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一句话: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实力和抵抗意志 。
希特勒以为苏联是一个腐朽的房子,只要踢开门,整个房子就会轰然倒塌 。但是现实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德军在苏联遭到的抵抗远远超过在西欧各国遭到的抵抗 。虽然苏德战争初期的苏军组织能力、战术水平都远远不如德军,但是苏联官兵的战斗意志却远超德军想象 。
结果就是德军推进的速度要低于其预先计划 。尤其在南方的乌克兰方向,遭遇了更加强烈的抵抗,以至于中线的推进超出了南线,形成半个突出部 。
于是给希特勒造成一个两难的抉择 。
方案一:不管南线受阻,中线继续前进,拿下莫斯科 。这个方案的风险在于南线的苏军集团可能北上攻击中路德军的侧后方,威胁中路德军的补给线 。那样中路德军就面临被切断后路的危险 。
方案二:先不打莫斯科,中路德军南下协助南线围歼乌克兰的苏军集团 。这个方案的风险在于:这一次错过打莫斯科,以后可能就再也打不下莫斯科了,因为到时候苏联已经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而且冬天就要到了 。
古德里安等人主张的是第一个方案 。希特勒选择的是第二个方案 。于是导致了史上著名的基辅围歼战,打垮了苏联南线集团 。但同时也不出意外遭遇了再也没能拿下莫斯科的后果 。
现在回想起来,古德里安等人的第一个方案未必就是保险的 。因为就算拿下了莫斯科,南线苏军北上切断其后勤补给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事实上的莫斯科保卫战也证实了,即使后勤补给线没有被苏军切断,德军面临苏联的冬天时,后勤压力也很难扛得住——更不用说真出现苏军威胁后勤补给线时会发生什么了 。
所以说巴巴罗萨计划妄图一锤子就把苏联打趴下,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斗 。其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实力和抵抗意志,尤其是低估了乌克兰方面苏军集团的战斗力 。南线德军没能按计划迅速解决南线苏军,就注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无法成功 。
其他网友观点巴巴罗萨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苏联的军事代号,也叫“奥托计划” 。在1940年8月制定完成,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实施,其最终目的就是出其不意,集合优势兵力,利用机械化部队的速度优势,再次发动“闪电战”,企图快速击溃苏联红军 。
这个计划是由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制定,希特勒最终定稿批准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1940年夏,在对法国的战争胜利后,西欧只剩下一个英国,在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在负隅顽抗,其他的国家几乎都暴露在了德军的装甲车下,再也不能形成强力有效抵抗 。而当时的德国缺少战略轰炸部队和强大的海军,短时间内拿英国没办法,只能慢慢蚕食,等待时机 。
西欧战场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给予了希特勒极大想自信 。他在总结苏联1939年侵占芬兰的战争失败原因后,认为苏联红军内部已经腐朽,大量有战斗指挥经验的军官已经被撤职或者杀害,使得苏联红军人心涣散,战斗力处在低谷 。
并且德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速运转,急需钢铁、石油等资源的补充,而矿产、石油储量丰富,又拥有大量重工业设备的苏联西部就成了希特勒首选目标 。
他认为,击败苏联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劳工,食物,石油,矿石等物资,还能进一步孤立英国,迫使他投降 。于是,巴巴罗萨计划应运而生 。
在这个计划中,德军的设想是集中所有优势兵力,利用空间优势,发起闪电战,5周内彻底打垮“战力低下”的苏联红军,占领苏联 。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胆又疯狂的计划,且设想非常完美,一旦短时间内能打垮苏联,不给各同盟国反应时间,那德国的收获将大得不可思议,各种战略物资会得到大量补充,以后都不会再为矿产、石油发愁,劳动力也可以得到解决,还能解决被背后捅刀子的隐患,抽出大量防御兵力,继续朝发达的欧洲进发,为德国称霸世界的梦想打下基础 。
可惜的是,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没能把所有的一切都预料到,也没能达成最初预定的目标 。虽然德军在开战初期的闪电作战获得了巨大胜利,但是也没能快速的击溃苏联红军,相反还陷入了激烈残酷的争夺战中,最终输掉了这场关键的苏德战争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巴巴罗萨计划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这几点 。
一、错误评估了苏联红军的数量和战争潜力
在制定计划时,德军参谋部根据各种情报判断,苏联红军的陆军总兵力应该在200个师,约350万军队左右,不会再多了,这也德军部署作战人数的依据 。
于是,在准备发动战争前,德国从西线战场的胜利之师和国内的党卫军,加上原来的防御军队约320万左右 。同时又纠集了36万的罗马尼亚军队、4万4000多人的匈牙利军队、47万芬兰军队,和60900意大利部队,加起来共计410万大军,被希特勒以各种借口秘密调遣到了苏德联边界线上,与此同时,大量的军事物资也在迅速调集,囤积在东线战场上,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
理论上德苏双方的兵力比为:410万:350万,轴心国方面占据压倒性优势,这也是德国闪电战的基础,兵力压制,迅速击败苏联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然而开战后,德军发现参谋部给的评估错的厉害 。在刚开始的“明斯克战役”,“基辅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勒热夫战役”等这些大战中,德军几乎都以完胜收场,虽说没有万全击溃红军,但确实消灭了红军的大部分有生力量 。可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集中了近180万大军进攻莫斯科,本以为可以一举拿下这个苏联首都,摧毁苏联的指挥中心 。但是苏联方面却还能调集130万大军对抗,并且在紧急动员下,可以作战的红军战士以每月50万人的速度,在稳定增加,最后在此战中击溃了德军,成功守卫了莫斯科 。
事后统计,苏联红军在此时出现有番号的部队,已经达到360个师,700万大军左右,这还仅是有番号的正规军而已 。而这也使得德军丧失了数量优势,反而变为了劣势,只能靠军队素质和武器的先进程度来妳补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二、严重低估了红军的抵抗意志
在计划制定时,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军参谋部普遍认为,当时的苏联红军经过斯大林的大清洗后,经验丰富的指战员已经十去八九,新上任的军官都是都是学院派,没有实战经验 。且红军还处于内部纷争激烈的时候,士气低落,军队战斗力已经变得很弱,理应没有多少抵抗意志,不会是精锐的德军的对手 。这也是德军在计划中,设想5周内击溃红军的依据之一 。
事实上,在与德军作战中,苏联红军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几乎都是悍不畏死地在作战,战场上鲜少有大溃逃的出现 。其中“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两场战役更是被誉为二战时期最惨烈的战斗,德苏双方的战损比都在1:1左右,苏联红军以坚强的意志,誓死守卫国土,以伤换伤,消耗了大量的德军主力部队,使得德军此后再无法组织强大的进攻战役,被迫转为了防守 。
三、气候问题没有考虑
以德军为首的轴心国军队,是在1941年6月22日的早上3:45分向苏联发起进攻的,这时的天气是一年中最适合战斗的 。由于德军计划是5周内使红军崩溃,所以就没有往更久远的时间考虑,气候问题自然也不需要考虑 。
可是战争发生后,苏联红军抵抗意志异常强大,并没有出现崩溃的迹象,德军不得不一城一地的去攻占,战争也进入了持久战阶段 。进入秋季后,持续的大雨天气,使得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严重阻碍了德军的机械化部队的行进,也给后勤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到冬季后,零下30度的低温更是让习惯了温暖气候的德军苦不堪言,加上后勤物资的短缺,德军在这样的气候里作战,战斗力直线下降,连连败退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四、后勤准备不足
计划中是5周击溃红军,所以德国也是按照5周的作战计划准备物资的 。在战争陷入拉锯战后,德国军方仍然相信可以快速攻下莫斯科,掠夺哪里的物资,给军队进行补给、修养 。即使在1941年11月27日,德国陆军的军需部门将军爱德华·瓦格纳向德国最高指挥部宣称:"我们已经到达人力和物资资源的极限了 。我们即将面临寒冬的危险威胁 。",但是仍然没有得到德军高层的重视,他们依然要求先攻下莫斯科,后集中兵力在进攻“斯大林格勒” 。
可惜战争并没有向德军想象中发展,苏联极端严寒的天气和泥泞潮湿土地,使得德军的坦克、装甲车等作战装备几乎瘫痪,士兵更是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大量被冻伤、冻死,失去战斗力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等到德军指挥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却悲剧地发现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在极寒天气下非常糟糕,很难通行 。苏联的铁轨和德国的铁轨宽度又不一样,使得原来苏联的铁路网也不可以利用,等到造出合用的火车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就这样,后方的御寒物资无法送到德军前线,前线战士则需要顶着严寒战斗,能赢才怪 。
著名的“斯大林保卫战”,德军就是在这样条件下,物资短缺,冒着极端的严寒战斗,最后输掉了战斗,使得东线战场出现了转折,德军开始采取守势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总的来说,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虽然设想完美,目标明确,也投入了极大军力 。可是整个计划都是围绕着:5周内使苏联红军崩溃,这个前提条件下做出的准备、部署 。西线战争的辉煌胜利,让德军指挥部根本不考虑:5周内没有击溃苏联红军,到时怎么办?所以气候因素他们没考虑,冬季御寒物资没准备,持久战的战略物资也没有存储好,最后导致了整个东线战争的失败,既然使德国输掉了整场战争!
其他网友观点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这个问题让我们现在回答虽然是事后诸葛亮,但从苏德战争的执行情况看,巴巴罗萨计划确实有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地方 。
一方面,巴巴罗萨计划考虑进攻因素多,考虑防御因素少 。
提到巴巴罗萨计划就要想到保卢斯,当时希特勒为平衡统帅部与陆军参谋部的关系,没有使用曼施坦因,而让双方都认可的第18军参谋长马尔克斯来起草这份重要作战计划,最后又由副总参谋长保卢斯来执笔完善,所以,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缺乏战略思考 。
由于巴巴罗萨计划起草是基于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的基础上,一步步修改完善的,到1940年8月份保卢斯才拿出初步方案,虽然以装甲快速进攻为主体的作战方针,经过了闪击波兰和闪击西欧的两次检验,但希特勒还是不放心,命令保卢斯还主持进行了图上作业,最终在1940年12月18日才签署第21号作战指令,要求德军组建三个集团军群,务必于1941年5月12日前完成作战准备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但是,这个计划在起草和完善阶段,都是从闪击波兰和占领法国的实践经验得来的,因为这两场战役打得太轻松,加上1939年苏芬战争中,苏军100多万兵力让芬军20多万人打得抬不起头来,德军错误地认为凭德军现有装甲优势,闪击苏联也完全可以在三到五个月完成既有目标,也与前两次战役一样,闪击苏联是所向披靡没有对手的 。
实际上,这是一厢情愿,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德军自身的不利因素,对苏军的预估也看得太低了,而且从进攻准备上,根本也没考虑到德军会有失败的时候,所以,在战斗中只有进攻却没有防御的任何准备 。
另一方面,巴巴罗萨计划考虑自身因素多,考虑对方因素少 。
除了苏芬战争让希特勒放松警惕外,德军还从苏联当时的内外交困中发现了战机 。1938年苏军经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大部分有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都被解除职务,而1938年1939年,苏军连续两年在与日本关东军作战,使德军错误地认为,苏军的综合国力已经消耗不少,尤其是斯大林把重心放在空军和炮兵建设上,对德军的装甲进攻是没有优势可言的 。
那么,占领法国以后,德军为什么在海狮计划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要进攻苏联呢?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希特勒才能解答得清楚,连古德里安也疑问为什么在德军装甲进攻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要闪击苏联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按古德里安回忆录记载的,法国战役以后,德军上下都在为进攻英伦三岛作准备,古德里安和德军的后勤部门也在为研制水底坦克忙得不可开交,没想到希特勒却下达了进攻苏联的命令,此时,德军不仅装甲坦克的数量满足不了三路大军4支装甲集群的需要,而且后勤补给和许多保障问题还没有解决 。但希特勒固执地命令古德里安想办法,用缴获的英法坦克改装成德军标识,这样才勉强凑足了3200辆配发到装甲部队 。
但是,德军选择这时候发动进攻有没有先决条件呢?还是有的 。首先,斯大林过分轻信苏德友好条约的作用,德军进攻时,苏联援助德国的煤炭火车还在隆隆向西开去;其次,德军提前两年就对苏联边境进行了空中侦察,战斗打响后德军半天就摧毁苏军66个机场和1200架飞机,把苏军的通信系统完全打乱就是前期侦察发挥的作用 。再一个就是闪击战理论的快速进攻优势,苏芬战争和苏日边境作战,使德军看到了苏军快速机动的不足 。
从这个层面看,德军考虑的还是利用自身突然袭击和快速机动的优势,并没有考虑到苏联地大物博和苏军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长处,这让闪击战的进攻没有准备退路 。
第三方面,巴巴罗萨计划考虑武器装备因素多,考虑战场环境影响少 。
巴巴罗萨计划从宏观上看,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一次性动用兵力和装备最多的战争,但这个计划却有个唯武器论的缺陷 。不管是闪击波兰还是占领法国,德军都是把装甲进攻当成了法宝,到苏德战争时,同样离了装甲坦克就打不了仗,客观上讲,这与战场环境瞬息万变是背道而驰的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文章插图
从巴巴罗萨计划执行过程看,北线进攻列宁格勒,因为曼施坦因的第56装甲军深陷沼泽和原始森林,耽误了进攻行程,希特勒亲自到前线督战也无济于事 。在莫斯科战役,古德里安的装甲坦克撤出战场德军就慌了神;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手上还有100多辆坦克却因缺乏燃油而失去突围动力 。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德军因抽调两个装甲师增援西线从而导致堡垒行动半途而废 。
所以,巴巴罗萨计划从一根主线上把装甲进攻作为了唯一选择,没有其它可选择余地 。而从战场环境来看,苏联的地大物博和宽大纵深又给装甲部队的补给保障出了难题,加上苏联战争潜力巨大,消耗战和持久战又成了闪击战的克星,德军还要受两线作战的牵制,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好的武器装备也很难打赢同盟国的联合作战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从上面分析看出,巴巴罗萨计划看似宏伟,实则是个缺乏内容的方案 。有人总结说德军的失败是输在气候和后勤保障上面,也有人说是希特勒太多干预前线指挥上 。实际上,巴巴罗萨计划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防御和打不赢的因素,它的本质就是一场赌注,只考虑到装甲进攻很少考虑其它不利因素,说计划完美可能有些抬举它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