派了众多威武军士及谋臣为其所用 。要知道当时北方区域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守的关卡 , 因为元朝的残余部队都驻扎在离其不远的地方 , 一不在意就会受到攻击 。而朱元璋却把此地派与朱棣镇守 , 说明了朱棣的军事才能及谋略无可匹敌 。这也是他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文章插图
其二:大明第二任皇帝乃朱元璋之孙即建文帝朱允炆 , 继位之初的他便采用顾命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 , 开始削藩 。这一举措曾一度引起各地藩王的不满 , 尤其是燕王朱棣 , 也因此朱棣于建文元年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然而朱允炆为政时懦弱无能 , 没有主见 , 导致本该胜利的战役却因听从他人的方针 , 做出错误的决断 。另外他还令与燕王对战的将帅不得伤害朱棣 , 因为他不想背负‘弑叔’的罪名 。要知道两军交战必有伤亡 , 建文帝的这一军令无疑是致命弱点 , 岂能不败 。
文章插图
其三:明朝建立后 , 朱元璋以各种理由大肆诛杀开国功臣 , 致使到了建文时期 , 朱允炆几乎无大将可用 , 这或许是对大明王朝的一种考验亦或是惩罚 , 使得朱家天下出现叔侄纷争 , 最终以老谋深算的长辈获胜 , 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 。
文章插图
总结:
自古以来历史都由胜利者书写 , 无论朱棣以什么方式谋反 , 重要的是最终他取得了成功 , 当然即便是篡位 , 他对大明朝的做出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 , 无法磨灭的事实 。
推荐阅读
- 明朝史书中为啥明成祖朱棣会消失 解密大明朝
- 揭秘明朝大将常遇春军中暴毙的真相是什么
- 皇帝倚仗其为“左右手” 明朝名臣杨博
- 俞大猷曾教棍法 少林武术兴盛源于明朝抽调僧兵
- 章太炎为何穿明朝服装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 为什么明末小冰河时期只有明朝灭亡了呢?
- “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内幕
- 明朝亲王薨逝后都用什么谥号?
- 明朝宗室起名的流程是怎样的?皇帝钦赐吗?
- 明朝东林党重要成员左光斗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