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东北富得流油的时候,我们还吃不饱饭呢”,那么东北曾经有多富裕?
我是织株姐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
我是一个60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当时生活在东北没出过门,不知道那时的东北其实比全国很多地方生活的好 。
当年我的祖爷爷祖奶奶带着我爷爷从登州府蓬莱县大王庄步行出发,挑担子,边走边卖货,当时叫货郎,大家叫闹关东,我爷爷叫逃荒,再不走出山东就得饿死,东北地多粮多,起码辛苦了能吃饱饭 。
到了我那个年代,六十年代,小的时候不知道啥叫穷和富,在农村大家都生活的差不多,粮食是生产队分,穿衣服是用布票买布,然后家里大人给做,就是知道粮食多,家里粮食有的是,人吃,猪鸡鸭鹅也吃,给它们吃的是玉米,豆粕,麦夫 。尤其是猪,到了阴历十月,家家都到了杀猪季节,猪平时吃的都是玉米粕子,就是把包米用机器直接打成小颗粒状,大锅煮熟,再用大号锅煮一大锅土豆,加上糟糠,一混合,就是猪食了 。到了杀猪的前两三个月,就要给猪加大豆(东北叫黄豆),每天给上一二斤,这样猪就肥的快,猪肉也更香,加料的猪肉放在热锅烧菜,肉上的油哗哗下,肉不沾锅,不加料的猪肉放锅里炒时,要先放点素油,否则肉就沾锅 。
在包产到户前,生产队按人头分粮食,我记得每个人每年都分六百多斤粮食,每家都有自留地,还可以种一些粮食,每家房前屋后还有菜园子,可以种菜种瓜 。每年秋天生产队拉庄稼后,大家都抢着去捡地里没收割干净的庄稼,捡大豆是最多的,能捡好多 。妈每年都把捡来的黄豆还有自留地种的黄豆用大筛子分开等级,最次的一个等级的大豆就运到炸油坊换大豆油,放在一个大缸里,几十斤,还有每年都杀猪,猪最少二百斤以上,有的人家杀两个猪,炼猪油,也有一小缸,腌咸猪肉,夏天炖东北豆角吃 。这些油和咸肉就够一家人吃一年了 。家里最多的是土豆,每家都能产十几个四轮车,车上要绑上一圈木棍,为的是一车能多拉一些,也就是少跑几趟,家家都有土豆窑,放秋收的土豆,大白菜,大萝卜和胡萝卜,在村子的北岗子上,十几车土豆都下到窑里,窑口放个梯子,每个周末就得下窑掏土豆,我在窑下,因为我个子小,窑口小,只能我下去,姐姐在上面,放下一个拴着绳子的萝筐,我捡满一筐就喊姐姐往上拉,装满一推车豆,我和姐姐推回家,人吃不多,都喂猪,东北最大号铁锅,我妈说是十八刃锅,我把两胳膊伸开,正好是这个锅的直径,就这么大,每星期要给猪煮土豆,这活都是我放学后要干的,先用大盆洗,也不用洗那么干净,放进大锅加上水就烧火,有时烧拌子(就是木头用大劈斧子劈成一条一条的,再横向劈短),烧走来火特别旺,有时烧榛材(东北有榛子树,多年丛生小灌木,果实叫榛子,是一种美味的干果,它的枝干每年秋天割倒后就是很好的烧火做饭燃料,当地叫榛材,等二年重新生出枝干再结果实 。)和豆杆(大豆结杆),我最喜欢烧榛材,边烧边捡榛子吃 。
东北夏天就更好了,深深的印象就是挎个筐,跟我妈我姐上山釆野菜,好多名字的野菜,最喜欢釆的是卷帘百合花和黄花菜了,不但好看还好吃,还挖百合根,蒸熟也特别好吃,春天釆山杏,秋天釆榛子,有一次跟我妈还有姐釆榛子,一片片的榛材,釆也釆不完,我妈釆了一袋子,她累了,把肩上袋子往一片榛材一扔想歇会,一下碰出一只狼,这狼看我们人多,起来就往玉米地跑,边跑边回头就没影了,我们都吓的连喊带叫 。
东北雨多,连雨天更多,雨停后,上山釆蘑菇,紫花脸,小黄蘑,真蘑,大白蘑等等,釆蘑菇就看草的颜色,如果这片草颜色深,又是一个大圈,那这里肯定是蘑菇圈,釆满筐了才回家,釆山货是个很累的活,釆完还要带回家,回家的路也都是山路,有时赶上下雨混身都湿透 。
东北家家房前屋后都是菜园子,用木头围起来的菜园子把菜园子,如果这个篱笆墙有腐杇的榨木,恭喜你,下雨后榨木就自然生出木耳来,家里这个活就是我的,下完雨我就该釆木耳了,釆一夏天木耳够一家人吃一年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到了秋天就晒干菜,茄子豆角西葫芦黄瓜都晒,土豆蒸熟后扒皮切片晒,老秋晒萝卜干,把长的不好的白菜晒几天,辫成辫子,放在外面晒,到了冬天把萝卜干,白菜干,用水泡一下,再用开水罩了,炸辣椒酱,吃蘸酱菜 。其它干菜可以炖肉吃 。
东北大碴子好不好吃?
做好了就是美味,做不好就难吃 。东北大碴子是玉米做出来的,用机器把玉米的皮去掉,把玉米的胚也打下来,把玉米粒打成一分为二,大碴子就成了,必须是用东北的大锅,多多加水,下午一点下锅,放点面碱 。烧柴禾煮,烧开后不用管它,灶底的余火一直都给锅以慢热,过一个小时再把烧开一次,再过一个小时再烧开一次,好了不用管了,晚饭揭开锅就能吃热乎乎香喷喷的大碴子糑了 。
东北河流多小溪多,只要你不懒肯定有鱼吃 。钓也好,用鱼顿子,用筛子捞,各种办法都能整到鱼吃 。
我小学的老师,都是北京知青,听他们说,当时能来东北下乡就是比较幸运的,我因为当时小,不懂是为啥 。
八十年代,我离开家乡,来到了外面,我才知道还有那么多不如东北的地方,他们说吃不饱饭,说到晚上饿了就吃西瓜,凑合填饱肚子,才能睡着觉,还有的人连鱼都没见过,吃供应粮的,供应啥就吃啥,玉米面发霉也得吃,不吃就没的吃了,还有地方干旱根本吃不到菜,一年四季土豆就是菜等等,这让我长了很多见识,原来我小时候生活相比之下是那么幸福,哪里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 。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东北当时的富吧 。
其他网友观点东北有多富?
最富的时候是上清朝末期到抗战胜利 。那个时候,哈尔滨外贸生意最好,长春基建最好,沈阳工业最好,大连海运最好,这四个城市可以跟世界任何一个一线城市群相比 。
建国后,作为共和国工业基地,东北集结了大批的优秀的工业,技术及人才,每一个县,都要有自己重工业和轻工业,大街上最多的是工人 。这一切结束于80年代全国改制,第一批下岗的就是轻工业工人和供销社工人,一直到后来,波及了所有工业体系 。
本人坐标中朝边境某县,83年出生于工人家庭,国企双职工家庭,说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同龄人比较一下,我4岁住取暖楼,记事时家里就有一台索尼彩电,小学二三年级,小霸王游戏机和游戏带,上初中以后放假时间就骑家里的野马摩托车,90年代吧,单位效益好,家长每月工资二百多,事业单位那时也就一百五六顶天了,且没奖金和福利,单位年终奖金一年小几千,跟全年工资基本持平,我妈就是90年代初从学校调入企业的,那个时候得县长签字才算,我家对门,辛姨,全国百强优秀教师,也是在90年代调入我们企业 。单位的福利很多,平时发一些米面水果,床单被罩,从我家住楼直到90年代末企业改制,一直都是水电全免,医疗全免,教育全免,单位的车都是进口车,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就是丰田戴娜双排轻卡和三菱V6,现在我依然在这上班,虽说工资福利待遇大不如从前,勉强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最主要,以后没准我儿子就业困难,也能回来上班,国企的稳定性,任何单位都比不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有网友说“东北富得流油的时候,我们还吃不饱饭呢”,那么东北曾经有多富裕?】解放初期,东北经济占全国的85%,最高峰时,重工业就占了中国的90%以上,重工业是什么?是一切工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必须资源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宝宝肚子胀的原因是什么?宝宝肚子胀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 每天锻炼半小时,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
- 男性怎样五天快速戒烟?男性戒烟有哪些食疗方法?
- 说些讨婆婆开心的话
- 老年人保健的方法有哪些?老年人怎样保健养生?
- 秋季祛湿汤有哪些?祛湿气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
- 产后易肥胖的部位有哪些?产后减肥如何把握时机?
- 冬季预防老人口腔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 怎么练腹肌最有效最快?练腹肌最快的方法
- 调理老年人失眠的方法有哪些?老年人失眠的食疗方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