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的驱蚊方法哪些是不靠谱的?有科学依据的驱蚊方法有哪些

万能的盆友圈里面,真的是什么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朋友圈办不到的,比如说,夏天蚊虫多这个问题,夏季蚊子很多,于是就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驱蚊防蚊的方法,但是靠谱与否却不一定了,那么,网传的驱蚊方法哪些是不靠谱的?有科学依据的驱蚊方法有哪些 。

1、不靠谱的驱蚊方法
谣言1一滴香油能驱蚊
最近,朋友圈不断有人分享“防蚊妙招”:“一滴香油(芝麻油,简称“麻油”)滴在手上,两只手抹一下,拍打在宝宝手和脚上 。最后手上没油了,但还有香油的味道,再轻拍一下宝宝的脸 。爬山下来,蚊子都躲得远远的” 。
事实上,并没有科学依据证实香油能驱蚊 。油性的东西都会产生油膜,相当于皮肤上产生了一层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 。但时间一长,油腻感消失了,保护膜就会消失 。所以,香油本身不能驱蚊,而油膜驱蚊的效果非常有限 。更何况,油性液体涂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偿失 。
谣言2喷驱蚊花露水等于喷农药
有传言说,“驱蚊花露水中含农药避蚊胺成分,喷花露水就是往身上喷农药” 。
避蚊胺(DEET)确实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农药,用于驱蚊已有近60年的历史 。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不科学 。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涂抹,就是安全的 。
美国儿科医师协会认为,两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 。而超市里卖的绝大多数驱蚊花露水中避蚊胺的含量都低于30% 。此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柠檬桉叶油、伊默宁(也叫驱蚊酯)、氯菊酯等都是较为安全的驱蚊化学品 。
需要提醒的是,驱蚊液只可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上,不能直接喷到脸上,不能接触伤口、眼和嘴,耳朵部位也要少用 。给儿童使用时,应喷在大人手上,再涂抹到孩子身上 。
谣言3蚊子偏爱某种血型
关于什么血型更招蚊子,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是O型,还有人认为是B型 。
其实,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不同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差异 。
蚊子寻找目标最重要的线索是二氧化碳,而且是二氧化碳的气流 。通过辨别气流方向,蚊子才能锁定目标 。所以,喘气较粗的胖人和爱运动的人容易招蚊子,平时要注意防蚊 。
谣言4驱蚊草可有效驱蚊
“在家里摆上一棵驱蚊草,不但能让蚊子近不了身,还能美化家居环境 。”卖家往往如此宣传 。听起来“两全其美”,但实际效果真的能这样吗?
目前,市面出售的驱蚊草主要是一种学名叫做香叶天竺葵的植物 。有科研人员检测了驱蚊草等驱蚊植物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区域内的蚊虫对其无动于衷 。
事实上,这类植物中的香叶醇、香茅醇、柠檬醛等物质有一定的趋避昆虫作用,但仅靠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驱蚊远远不够 。这些物质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损伤时才会大量释放 。
谣言5维生素B1泡水擦身能防蚊
有网友称,用维生素B1溶水擦身可以防蚊,因为维生素B1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可使蚊虫敬而远之,达到驱蚊防虫效果 。
早在200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就发现,维生素B1对蚊子落在皮肤表面的次数不会有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维生素B1没有驱蚊效果 。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出:目前尚无充分数据表明维生素B1可以有效驱蚊 。此外,维生素B1在水中并不稳定,遇热、光易分解,溶解在水里喷洒的做法本身就不可靠 。
谣言6养青蛙、猪笼草可诱捕蚊虫
有说法称,青蛙是蚊子的天敌,而猪笼草会在笼口处散发芳香以吸引蚊虫,蚊虫一旦落入笼底,就会被笼中液体淹溺而死,并慢慢被猪笼草“消化吸收” 。
事实上,青蛙(或蝌蚪)并不以蚊子(或其幼虫孑孓)为主要食物,而且在家中放置水缸反而会为蚊子提供产卵场所 。
而猪笼草的主食是蚂蚁等喜糖的虫类,对蚊子的捕获效率太低 。家庭种植猪笼草,最多能诱捕到一些以植物汁液为食的雄蚊,对吸血的雌蚊是无效的 。
还有人说,“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啤酒或糖水黏住致死”,这种做法就算能抓到蚊子,也只是雄蚊 。
谣言7驱蚊软件能有效赶走蚊子
据称,雄蚊子会不断发出求偶声波,但已经受孕的雌蚊因为不想重复受孕,便会竭力回避雄蚊 。驱蚊软件是利用这个原理,模拟雄蚊飞行时震动翅膀所发出的声音达到驱蚊效果 。
但一方面,并非所有种类的雌蚊都会拒绝多次交配 。另一方面,不同品种的蚊子,翅膀震动频率和声波频率范围有差异,所以软件模拟的声音很难对所有蚊子都有效 。
此外,市面上的超声波驱虫产品也多半不靠谱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署曾审查发现,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类产品对蚊虫有驱避效果 。
谣言8被叮后抹大蒜汁有助止痒
有说法称,被蚊子咬了抹大蒜汁不但能止痒,还有助杀菌 。
被蚊子叮后感到痒,主要是因为免疫系统面对侵入人体的异种蛋白释放出大量组胺,来执行防御任务 。皮肤痒痛和大包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
大蒜中没有能阻止组胺释放的成分,其中的大蒜素会产生辛辣刺激感,能转移对瘙痒的注意,但并不是真正止痒 。
谣言9吃碱性蔬菜蚊不叮
有传言说,改吃碱性蔬菜,让体质和血液变微碱性,蚊子不爱叮 。
事实上,所谓的碱性蔬菜和碱性食物并不能改变身体和血液的酸碱度 。其实,只要血液的酸碱度出现微小变化,就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与紊乱,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这条传言从根源上就是错的 。
此外,所谓的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吃下后蚊子会远离你,也不靠谱 。
谣言10蚊子拍死在皮肤上致感染
有说法称,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可能进入皮肤,引起真菌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一名美国妇女就因此死亡 。因此当发现蚊子在吸血时,最好轻轻将蚊子弹走 。
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确实报道过一个案例,有一名57岁的妇女因真菌感染导致大面积脑梗而死亡 。通过病理检查,研究人员确认她是感染了一种真菌,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打死的蚊子残骸 。
但这种真菌只有在免疫力非常非常低的人身上才会致病,对于健康人群,这样的感染几率是很小很小的 。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罕见病例,大家无需因此恐惧拍死蚊子 。因为蚊子叮咬还可能造成疟疾、登革热、丝虫病、脑炎、黄热病等并不罕见的疾病 。所以,发现蚊子,消灭它是第一要务 。
寨卡来了,驱蚊更重要
6月2日,北京市卫计委通报,北京发现第3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其主要通过伊蚊(又叫花斑蚊)叮咬传播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认为,预防寨卡病毒感染,最重要的在于及时做好防备 。
首先,提前注射疫苗 。对于近期有出行打算的人来说,应事先了解,当地是否有寨卡等流行性疾病,这种疾病是否有相应疫苗 。如果有疫苗,可提前两周左右,注射疫苗防护 。
如果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必须及时就医 。
其次,利用传统的防蚊方法做好防蚊工作 。
第一,纱窗、蚊帐要装好 。不管驱蚊水还是熏醋,都不如物理防蚊最安全、可靠;
第二,出门穿浅色衣服 。研究表明,伊蚊最喜欢停在深色衣服上 。这是因为,蚊子一般栖息在黑暗的环境中,深色衣服正好符合其视觉习惯 。此外,深色衣服吸热,夏天会让人的体温升高,也容易招蚊子 。过敏体质的人和儿童最好穿袜子、长袖衣裤,并远离草丛、花坛、水池等蚊虫聚集地;
第三,运动或出汗后及时洗澡,少用香水、润肤露等化妆品,因为蚊子喜欢体温较高、容易出汗的人;第四,家中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易积水处,及时清理,有盖子的盖上,能换水的勤换水 。
最后,被蚊虫叮咬后,可以用碱性皂液清洗 。通过中和蚊虫释放的酸性物质而防止患处肿胀起包 。如果已经起包,可以采用持续凉敷的方法消肿止痒,比如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冻冷后敷在叮咬部位,每2~3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 。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
2、有科学依据的驱蚊
白天室内:电蚊香
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的原理都是通过电力持续加热,挥发出灭蚊物质,药效一般可维持6~8小时 。尽管效果比传统的盘式蚊香逊色,但烟雾较小,刺激性较低,使用比较方便 。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说,多数蚊香里含杀虫剂,虽然比例不多,但属于农药类成分,浓度过高时会刺激眼、鼻、咽喉等部位,可能引发头痛、恶心、呼吸道炎症等 。据台湾《康健》杂志报道,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电蚊香除释放出亚列宁、甲苯等物质外,尚有许多未知、具有危害性的化合物 。
【网传的驱蚊方法哪些是不靠谱的?有科学依据的驱蚊方法有哪些】 所以,这两种“武器”最好用于白天室内没人时,使用1~2小时,将刺激性降到最低 。如果室内有人,应将蚊香放在通风处,让新鲜空气从纱窗中透进来 。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病媒及昆虫病组组长林鼎翔指出,如果要在晚上用,至少在睡前半小时点燃,临睡前再通风几分钟 。白天外出:驱蚊贴
蚊子虽是“夜间昆虫”,但白天到户外也可能被蚊子“攻击”,此时可使用驱蚊贴 。其原理是利用精油挥发来驱蚊 。驱蚊贴不宜直接接触皮肤,只需将其贴在衣服上即可;不适合过敏体质的人及孕妇使用;普通人每天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 。市面上还有驱蚊手环产品,其原理和驱蚊贴差不多,但由于其主要佩戴于手腕,对头部、腿的防蚊效果一般 。去草和树木较多的野外,由于蚊子密度较大,驱蚊贴和驱蚊花露水也有些“无可奈何”,此时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穿凉鞋、光脚 。台湾环保署资深专家王正雄说,蚊子往往通过人体散发的二氧化碳来识别并攻击,遮挡住皮肤可以阻止被蚊子“识别”出来,就算接近了也让它们无处下嘴 。
夜晚外出:驱蚊花露水
李红珠说,驱蚊花露水多添加驱蚊化合物,如避蚊胺(DEET)、驱蚊酯(也叫伊默宁,简称BAAPE)等,使昆虫失去对人体气味的感知 。研究发现,涂抹驱蚊花露水可在8小时内阻挡99.9%的蚊子叮咬,且毒性低 。一般来说,含10%避蚊胺就有效果 。但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儿童应使用含避蚊胺少于10%的防蚊液,婴儿最好不用 。李红珠指出,避蚊胺是一种杀虫剂,也用在农药中,有轻微毒性 。尽管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会中毒,但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不能与破损皮肤直接接触,更不要直接对脸喷 。相比之下,驱蚊酯的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驱蚊时间更长,所以购买前不妨留意一下成分 。睡觉时:挂蚊帐
尽管蚊帐是一种古老的防蚊方法,但比起化学防蚊方法更安全 。蚊香不仅会释放出化学物质,还会排出二氧化碳,而卧室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差,对抵抗力较差的老人、幼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不利 。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蚊帐及长裤保护是最好的防蚊方式,尤其是对儿童来说 。另外,捕蚊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及对特殊波长的敏感性,诱捕蚊子接触网面电击致死,对人体危害相对较小,可以夜间使用 。台湾环保署环境卫生及毒物管理处科长黄基森表示,最好选择光度较强,如8瓦以上或双灯管的捕蚊灯 。林鼎翔补充说,捕蚊灯最好摆放在高于膝盖的地方,且离地面不要超过180厘米,这是蚊子经常活动的范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