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故事之鲁商酒道(二)

4、官本位
所谓官本位思想 , 就是重视当官 , 轻视经商 , 即 , 以官职大小作为衡量个人价值高低、进步快慢的标准 。官本位思想在有普遍性 , 在山东尤为突出 。从历代志书中可以看出 ,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特别深重 。山东酒商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 特别讲究尊卑等级 , 爱走上层路线 。有的商人发展到一定程度 , 便想方设法谋上一个类似“政协”、“人大”的职位 , 在他们眼里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的高层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老百姓的眼里 , 只有看到他们戴上了官帽子 , 才承认他们有了出息 。
在官本位的作用下 , 山东酒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不够灵活精明 , 不会将政策变通使用 , 不会打擦边球 。别说擦边球 , 就连偏一点的球也不会 。政策边界对酒商来讲是明确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国家下发的很多关于酒水食品的政策、法规 , 他们总是很认真地去执行 , 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 他们只知道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 , 并使之发挥到极至 , 要规规矩矩办事 , 不要冒险从事 。
5、以义取利 , 诚信为本
而我们说“义” , “信义” , 即诚信又是较基本的“义” , 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 。以义为先 , 以义致利 。义利关系是儒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 孔子把“义”看作人立身做事的根本 , 谋求物质利益必须建立在合乎道义的基础上 , 他主张“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孟子继承孔子的义利思想 , 也主张“以义制利 , 以义胜利” , 儒家义利观长期教化结果是使山东人格外具有道德感 , 这在商务活动中体现出来 。
应该说山东酒商已经深得其中精髓了 , 所以山东做得时间久的酒商、做名酒的商家、做的规模稍大点的酒商 , 基本上都把诚信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在酒水行业信任机制缺失的时代 , 山东酒商坚持着自己的诚信理念 , 诚信度还是很高的 。
6、渠道单一
这本来不属于山东酒商的一个性格 , 不过却属于山东酒商的一个现实状态 。山东白酒企业的山头文化 , 有意识地分化了经销商的渠道 , 所以山东酒商的实力弱小 , 渠道单一 。渠道的单一 , 有被市场边缘化的危险 。山东酒商中全渠道的经销商不多 , 更谈不上像浙江商源那样的大型渠道运行商 , 或者上海海烟那样的大型物流配送商 , 在山东真正说能有自己掌控的强大终端网络、实现全省物流配送的经销商只有新星集团 。
在山东区域市场做得好的酒商经营渠道 , 更多地集中于地级市场 , 甚至县级市场他们都进不去 , 必须通过县级经销商的渠道实现对市场的占有 。当然山东酒商的数目众多 , 加剧了渠道的分化 , 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群雄割据的局面还很难 。
7、内讧 , 不团结
山东酒商不爱闯荡 , 也都乐于聚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 资源再多也禁不住“扎堆哄抢” , 所以也就容易“窝里斗” , 不像浙商那样四处闯荡 , 抱团发展 。浙商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秘诀 , 就是往往借助于能量的商会组织运作 , 而这也正是新鲁商的欠缺之处 。山东酒商太喜欢单打独斗 , 当草莽英雄了 , 做起来是英雄 , 做不起来是狗熊 。
【酒故事之鲁商酒道(二)】 在这种性格的左右下 , 山东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 , 就是山东省内白酒企业异地扩张滞后 。这种异地 , 主要是指本地区域外的省内市场 , 还不是走出省外 , 因为目前的山东酒企走出省外的还不占主流 。鲁酒企业的异地扩张的合作者 , 在本地区都不是前几位的主流经销商 , 而是一些中小型经销商 , 除非在个别县级市场上 , 而这种现象导致鲁酒企业的主要销售额基本上都依赖于本地市场 , 抗风险能力弱 , 成熟市场太少 , 较后形成经销商众多 , 成气候没几个 。反过来 , 由于其他区域经销商的弱势 , 导致了企业对经销商扶持力度的减弱 , 较后导致厂商在外地市场都半死不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