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月经先期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1~2周,甚至一月两潮者,或称“经早”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热伏冲任、冲任不固、血海不宁、经血失于制约,或气虚不能固摄所致 。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黄体不健和盆腔炎所致的子宫出血 。月经先期的同时若伴月经量过多,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证 。
(一)辨证论治
1.脾气虚弱型治宜补脾益气,固冲调经,选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
2.肾气亏虚型治宜补肾益气,固冲调经,选用固阴煎(《景岳全书》) 。
3.阴虚血热型治宜养阴清热,凉血调经,选用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
4.阳盛血热型治宜清热降火,凉血调经,选用清经汤(《傅青主女科》) 。
5.肝郁化热型治宜清肝解郁,凉血调经,选用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 。
(二)名医名方
先期汤(孔伯华)
1.功效清热凉血,滋肝调经 。
2.主治症见月经先期,行而自己,脉弦数兼滑,左关较盛 。
3.组成莲藕30克,生牡蛎24克,石决明、赤小豆各18克,萆薢、滑石各12克,橘核、延胡索、黄柏、生侧柏叶、血余炭、知母各4克,莲子心6克,炒牡丹皮、旋复花、生赭石各5克 。
4.用法水煎服 。
琥珀调经汤(钱伯煊)
1.功效补气阴,强冲任,兼通膀胱气化 。
2.主治用于气阴两虚、冲任不固、膀胱气化失宣所致的月经先期 。症见月经先期,色黑量少,神倦腰痛,时觉口干,大便秘结,舌苔微剥,中黄边白,脉沉细弱 。
3.组成生地黄、狗脊、续断、阿胶、车前子各12克,白芍9克,人参、白术各6克,炙甘草、艾叶、小茴香各5克,琥珀末(冲服)1.5克 。
4.用法水煎服 。
补虚调经汤(钱伯煊)
1.功效补气养血,兼调冲任 。
2.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所致的月经先期 。症见头晕纳差,舌淡苔黄腻,脉弦细 。
3.组成炒谷芽12克,山药、扁豆、白芍、当归、枸杞子各9克,炙甘草、木香、陈皮各3克,大枣3枚 。
4.用法水煎服 。
肝肾阴虚先期方(卢国治)
1.功效滋阴潜阳,润燥清热 。
2.主治肝肾阴虚阳旺型之月经先期 。症见头昏眼花,口干咽燥,骨蒸发热,梦寐不宁,腰痛腿软,乏困无力,经期超前,量多色红,腰痛喜按,舌质边尖赤,苔薄白,脉弦细小数,两尺浮滑 。
3.组成全当归、大熟地黄各15克,生杭芍、生龟版、生玉竹各13克,肥知母、地骨皮、阿胶、麦门冬各10克,盐黄柏8克,炙甘草4克 。
4.加减出血量多者,加仙鹤草16克,侧柏炭10克;腰痛明显者,加杜仲(炒焦)16克,桑寄生13克;腹胀痛者,加制香附10克,炒青皮8克 。
5.用法水煎服 。
肝经郁热先期方(卢国治)
1.功效泻肝解郁,理气活血 。
2.主治肝经郁热型之经行先期 。症见头昏面赤,口干欲饮,后背恶寒,胸胁胀痛,夜多烦躁,少腹冷痛,大便燥结,小便黄赤,经血量多而色褐,有血块,舌淡红,苔黄燥,脉左关弦大有力,右沉弦而实 。
3.组成益母草15克,全当归、生白芍各13克,焦山栀、粉丹皮、细生地、延胡索各10克,龙胆草、炒黄芩、炒青皮各8克,生甘草4克 。
4.用法水煎服 。
肝旺心脾两虚型先期方(卢国治)
1.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宁心 。
2.主治经行先期,肝旺心脾两虚型 。症见头昏目眩面赤,胸胁痞痛,心慌心跳,心烦不眠,多惊,经超前,量少,色红,无血块,舌淡尖红,苔薄白,左关弦大,寸濡虚,右沉细弱小 。
3.组成当归、熟地黄各15克,白芍、龟版、玉竹各13克,知母、地骨皮、阿胶、麦门冬各10克,黄柏8克,炙甘草4克 。
4.加减少腹痛者,加川楝子10克,炒青皮8克;肝郁得解、热退者,去醋柴胡、粉丹皮、焦山栀,加怀山药13克,柏子仁、地骨皮各10克;心慌烦躁难以入睡者,加生龙骨25克;头晕者,加珍珠母15克 。
5.用法水煎服 。
调经方(柴松岩)
1.功效清热凉血,固摄安神 。
2.主治月经先期,经血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面赤口渴,烦热,便干溲赤,舌红绛少津,苔黄白相间,脉滑数而大 。
3.组成①止血方 。生牡蛎20~30克,生地黄15克,侧柏叶13克,黄芩、椿皮、白芍各10克;仙鹤草12克,柴胡5克(加减:大便干者,加瓜蒌15~30克;出血多者,加三七粉3克冲服) 。
②平时调经方 。旱莲草、白茅根、女贞子、白芍各12克,香附、麦门冬、黄芩各10克,柴胡6克(加减:月经周期少于25天者,加生牡蛎30克,连服15天;日久月经正常者,经净后服10剂;周期长于35天者,加丹参10~15克) 。
4.用法水煎服 。
凉血清热汤(何子淮)
1.功效凉血清热,滋阴固冲 。
2.主治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属血分实热之证 。
3.组成桑叶10~30克,炒玉竹20克,旱莲草15克,槐米、玄参、地骨皮各12克,生荷叶1角,牡丹皮、紫草根、生白芍、生地黄、竹茹各10克 。
4.加减肝阳上亢头痛者,加钩藤;鼻出血、呕血者,加白茅根、川牛膝;不寐者,加川黄连、合欢皮;经量多如崩者,加仙鹤草、藕节;夹瘀之腹痛、血块多者,加制大黄、三七;病久气阴两伤、气虚血热者,加太子参、黄芪 。
5.用法水煎服 。
调经汤(杨宗孟)
1.功效养阴补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
2.主治肝郁肾虚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证 。
3.组成女贞子、地榆炭各50克,旱莲草、生地黄、白芍、淮山药各25克,侧柏叶20克,乌梅、黄芩、荆芥穗炭各15克,甘草3克 。
4.加减气虚加党参25克,白术15克;脾肾气虚之暴崩不止加补骨脂、赤石脂各25克;夹瘀加茜草20克,乌贼骨40克;心血不足加麦门冬25克,五味子15克;腰痛加杜仲、续断各15克 。
5.用法水煎服 。
6.按语凡属肝郁肾虚型崩漏,用之得当,疗效确切 。
育肾固冲汤(蔡小荪)
1.功效育肾滋阴,清热止崩 。
2.主治经期提前,或经行量多而色鲜如注,或月经淋漓日久不止,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头晕腰酸,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
3.组成煅牡蛎30克,旱莲草20克,党参、生地黄、白芍各12克,生蒲黄(包)15克,炙龟版、丹皮炭各9克,黑芥穗10克 。
4.用法水煎服 。
刘寄奴散(徐玉琳)
1.功效清热化瘀,固冲止血 。
2.主治素有月经先期,阴道出血或多或少,崩下发病急,有血块,腹痛拒按,舌红苔薄,脉弦 。
3.组成贯众炭、大蓟、小蓟各30克,杭芍、续断、藕节各15克,刘寄奴6克 。
4.加减腹痛加失笑散 。
5.用法水煎服 。
先期经验方一(哈荔田)
1.功效补肝益肾,养血调经,兼利湿热 。
2.主治月经先期,由肝肾亏损、相火妄泄、湿热内蕴、带脉失约所致者 。
3.组成净红藤15克,薏苡仁、秦当归、桑寄生、刘寄奴各12克,杭白芍、续断、炒杜仲、山茱萸、粉丹皮、川茜草、川楝子各9克,延胡索5克 。
4.用法水煎服 。
先期经验方二(哈荔田)
1.功效清热凉血,兼益肝肾 。
2.主治月经先期,由肝郁化热、蕴伏于血分、热迫血行、久损及肾所致者 。
3.组成细生地、白薇各15克,当归、牡丹皮、刘寄奴、海螵蛸、炒杜仲各12克,凌霄花5克,黄芩炭、茜草、香附各9克,乌药6克 。
4.用法水煎服 。
阴虚血热先期方(王渭川)
1.功效养阴清热,调固冲任 。
2.主治月经先期(阴虚血热型)由冲任不固引起者 。
3.组成益母草、生谷芽各24克,鸡血藤18克,生地黄、菟丝子、桑寄生、瓜蒌皮各15克,地骨皮、白芍、薤白各12克,当归、牡丹皮、白薇、制香附各10克 。
4.用法水煎服 。
血虚有热先期方(王渭川)
1.功效益气固冲,清热除湿 。
2.主治月经先期(属血虚有热,脾虚湿困型) 。症见月经颜色深,白带多,纳差乏力,舌质淡,无苔,脉弦滑 。
3.组成红藤、蒲公英、益母草、党参各24克,鸡血藤18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茯苓、白术、白芍、地骨皮各12克,牡丹皮、椿根皮各10克,琥珀末6克 。
4.用法水煎服 。
心脾气虚先期方(王渭川)
1.功效益气祛湿,佐以调冲 。
2.主治月经先期(心脾气虚型) 。症见湿热蕴结下焦,冲任失固,月经先期,血量多,赤白带下 。
3.组成潞党参、生黄芪、仙鹤草各60克,夏枯草30克,红藤、蒲公英、龙眼肉、鱼腥草各24克,鸡血藤18克,桑寄生16克,菟丝子15克,蒲黄炭、血余炭、鸡内金、山楂各10克,琥珀末、槟榔、广藿香各6克 。
4.用法水煎,每周6剂,连服2周 。
柴芍调经汤(朱南孙)
1.功效清热养阴,调气理血 。
2.主治月经先期,经血量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
3.组成女贞子、白芍、白茅根各12克,地榆、香附、地骨皮、麦门冬、旱莲草各10克,柴胡6克 。
4.加减本方适用于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血量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证 。实热者,酌加牡丹皮、青蒿、黄柏;虚热者,宜以生地黄、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之阿胶等养血柔阴之品当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栀逍遥散合参化裁以治之 。
5.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 。
6.按语月经先期,行经量多,特别是因血热所致者,进一步发展则为崩漏 。故治本病应以防微杜渐着眼,在上方调经的基础上随证加入丹参、牡蛎、槐花、樗根皮诸品 。
参芪调经汤(张琪)
1.功效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
2.主治月经先期量多,腹痛,气短,乏力,血红蛋白偏低者 。
3.组成太子参、怀山药、黄芪、乌贼骨各15克,白术9克,枸杞子12克,石莲子、续断各10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安冲饮(韩冰)
1.功效滋阴降火 。
2.主治阴虚火旺而偏于阴虚之月经先期 。
3.组成伏龙肝30克,炒蒲黄、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各15克,当归、白芍、侧柏叶各10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如月经来潮,第.1~3天改服养血通经之品,第4天起仍服本方 。
安冲调经汤(刘奉五)
1.功效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
2.主治脾肾不足,夹有虚热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频至,或轻度子宫出血 。
3.组成生牡蛎30克(先煎),怀山药15克,乌贼骨、熟地黄各12克,白术、石莲、续断、椿根白皮各9克,炙甘草6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经验方(郑长松)
1.功效健脾温肾,补气养血 。
2.主治脾肾阳衰,气血俱虚,统摄闭崩失职之月经超前 。
3.组成生黄芩、熟地黄各30克,菟丝子20克,当归、白芍、党参、炒白术各15克,茯苓、续断各12克,川芎、炒杜仲各10克,陈皮6克 。
4.加减小腹冷痛者,加小茴香10克,肉桂3克,以助火驱寒 。
5.用法水煎服 。
三黄忍冬藤汤(裘笑梅)
1.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
2.主治血热之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 。
3.组成忍冬藤15克,贯众12克,黄芩、黄柏各9克,川黄连5克 。
4.用法水煎服 。
实热先期饮(陈雨苍)
1.功效清肝泄热,活血止血 。
2.主治血热型之月经先期 。
3.组成地榆、旱莲草各15克,生地黄12克,牡丹皮、赤芍、栀子、黄芩、茜草各9克 。
4.用法水煎服 。
调经凉血汤(王季儒)
1.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调经 。
2.主治血热型之月经先期,量多色紫,质黏稠,舌质红,脉数 。
3.组成生地黄12~30克,牡丹皮、知母、黄柏、泽兰各10克,丹参、益母草各12克 。
4.加减血量多加珍珠母、茅根各30克,杭白芍12克,甚者加莲房炭20克,芙蓉花叶12克;胸胁及乳房胀痛,加柴胡、橘叶各5克;腹痛加延胡索10克,川楝子6克 。
5.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五味调经散(夏桂成)
1.功效活血,化瘀,调经 。
2.主治月经先期,色紫红,大血块,小腹胀痛,胸闷烦躁,口渴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紫斑,脉弦涩 。
3.组成益母草15克,丹参、当归、赤芍、制香附各10克,艾叶、山楂、合欢皮、五灵脂、续断、甘草各6克 。
4.加减小腹作胀加乌药、青皮、陈皮各6克,小茴香3克;小腹冷痛加肉桂、吴茱萸各3克 。
5.用法经前2~3天,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经来止服 。
加味失笑散(夏桂成)
1.功效清热,凉血,活血 。
2.主治肝经郁热夹瘀所致的月经先期 。
3.组成益母草15~30克,茜草15克,五灵脂(或生或炒合用)、大蓟、小蓟、炒当归、赤芍、白芍各10克,蒲黄(或生或炒合用)6克 。
4.用法水煎服 。
5.按语本方一般与丹栀逍遥散合用,治疗瘀热性出血疗效较好 。
凉血调经汤(哈荔田)
1.功效清热凉血,补肾益肝 。
2.主治用于肝郁化热,蕴伏于血分,热迫血行,久损及肾 。症见月经先期,腰酸背楚,小腹胀坠,头晕心烦,口干不欲饮,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
3.组成生地黄、白薇各15克,当归、牡丹皮、刘寄奴、乌贼骨、炒杜仲各12克,黄芩炭、茜草、香附各8克,台乌药6克,凌霄花5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经期过后,即服加味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各1剂,上、下午分服 。
三地汤(朱小南)
1.功效养阴清虚热 。
2.主治月经先期 。症见经行超早,量多色淡,胸闷心悸,腰酸肢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颧红,舌红,苔微黄,脉虚数 。
3.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枸杞子、丹参、玄参、阿胶、女贞子、黄芪、杜仲各9克,白术、青蒿、白芍各6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二萸汤(章次公)
1.功效温宫调经 。
2.主治月经先期,少腹胀,经色淡如赤豆水,手足不温 。
3.组成吴茱萸5克,山茱萸、菟丝子、巴戟天、制香附、补骨脂、艾叶、台乌药各9克,阿胶珠15克,炙甘草3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补肝益脾汤(章次公)
1.功效益气养血,补益肝脾 。
2.主治月经先期,量多色鲜,面容与脉呈虚象 。
3.组成阿胶、熟地黄、桑寄生、茯神各12克,党参、川续断各9克,当归、震灵丹(分2次吞服)、川芎各6克,五味子5克,炮姜炭3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调经止血汤(章次公)
1.功效补益肝肾,止血调经 。
2.主治月经先期,淋漓半月,量多色鲜或紫,腰背酸软 。
3.组成熟地黄15克,益母草、仙鹤草、苎麻根、桑寄生各12克,生茜草9克,乌贼骨18克,川芎6克,红花5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壮水调经汤(高仲山)
1.功效养阴清火,调经凉血 。
2.主治用于月经先期,火旺血热,内热口干 。
3.组成沙参、女贞子、生谷芽各20克,石斛、麦门冬、生地黄、天花粉、牡丹皮、白菊花各15克,甘蔗(去皮)50克,生甘草5克 。
4.用法甘蔗榨汁入药,加水适量煎服 。
女贞调经汤(高仲山)
1.功效滋阴养血,清热调经 。
2.主治月经先期或1月数行,淋漓日久,血虚火旺,入暮潮热 。
3.组成女贞子20克,生地黄、麦门冬、石斛、龙眼肉各15克,人参、旱莲草各10克,橘红5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育阴调肝汤(高仲山)
1.功效育阴潜阳,条达肝气 。
2.主治用于月经先期,少腹作痛,内热口干,气郁不舒 。
3.组成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地骨皮各15克,当归、白芍、香附、牡丹皮、青蒿、阿胶各10克,川芎、柴胡、黄柏各5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清热凉血汤(王潮宗)
1.功效清热凉血 。
2.主治用于月经先期,量多色紫,质稠黏夹血块,心烦胸闷,喜冷恶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有力 。
3.组成地骨皮、茯苓各20克,生地黄50克,黄芩、黄连、青蒿、白芍、牡丹皮各15克,黄柏10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解郁疏肝汤(王潮宗)
1.功效疏肝解郁 。
2.主治用于月经先期,经色紫红,夹有瘀块,精神抑郁,胸闷不舒,时有潮热,胁胀痛或窜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
【治疗月经先期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3.组成当归、茯苓、白术、柴胡、牡丹皮、焦栀子、茜草炭、醋制香附、青皮、薄荷、生甘草各15克,木香3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双补生经汤(斑秀文)
1.功效双补气血,以生经源 。
2.主治用于气血两虚、统摄不固所致月经前期 。症见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经期少腹胀痛,腰痛如折,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
3.组成炙黄芪、党参、熟地黄各15克,当归、益母草、白术各9克,五味子、炙甘草、白芍、茯苓各5克,远志3克,肉桂(后下)、陈皮各2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补血调经汤(段富津)
1.功效补血调经,清热行气 。
2.主治月经前期,量少色淡,经期延长,腹胀,头晕,面色少华,唇爪不荣,舌尖红,脉缓滑 。
3.组成熟地黄20克,酒白芍、当归、黄芩、地骨皮、川楝子、枳壳、香附、牡丹皮、甘草各15克,川芎10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益肾补血汤(段富津)
1.功效补肾,养血,调经 。
2.主治月经不调,一月二至,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脱发,舌淡,脉缓无力 。
3.组成制何首乌30克,熟地黄、淮山药各25克,枸杞子20克,当归、酒白芍、山茱萸、阿胶(烊化)、桑寄生、续断、菟丝子、炙甘草各15克,川芎10克 。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
凉血调冲汤(何子淮)
1.功效凉血调冲 。
2.主治用于月经超前,量多色鲜,质稠夹块,伴头晕口干,烦闷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燥,脉弦数或洪 。本证多见于初潮期和多产后失调所致的月经过多,月经先期 。
3.组成桑叶、地骨皮、牡丹皮、生荷叶、槐花、玄参、生地黄、紫草根、生白芍、旱莲草、竹茹、炒玉竹各适量 。
4.用法水煎服 。
丹苓调经汤(郝丽莉赵文静)
1.功效凉血止血 。
2.主治用于血热型月经先期,量多 。
3.组成当归25克,乌贼骨、香附、生地黄、黄芩、牡丹皮各15克 。
4.用法水煎服 。
加味归脾丸(郝丽莉赵文静)
1.功效益气摄血 。
2.主治用于气虚型月经先期,经量多 。
3.组成党参、白术、当归、黄芪、乌贼骨各25克,茯苓、诃子各15克,甘草5克 。
4.用法水煎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