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的故事是怎样的
魏惠王魏瑩(公元前400~公元前319年),魏国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即位之时正值魏国鼎盛时期,早年励精图治,使魏国一度成为中原霸主,晚年战争中,“东败于齐,南辱于楚”,渐渐开始衰落 。
魏瑩少时聪慧好学,颇得其祖父魏文侯的喜欢,寻名师加以教导 。魏武侯死后没有立太子,得到贵族支持的魏瑩与得到平民大臣支持的公子仲缓展开了夺位之争,在国内混乱期间,韩、赵两国趁虚而入,联合进攻魏国,后以两国意见不合撤军告终 。魏瑩成功夺得君位后,迅速解决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重整军威,重用名将庞涓,重创秦军,攻破秦国都城 。随后迁都大梁,对内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奖励耕种、开凿运河;对外,团结赵、韩两国,增强实力 。广筑宫殿、修筑长城、开凿鸿沟,以此来加强防御能力 。在赵、秦、齐、楚四国联合围攻的情况下,沉着应对,取得胜利,把魏国霸业推向顶峰,逢泽会诸侯,正式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 。
魏瑩的短板在于他自身刚愎自用、外宽内忌、好搞形式主义 。他问政孟子,一副谦恭好学的样子,回头却并不实践;在用人方面,他重用庞涓,却仅因庞涓一人之言残害了孙膑,致使孙膑逃回齐国,他看孙膑,更多看到的只是兵圣后人这个标签,所以也不甚在意 。公叔痤向他举荐卫鞅 。他并没有实际考察,仅凭卫鞅年轻没有作为就否决了 。公叔痤又劝谏他,该人如果不用便要杀之,结果他依然主观臆断,没有在意 。卫鞅后到秦国,改名商鞅,变法改革,把秦国推上富强之路 。
春秋时期魏惠王谓卜皮曰故事
“魏惠王谓卜皮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原文为: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 。”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 。”王曰:“慈惠,行善也 。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魏惠王问卜皮他在外的名声如何?卜皮回答他,大王仁慈惠爱 。魏惠王大喜,认为自己名声很好,便接着问自己的功业会达到什么程度,卜皮却回答他到,将走向灭亡 。魏惠王不解,接着又问了一个为什么,在他认为,仁慈惠爱是善行,善行怎么会走向灭亡呢?卜皮给他的回答是,仁慈的人不忍心,而惠爱的人好施舍,不忍心,则不会惩罚有罪过的人;好施舍,就不会等着臣子做出功绩就赏赐 。有了过错而不惩罚,没有功劳却接受赏赐,即使国家灭亡,这不是也是应该的吗?
惠王觉得自己名声在外,仁慈惠爱,岂不知,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矛盾有其特殊性,也许仁慈惠爱是好的表现,但是不在事物特定的范围内,反而会弄巧成拙 。具体的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和对待,不能不分析利弊,一概而论 。为了仁慈而失了法度,为了惠爱而不鼓励建工,这样反而会走向失败 。
春秋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的故事
关于魏惠王在历史上的典故,最有名的两个除了问政孟子,还有一个便是惠王问宝了 。“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田于郊”出自于《资治通鉴.周纪》 。
原文为: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钟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
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外会猎,惠王问齐王齐国有无宝物,齐王回答没有 。惠王马上就说:“我的国家虽小,但是尚还有能照亮十二辆车子车前车后、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怎么会没有宝贝呢?齐威王回答道:”我的宝贝与大王你的不同 。我有大臣檀子,让他镇守南城,楚人就不敢来犯,泗河旁十二个诸侯皆来朝见;我有大臣盼子,让他守卫高唐,那赵国人就不敢在黄河以东打渔;我有贤臣黔夫,镇守徐州,吓得燕人在北门祈祷,赵西门祈祷,并且有千余户归顺了齐国;我有大臣钟首,负责国内治安,则路不拾遗 。这四位贤臣的光芒照射的是千里,岂是十二辆车子能比的!惠王露出惭愧的神态 。
春秋魏国魏惠王为什么叫梁惠王
魏惠王,东周魏国第三代君主,名魏罃 。魏惠王在成功争夺帝王之后,迅速整顿内政,强兵富国,攻破秦国都城栎阳,重创秦军 。在此战役之后,魏惠王魏罃决定迁都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因为迁都大梁,魏国又被称为梁国,故魏惠王也就被称为梁惠王 。
对于梁惠王迁都迁都的原因,史籍上有不同记载,对其迁都原因都存有争议 。世人总结,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躲避强秦的骚扰,二是大梁乃中原腹地,占领大梁等同于占领有利的的地理位置,更加利于争霸中原 。
第一种说法根据在于《史记》记载,公元前339年,秦、赵、齐联合进攻魏国,大败魏军并占领魏国都城安邑,魏惠王被迫迁都 。第二种说法在于魏国重创秦军,全国上下士气高涨,大梁处于中原腹地,地大物博,可以让魏国拥有更加肥沃的土地,更为便利的交通,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魏国原来的都城安邑,回旋余地狭窄,极易受到封锁和攻击 。魏惠王想要壮大实力,称霸诸侯,就要把疆域向中原拓展,大梁必定是必争之地,这些从他后来迁都大梁后,广筑宫殿、大兴水利,亲自设计并构建水网,沟通黄河和淮河水系,修建第一条人工防御运河--鸿沟中不难看出 。
梁惠王所建造的大梁城,护城河四面沟通,城墙高约五丈,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固若金汤的都城,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在诸侯各国中,规模能与魏国匹敌的唯有齐国的都城临淄 。
战国时期魏惠王的儿子有几个
魏襄王,即梁襄王,东周时期魏国第四代君主,姓姬名嗣,魏惠王之子 。公元前318年,与韩、赵、楚、燕四国合纵攻打秦国,五国联军各怀鬼胎,都想在战役中保存自家实力,坐收渔翁之利,故而都不敢也不愿做先遣军,秦国出奇制胜,切断楚国粮草,楚军因其粮草匮乏撤退,其他四国也随之撤军,这场战役以不克而返告终 。
此番战役后,魏襄王在宰相张仪的建议下,与秦国和解,退出南北合纵 。襄王七年,与秦武王嬴荡在临晋会晤;襄王十一年,与秦国联合攻击韩国;襄王十六年遭秦国攻占蒲坂、阳晋、封临;襄王十七年,秦国归还蒲坂;襄王十八年,与秦、韩、齐三国会合大败楚军;襄王二十三年,与齐、韩、赵、宋四国联军攻击秦国,秦国与魏和解,魏襄王薨,太子魏遫继位,即魏昭王 。
处于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各诸侯国都在进行联合与进攻,妄图在乱世之中残存一席之地 。魏、秦关系复杂多变,既是盟国也是敌国 。襄王善用合纵连横之术,意欲在被秦国蚕食的过程中尽力保全,然而大势所趋,大都无功而返 。孟子见襄王,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但同时又对他说“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大概希望襄王不要穷兵黩武吧!
春秋魏国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魏惠王综合说起来不算是昏君,严格的说,他早期是严明的强君,晚年开始走下坡路,成为一个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认定魏惠王是昏君 。
魏惠王早期励精图治,勤于理政,再加上有公叔痤为相、庞涓为将,在夺位之战后很快恢复了国内的秩序,妥善解决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重创秦军,打的秦军节节败退,迫使秦孝公迁都;在赵、秦、齐、楚四国合攻之下也能精妙安排,取得胜利;迁都大梁,发展生产,修建防御工事,使得大梁成为当时诸侯各国中都城最繁华的城市 。他在列国之中率先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成为中原霸主,赢得了短暂的和平局面 。
到魏惠王统治晚期,由于错误安排,导致庞涓被俘,不忍受辱自杀而亡 。之后在秦、齐的夹攻之下不断惨败,对外,魏惠王忽纵忽横,军事上树敌太多,魏国国力日益衰弱 。魏惠王刚愎自用,外宽内窄,好形式主义 。魏国因重视人才而兴,也因错失人才而败 。孙膑乃兵圣之后,本来是留在魏国做将军的,却只因魏惠王听取庞涓一人之言落得残疾,逃到齐国;商鞅是被公叔痤推荐过来的,他不重用也不忌惮,成就了后来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富国强兵;张仪足智多谋,搅得列国不得安宁,这样的人才也被魏惠王拱手让人 。不禁让人想起魏惠王于齐威王会田于郊说的那段话,岂不知,他也曾拥有世上无价之宝 。
【春秋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的故事是怎样的】不管他是早期贤明的君主,还是晚期昏庸的魏王,既不能否定他的功绩,也不能忽略他的错误 。
推荐阅读
- 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的人是谁 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人简述
- 古代四大美女 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 阔腿裤配什么鞋子好女式春秋帽 你喜欢怎么搭配呢
- 为什么春秋和民国时期人才辈出
- 《一笔画春秋》MP3歌词-小兮月
- 秦武王嬴荡是怎么样死的? 春秋战国秘闻
- 妇科疾病按摩疗法有用吗?
-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剑
- 大齐公主庄姜 春秋时期的标准美女
- 春秋时期伟大的医生扁鹊为何无法医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