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终前问了大臣们一个什么问题?有人答上吗?
朱元璋临终前问了大臣一个问题,本来是解决燕王朱棣的大好机会 。可惜皇太孙朱允炆没有理解祖父的一片苦心,误以为朱元璋召四叔进京是为了继位,可怜可叹 。
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注:指燕王朱棣) 。已至淮安,太孙(注:指朱允炆)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 。及太祖大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明太宗实录卷一》
“不豫”指皇帝病重,“大渐”指皇帝病危 。洪武三十一年(共有1398年)闰五月十日,朱元璋临终前问“燕王来未”,还问了三遍,左右却无人敢回答 。对于朱元璋的这段临终遗言,历来同情建文帝朱允炆,厌恶明成祖朱棣的史学家都认为是朱棣篡位后修改《明太祖实录》时所编造 。目的是误导后世之人,让他们以为明太祖朱元璋临终前有意传位于燕王朱棣 。
问题是朱元璋为了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杀了多少人,铺了多少路,他会利令智昏到临终改变自己的主意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召朱棣南下呢?事实上朱棣此行异常凶险 。他本人也在察觉到危险之后,逗留淮安不进,这才熬到朱元璋驾崩,随即掉头跑回了封国北平 。
文章插图
燕王朱棣剧照
由晋王去世引发的蝴蝶效应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在其封国山西太原去世,年仅41岁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长子皇太子朱标去世,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次子秦王朱樉去世 。现在再加上晋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一下子成为朱元璋在世诸子中年龄最长的亲王 。
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为了让皇太孙朱允炆能顺利登基,将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最后一批开国武勋集团全部清除,兵权则分散到了各地亲王手上 。其中实力最大的,就是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 。二王不但有强悍的三护卫官军,还分别节制山西和北平都司军事,可谓是一个恐怖的双巨头平衡体制 。
丙辰,命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 。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今上节制 。凡军中应有机务,一奏朝廷,一启王知,永著于令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六》
本来朱元璋安排已定,内有皇太孙朱允炆作为核心,接受文官集团及大浪淘沙后残留的勋贵: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辉祖及长兴侯耿炳文等人的辅佐 。外有各地亲王坐镇戍边,再辅以朝廷武将相助,几年运转下来效果相当不错 。换句话说,这个体系是朱标死后,朱元璋所能留给朱允炆的最重要遗产 。
文章插图
朱元璋剧照
天罗地网会剿燕王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精明强干的晋王突然去世,北境双核变单核,野心勃勃而又能力出众的燕王再也无人可以制约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处女座倾向的皇帝,这样一个巨大的漏洞,朱元璋会不去弥补吗?我们循着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就可以发现其实朱元璋在临终前,已经给朱棣布置了一张天罗地网,只待他抵达南京,就可以两边一起发动 。
四月初九日,朱元璋给朱棣发出一道敕书 。里面说到据可靠线报,今年秋天会有数万蒙古骑兵南下袭击大宁或者开平,要求燕王加紧战备 。这本来就是朱棣的日常工作,即使蒙古人不来,他自己都会主动找上门去 。但是老朱话锋一转,直接就帮儿子做好了军事调动 。
可西凉召都指挥庄德、张文杰,开平召刘真、宋晟二都督,辽东召武定侯郭英等会兵一处 。辽王以都司及护卫马军悉数而出,北平、山西亦然 。步军须十五万,布阵而待令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庄德、刘真、宋晟等人,都是洪武朝末年炙手可热的大将 。武定侯郭英是开国元勋,同时还是辽王朱植的岳父 。到时候出兵之时朱元璋要求朱棣居住,山西、辽东两地的官军则分布在左右 。在这样一个布局中,只要朱元璋一声令下,立刻就能将燕王护卫给包了饺子 。
文章插图
朱棣剧照
五月初八日,《太祖实录》记载"上不豫" 。仅仅四天以后,此时最受朱元璋信任的左军都督杨文被紧急派往北平,接管北平都司及行都司兵权 。朱元璋让杨文镇守北平,目的自然是让朱棣赶紧率军出塞 。与此同时,镇守辽东的郭英也接到敕书,催促他立刻率领精锐前往开平一线屯驻堤备 。
五月十二日,刚刚嗣封晋王不久的朱棡嫡长子朱济熺,接到了一道太祖密旨 。里面没有讲到任何实际政务,老朱只是给长孙讲了一个五代之时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故事 。历史上李克用死后,其弟李克宁企图造反,被李存勖所杀 。李存勖是嗣晋王,杀掉了自己的“四叔”李克宁,朱元璋的意思还要说得再直白一点吗?五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再次给晋王传旨,让他调庄德等人出兵 。有了前面那道密旨打底,朱济熺会如何吩咐庄德等人,还需要明说么?
五月二十三日,后军都督府差舍人孙贵赍到圣旨:“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文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马隄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手里行 。”—《太祖皇帝钦录》
燕王进京,前途凶险五月二十九日,朱棣接到一道敕书,里面先是对他吹了一通彩虹屁:"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其任 。秦、晋已薨,汝实为长 。攘外安内,非汝而谁?"那么问题来了,朱棣是什么时候收到通知回南京的呢?笔者以为,就在这道敕书之中 。
根据《太祖实录》中对于马皇后去世时的记载,从南京发出敕书,到燕王朱棣由北平抵达南京,需耗时十六天 。根据《仁宗实录》中对于仁宗朱高炽去世时的记载,从北京发出敕书,到皇太子朱瞻基由南京抵达北京,需耗时二十二天 。考虑到朱元璋在闰五月十日那天感觉朱棣应该已经赶到南京,则五月二十九日敕书中命其南下,时间上最为吻合 。
文章插图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
事实上太祖驾崩之时,朱棣已经到了淮安 。按照速度推算,他早两天就应该已经抵达淮安,但他为什么没有继续南下呢?燕王不是傻子,老朱之前的那番布置,就算他当时没看出问题,这一路南下的路上也应该想明白了 。老爷子会突然改变主意传位给自己?朱棣自己都不敢相信 。
过了淮安,渡过淮河,前面就是长江,过了长江就是南京 。不过淮河,最坏的打算还能立即掉头北上 。一旦渡过淮河,那可真成了瓮中捉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朱棣的这一犹豫,救了他自己的命,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 。
糊涂的建文君臣然而对于老皇帝的一番苦心,朱允炆显然是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句“燕王来未”,把上到皇太孙,下到齐泰、黄子澄等辅政文官都给吓了个半死 。由于恐惧,这些人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
从朱元璋去世停灵到入葬孝陵,中间只间隔了七天 。就在同一天,朱允炆还在奉天殿举办了登基大典 。一边哭声震天地送葬,一边喜气洋洋地登基,这红白喜事同一天办的诡异气氛,委实令人难以理解 。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 。辛卯,即皇帝位 。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 。—《明史本纪第四·卷四》
文章插图
朱允炆剧照
至于朱棣,更是进退两难 。进城,他不敢 。北返,他理亏 。但是,朱允炆君臣为燕王来了一个神助攻 。据朝鲜史料记载,朱允炆要求朱棣单骑入京,结果燕王殿下趁机翻脸溜之乎也 。至此,朱元璋临终前针对朱棣所作的布置,最终功亏一篑 。
军一人自辽东逃来,本国人也,属东宁卫 。以辽东役烦逃还,言:燕王欲祭太祖高皇帝,率师如京,新皇帝许令单骑入城,燕王乃回 。还兴师,以尽逐君侧之恶为名 。—《李朝实录·恭靖王实录卷第一》
结语:如果朱元璋还能再多活几天,恐怕朱棣不得不被迫进京 。到了那个时候,老朱可以给儿子一个名义上的辅政官职,将其软禁于南京 。这样朱允炆登基之后进退自如,手上有足够多的牌可以打 。若是燕王护卫胆敢谋反,则由郭英、庄德、宋晟等率兵予以剿灭 。
等到篡位成功之后,该如何记录这段历史,成了朱棣头疼的事情 。燕王南下,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不好抹去 。那么只能在时间上动手脚,在《太祖实录》中模糊处理朱元璋让他南下的时间,从而造成老皇帝有意改立其为接班人的错觉 。等到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后,更进一步体会到祖父的良苦用心,于是在《太宗实录》中抛出皇太孙矫诏这样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巧妙地将大众的视线搅乱 。可怜后世史学家被困在朱棣、朱瞻基祖孙所设的“迷局”之中,想当然地以为朱元璋问一句“燕王来未”就是要传位朱棣,从而只顾否定这段记载的真实性,而无视其背后隐藏的信息 。
其他网友观点在明朝官方的史书中,朱元璋临终前问大臣们的问题是:燕王(朱棣)来否?
但谁都知道,这段记载其实都是朱棣篡改的,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
文章插图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朱元璋感到寿数将尽,于是派使者“持符召今上(指朱棣)还京”,途中说是有人矫诏,让朱棣不用过去了 。但是——
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指建文帝) 。
意思就是说:
朱元璋盼着朱棣赶紧过来,问身边人:燕王什么时候到啊?根本不管身份侍奉的建文帝朱允炆 。
文章插图
呵呵,朱元璋对朱允炆爱搭不理,你觉得可能吗?
这段记载显然是朱棣的捏造 。
他为了塑造出朱元璋临终前有意传位给他的假象,所以编出了这段故事 。反正靖难之役后,谁也不能站出来跟朱棣唱反调了,他爱怎么遍就怎么编的 。
但是,如果今人把这段话当成真事,那就是太愚蠢了 。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朱元璋死前没说任何话,或者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他说了啥 。
其他网友观点我是史小二记,我来说一说!
洪武三十一年,这年明朝发生了足足三件大事 。
第一,三月份,朱元璋老三晋王朱棡病逝 。从此藩王中,燕王朱棣独大;
第二,五月份,朱元璋病逝;
文章插图
第三,皇长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
在朱元璋病逝前,他遣派人持符往北方,召燕王朱棣来南京 。不过,刚到淮安 。朱允炆等人“矫诏”,挡住了朱棣,让他回去 。朱元璋不知道这回事,便问左右的人,“第四子来未”?
老四(朱棣)来了没有……
老四(朱棣)来了没有……
老四(朱棣)来了没有……
朱元璋没有提及朱允炆 。这种话,谁敢回答?
文章插图
没人答复,一会儿,朱元璋死了 。
莫名其妙?问题是朱元璋寓意何在?
一,朱元璋打算将江山社稷交给朱棣;
二,朱允炆的即位,搞的是宫廷政变 。
这件事被记录在《明太祖实录》(太祖,朱元璋的庙号)中,如下:
用事者矫诏即还 。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在《明太宗实录》(太宗,朱棣庙号,后来嘉靖皇帝改作成祖)中,也有提及,如下:
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 。及太祖太渐,问左右曰:“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两份实录对比,很显然,前者用词委婉,后者用词直白 。例如,矫诏者,前者说“用事者”,意有所指 。后者直说“朱允炆”,直言不讳 。
朱元璋紧急召过朱棣入京吗?
肯定,没有 。两份实录都在表明朱元璋打算传位给朱棣 。实际上,朱棣当皇帝,靠的是抢,叔叔抢侄子 。打的是靖难旗号 。
文章插图
经过数据表明,《明太祖实录》有过三次修订 。朱允炆初修,成书于建文三年 。朱棣夺位后,发现修订版实录“遗逸既多,兼有失实” 。因而定下调子,紧急二修 。二修版匆匆修成 。书成后,朱棣特地举行了隆重仪式 。
由于二修版实录在一些地方仍让朱棣感到不满 。所以,永乐九年,朱棣三修,参修人员多,监修官有姚广孝,这次修订比较细致,内容由183卷扩充到251卷,耗时六年多 。最重要的是,二修成,一修毁,一修版本不存于世 。《明太祖实录》定本是第三修版本 。
《明太宗实录》就不说了,比较主观 。被列为二十四史的《明史》记载了朱元璋的遗诏 。遗诏内容强调了朱允炆的合法性——“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宜登大位 。”而且,交代了朱元璋有感藩王(尤其是燕王)威胁到朱允炆,故而下令各地藩王,“毋至京师” 。
文章插图
当时,朱棣听闻消息,极速从北平南下奔丧,不过“闻诏乃止” 。就这事,《朝鲜王朝实录》里说:有个不堪繁重劳役的朝鲜人(兵),从辽东逃回国内后,跟人聊天时说,朱棣祭奠朱允炆时,是率师南下 。朱允炆不傻,便只允许朱棣单骑入城 。朱棣没答应 。领着人,返回北平 。
不管怎么说,经过修改后的《明太祖实录》主观性强,修过去,修过来,无非是两个关键词——靖难,嫡出 。只能说成则王,败则寇 。
文章插图
【朱元璋临终前问了大臣们一个什么问题?有人答上吗?】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史小二记!
推荐阅读
- 林黛玉临终的时候贾宝玉在哪,为什么他没能来见黛玉最后一面?
- 朱元璋设立不许宦官干政铁牌被哪个太监砸碎?
- 为何说胡惟庸只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棋子
- 免死金牌有用吗?为何朱元璋能把他给杀
- 徐达和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为何要杀死他俩的老婆?
- 刘伯温解梦定江山,朱元璋早知道朱棣会谋反
- 朱元璋有多少老婆 朱元璋有几个老婆
- 从大多数流传的画像来看,朱元璋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
- 为啥朱元璋更喜欢李善长封他为公,刘伯温则为伯?
- 朱元璋是和尚出身,为什么痛恨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