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到底多恐怖,为何清朝死囚宁可被斩,也不愿去宁古塔服刑?
流放宁古塔固然恐怖,但不至于题目说的那么玄乎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流放,意味着还有生的希望,被斩,才是万劫不复 。但是,被流放之人需要从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力劳作,尊严丧尽 。因此,他们所不能接受的是,从之前的鲜衣怒马、养尊处优,到如今为人奴仆精神及肉体上的双重落差 。但如果让犯人在“处斩”于“流放”之间做选择,出于求生本能,多数人还是会尝试活下去的机会 。
文章插图
在古代,被流放之人多数是从犯,或是受主犯牵连 。以谋反为例,一般主犯会被灭三族,而那些并没参与其中的族人、亲信则会被流放处置 。当然,也有一些罪不致死的主犯也会被流放 。而且流放不代表就是死路一条,反而翻身的机会还很大 。
秦汉时期,犯人多会被流放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境内 。比如嫪毐的数千门客就被流放于此,但后来他们又被嬴政集体赦免,照样回到秦国过得很鲜活 。同样,吕不韦也被流放蜀地,只不过他于途中自杀 。再比如汉初彭越也被流放蜀地,结果半路被吕后截杀 。汉文帝时期,兄弟淮南王刘长谋反,后被文帝流放蜀地,只不过他于途中绝食而亡 。
文章插图
唐朝时,流放司空见惯,犯人多被流放岭外,也就是广东、广西一带 。唐中宗时期的宰相宗楚客就曾被武则天流放于岭南 。中宗复位后,韦皇后专权,宗楚客被重新起用 。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后来均被流放 。武三思则担心他们日后还会被起用,所以派人去流放地将他们处死 。由此可见,在唐朝被流放者“东山再起”的现象很常见 。
清朝流放犯人大致有两个去处,一是宁古塔,另外就是新疆,两者的意义相差不大,都是在犯人受刑(服劳役、做苦力)的同时达到充实边疆的作用 。宁古塔在清朝是“苦寒之地”的代名字,属于东北边陲之地,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只有少部分军人屯守,中原人很难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下去 。
文章插图
因此,宁古塔带有“终结”犯人的色彩,凡被发配于此的犯人都很绝望,感觉这辈子基本上就算交待了 。而流放新疆似乎还有“生还”的可能,比如纪晓岚曾被乾隆流放新疆“体验生活”,之后又被召回起用 。即便如此,流放宁古塔也不代表生不如死,或必死无疑 。
还有一种说法:被流放者大多数都没到达目的地就已经死去,一是被人为故意虐待而死,二是长途跋涉生病而死 。所以不愿意遭罪,宁愿被杀头 。其实这种现象很少见,说法也很片面 。因为古代对于犯人的流放有一套很完善的操作流程 。
文章插图
犯人每被押遣到一个新的行政区都会由该区域有关部门重新接管,而之前负责押送人员在该区域办完相关手续即可返还,接下来依次类推 。出于对犯人在自己区域的负责,做为押送人员要承担一定责任,因此都不愿意犯人死在自己的手中,故意“迫害”一说也不能成立 。
另外,被流放者多是一些家境殷实而有“特殊”身份的人,所以他们的家人都会主动去“疏通”各个环节的关系,争取让自己受刑的亲人减少受罪的可能,或是受到优待、照料 。如果有幸,他们还会等到“重获生机”的一天,如果不幸,他们只能在当地“寿终正寝” 。
文章插图
好死不如赖活着,透露了人求生的本性,所以“宁可被斩也不愿意去宁古塔服刑”的现象很少见,或是本就不存在 。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其他网友观点何为宁古塔?
即便发配宁古塔是一种很严苛的刑罚,但是翻开满清人的历史,我们发现,“宁古塔”原来曾是清朝的龙兴之地 。
“宁古”是“六”的意思,而“塔”是台的意思 。当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的六个儿子就居住在此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他们便被称为“宁古塔贝勒” 。
文章插图
后来,宁古塔一直为满清提供八旗兵源、戍边和军队储备物质,是军事重镇 。但是,后来满清入关以后,偏远的宁古塔逐渐失去了作用 。但是宁古塔作为老祖宗生活的地方和东北边疆,还是需要派兵守护的 。
宁古塔有多可怕?首先,我先来说一下流放这种罪 。在古代,流放基本上跟死刑差不多 。那时候没有高铁,不会一下就把犯人带到流放地,要靠步行 。从北京到宁古塔,几千里的路程,路途遥远,十分辛苦 。文章插图
流放时要忍受思乡之苦,基本上与家人便再无联系了,一辈子都要忍受孤独 。即便是到了宁古塔,也要“与披甲人为奴”,称为戍边士兵的奴隶,男的干苦力,女的更惨,随时都可能被侮辱 。很多被发配到宁古塔的人之前都是一些达官贵人及家眷,所以他们宁死也不想去宁古塔受此屈辱 。发配到别的地方,还有可能越狱,但是宁古塔不同 。这里在古代被称为“极寒之地”,即便逃脱,在荒郊野岭连户人家都找不到,最终还是会被冻死或者饿死 。所以,到了这里,连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
文章插图
当年曾流放到宁古塔的人这样描述: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 。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
所以,被发配宁古塔之后,只有一条选择,那就是乖乖听话,屈辱地成为奴隶 。不但人权被剥夺,还没有逃出生天的希望 。所以很多人宁愿被砍头或自杀,也不愿意被流放到宁古塔多遭那么多罪!
其他网友观点现如今,我们在看有关于清朝的影视剧,经常会看到某某朝廷重臣犯了重罪,然后高坐在金銮殿上的皇帝,就会与众臣说道:“某某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之后那位被流放的官员就会被吓得瑟瑟发抖,惊恐的叫道:“圣上饶命啊!奴才知罪了” 。
可以说,“宁古塔”这三个字就是清朝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清代涉及政治犯罪的官员、平民,及他们的家属,多会被发配到此地,然后永世不得入关,比如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方拱乾,文人金圣叹的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的家属,及吕留良的家属等等,他们皆因犯了清朝皇帝的忌讳,从而被流放到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 。
文章插图
那宁古塔到底有多恐怖呢?它真的有让“清朝死囚宁愿被斩,也不愿意去宁古塔服刑”的震撼力?
其实,这还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关于宁古塔的两个知识:其一宁古塔是用来流放罪不至死的囚犯的,而不是死囚犯,也就是说对于必死的囚犯来说,宁古塔他就算想去,也是去不了的 。其二流放宁古塔的囚犯一般有两种惩罚,一种是处以有期徒刑,就是流放十年,十年后若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且又愿意回原籍的,则准予回籍 。另一种就是无期徒刑,这类一般就是政治性罪犯,多涉及造反未遂、严重贪污受贿等恶性案件,对于这类罪犯,一般被分配到宁古塔,就是永世不得入关,除非有皇帝特赦,不然一辈子都别想回到原籍 。
因此,从实际情况来说,若这个死囚犯有着强烈的生存欲望,那流放宁古塔,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反而会让他很开心,因为流放宁古塔也就意味着他能活着,虽然有很大的可能永远不能回到关内,但至少他还能继续苟延残喘着,若是运气逆天,或许还有机会等到皇帝的特赦,回到关内的那一天 。
反之,若这个死囚犯怀着必死的心,那流放宁古塔,对他来说,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庄子?田子方》有云:“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对于某些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没有思想,没有信念,宛如行尸走肉般的活着,这比死了还要可怕 。
文章插图
对于一个想着尽快离开人世的人来说,被斩首要远比苟延残喘的活着来得好,斩首仅仅只需要忍受那几秒钟的痛苦,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可若是被流放到宁古塔,他所受的痛苦可就不是几秒钟的时间了,而是少者数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时间 。试想,让一个心如死灰的人,去忍受着长时间的独孤与孤寂,要饱受着长时间的精神折磨,谁受的了呢?
再者,他不但要忍受着长时间的精神折磨,还要忍受着长时间的肉体折磨 。要知道,宁古塔的自然环境可是很恶劣的,这点从明清文人所写的一些文章就可窥视一二,如明代进士王家祯在《研堂见闻杂录》一书中曾这样说过 :“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 。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清代诗人吴兆骞在写给其母的书信:“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 。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
宁古塔地处黑龙江,其常年都是处于极寒状态,且多数地区都是人迹罕至之地,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苦寒之地 。正如清代诗人方拱干所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因流放到宁古塔的,多是南方人,而宁古塔冬季的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因此每年冬季都有很多流放犯被冻死、饿死 。同时,多数流放宁古塔的犯人,都会被送于披甲人为奴,所谓披甲人就是其他投降于清朝的少数民族人,他们的地位在宁古塔很是低下,经常受到满人的欺压,试想此时这些流放罪犯被发配于他们为奴,他们的生活岂能好呢?被披甲奴肆意欺压,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
文章插图
因此,宁古塔对于关内的百姓来说,这就是一个真的存在的,比地狱还可怕的地方 。
【宁古塔到底多恐怖,为何清朝死囚宁可被斩,也不愿去宁古塔服刑?】总之,对于那些心如死灰的死刑犯来说,被发配到宁古塔,他不但要忍受着精神上的摧残,还要忍受着肉体的折磨,被寒冷的天气所折磨,被披甲人所欺压 。如此,试问让一个心如死灰的犯人,饱受着精神与肉体上双重的折磨,你说能不恐怖吗?我想对于他们来说,这定然是要比死还要难受的 。
推荐阅读
- 专业团队到底是什么梗 现在终于知道了
- 苏宁获阿里、小米等投资88亿,股价涨停,市值增加50亿
- 男生去黑头到底用什么好呢?
- 恋爱三天和恋爱三年到底有什么区别
- 剖腹产后到底多久恶露干净算正常
- 【年夜饭的做法大全】3道辽宁经典年夜饭的食谱
- 脸上化脓的痘痘到底可不可以挤?挤痘痘需要注意什么?
- 灵芝到底有降血糖功效吗
- 净水器净化的到底是个啥?为啥用净水器?
- 长南瓜和圆南瓜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长南瓜和圆南瓜的营养价值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