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别名】热府(《灵枢·热病》).
【出处】出《灵枢·热病》.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府穴的外侧.
【风池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释名】穴在项旁凹陷如"池",风邪易人,主治一切"风"病,故名.
【类属】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性】清头明目、祛风解表、通利官窍.
【主治】
1.肢体病症项背疼痛,落枕.
2.头面五官病症偏正头痛,头晕目眩,目赤肿痛,视物不明,迎风流泪,上睑下垂,鼻衄,鼻渊,耳聋耳鸣,牙痛,咽喉肿痛,口眼?斜.
3.神志病症失眠,癫狂,痫证,中风昏迷,气厥,神经衰弱,高血压,流行性乙型脑炎.
4.其他病症热病,感冒,荨麻疹,丹毒.
【配伍】配大椎、合谷、曲池、治疗感冒;配睛明、太阳、合谷治胬肉侵睛配腰奇、内关、人中、身柱治癫痫;配曲池、足三里、太冲治头晕;配廉泉、通里治失语;配委中、后溪治疗颈项痛;配太阳、合谷治头晕;配丝竹空、大迎、颧髎、合谷治疗面瘫;配印堂、神门、丰隆、太冲治癔病、癫疾.
【刺灸法】针尖略斜向下直刺1~1.5寸,不能深刺,以免刺伤延髓,造成不良后果;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颈痛,项不得顾,目泣出,多眵,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厥耳目不明,咽喉偻引项筋挛不收,风池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诸瘿,灸风池百壮,挟项两边.
《针灸大成》:主酒淅寒热,伤寒温病汗不出,目眩苦,偏正头痛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
《席弘赋》: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医宗金鉴》:肺受风寒,及偏正头风.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头面、五官病症
(1)头痛:《针灸学报》1993年第1期报道:深刺患侧风池穴治疗血管性偏头痛240例.结果:痊愈216例(90%),显效18例,好转6例,全部有效.《中国针灸》1995年第1期报道;针刺风池、太冲为主治疗头痛100例.选取风池、太冲为主穴,并可按其头痛的部位局部选用2~3个配穴,再按病因加取2~3个配穴.常规针刺,风池、太冲用泻法,配穴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46例,显效5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中医药学报》
2003年第3期报道:风池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60例将维生素B12注射液500g加2%盐酸利多卡因2ml混合注入双侧风池穴.结果:痊愈34例(56.6%),显效15例(25%),好转7例(11.7%),无效4例(6.7%),有效率93.3%《针灸临床杂志》1995年等11期报道:风池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78例将维生素B12注射液1ml、2%利多卡因2ml注风池穴.结果:1次治愈57例(73%),2次治愈21例(27%).《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第12期报道:针刺风池穴治疗枕神经痛65例.风池用2寸毫针向鼻尖方向刺1.5~1.8寸,使针感向头部及后枕部扩散,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加阿是穴,有受凉史者加灸痛处10~15分钟,留针40~50分钟.每天1次.结果:痊愈56例(86.1%),显效7例(10.8%),好转2例(3.1%),全部有效.
(2)眩晕:《陕西中医函授》1990年第1期报道针刺风池治疗颈源性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3例.取双侧风池穴,常规针刺.结果:
治愈23例,有效7例,无效3例.
(3)近视:《中国针灸》2004年第5期报道:针刺风池为主治疗近视50例.主穴:风池;配穴:翳风、合谷、太冲、光明.先刺风池,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法3分钟,至针感达到眼眶周围,再用力弩针1分钟保持针感;配穴快速针刺不留针.每周治疗5次,连续4周后改为每周3次,再连续4周后改为每周1次,连续4周,共12周36次为1疗程.结果:经1~2疗程治疗,47例裸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94%),其中29例恢复到4.9以上(58%),无效3例(均系成年人屈光度已经改变者).
(4)鼻炎:《福建中医药》2000年第6期报道取风池、印堂等穴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风池穴用1.5寸毫针朝向鼻尖刺,得气后用高频率、小幅度振颤手法,使针感传至患者眼眶部甚至鼻部为佳1~2分钟后即出针稍事休息;印堂穴以中弱强度施以高频率、小幅度振颤手法,得气后即轻轻推针体向患侧上迎香穴,同时左手提起沿途皮肤以助针尖可顺利到位针尖到达上迎香穴后再施极弱强度、高频率、小幅度振颤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下次针刺时,针体透向另一侧上迎香穴,两侧轮换使用).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1例(36.7%),好转17例(56.7%),无效2例(6.6%),有效率93.4%2神经系统病症
(1)失眠:《中国针灸》2000年第4期报道:针刺风池治疗失眠85例.风池穴进针1.5寸以内,得气后,动留针5~20分钟,5~0分钟运针1次.结果:痊愈59例(69.4%),显效26例(30.6%),全部有效.《中国针灸》2003年第5期报道:针刺风池治疗失眠58例.一侧风池穴透向另一侧风池穴,使整个项部都有酸、麻、胀、重之感,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结果:痊愈40例(69%),好转17例(29.3%),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
(2)癫痫:《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第56期报道:风池穴位注射治疗癫痫105例.将异搏定10mg注入双侧风池穴,每侧各注入5mg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一般2个疗程即可痊愈.结果:临床控制71例(67.6%),显效及好转31例(29.5%),无效3例(.9%),有效率97.1%(3)假性球麻痹:《天津中医》1999年第5期报道针刺风池、廉泉治疗假性球麻痹88例.风池穴向对侧口角方向直刺1.5寸左右,留针15分钟;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1~1.5寸,得气后将针身退至1寸左右,留针,同风池穴一起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57例(64.8%),显效9例(10.2%)好转17例(19.3%),无效5例(5.7%),有效率94.3%《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年第4期报道:针刺风池穴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55例.取穴:风池、完骨、廉泉、丰隆,常规针刺.每天2次,6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痊愈25例(45.4%),显效17例(30.9%),好转9例(16.4%),无效4例(7.3%),有效率92.7%
3.运动系统病症
(1)新生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第3期报道:灸风池、阿是点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肌性斜颈80例.风池穴采用回旋式温和灸15~20分钟,然后逐渐向下移至病灶处,再施灸10分钟左右使局部皮肤潮红并有温热感为度.
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结果:均在1个疗程内痊愈.其中,2次而愈2例,3次而愈23例,4次而愈31例,5次而愈24例.
(2)颈疲劳症:《针灸临床杂志》1998年第8期报道:风池温针灸治疗颈疲劳症85例.取患侧风池穴,进针0.8~1寸,捻转得气后,在针柄尾加上2cm长的艾段(条),点燃后灸2~3次(壮),共30分钟左右.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58例(68%),显效20例(24%),好转5例(6%),无效2例(2%)有效率98%
(3)落枕:《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报道:针刺风池加TDP照,:
射治疗落枕54例.风池穴向鼻尖斜刺1寸得气后施以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捻针1次;再配合TDP照射30分钟每日1次.结果:全部治愈.
(4)急性腰扭伤:《中医药研究》1992年第5期报道:针刺风池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2例.常规针刺,并配合腰部活动.结果:均获痊愈.
(5)足跟痛:《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第6期报道:针刺风池穴治疗跟痛26例.风池穴常规消毒,刺入0.5~1寸,得气后捻转5~8次,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双侧疼痛者用两侧风池穴互相透刺法,提插3~5次后,大幅度捻转,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并酌情重度施用手法.每日1次.结果:
痊愈15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96.2..
4.其他病症《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报道:风池有祛风、解表、调肝、行气、活血、清热、化痰、明目、消疹等作用.以风池为主穴,根据不同病症配合适当穴位,构成对穴,如:风池配曲池治疗感冒配后溪治疗头痛;配百会治疗眩晕;配合谷治疗面肌痉挛;配睛明治疗目疾;配迎香治疗鼻炎;配听宫治疗耳聋耳鸣;配内关治疗失眠;配太冲治疗震颤麻痹;配三阴交治疗隐疹等等,均获得较好的效果.《上海针灸杂志》2000年第5期报道:针刺风池学治疗胃复安的毒副作用52例.取穴:风池,病情重者加内关合谷.风池穴进针5~8分深,以捻转和提插并用的泻法为主,留针20分钟,期间每5分钟行针1次.结果:全部治愈.《四川中医》2000年第10期报道:针刺风池、风府对穴,擅治风邪诸疾,对风邪所致之面肌痉挛、球麻痹、帕金森病均有好疗效.《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报道:针刺风池、行间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风池进针20~60mm,得气后行捻转泻法;行间进针20~40mm,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均施术1分钟,留针20分钟.每日1次,治疗期间停止服用一切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次后测量同一胳臂血压,并在静待2分钟后重复测量血压1次,并计算平均值.结果:
显效8例(26.6%),好转17例(56.7%,无效5例(16.7%),有效率83.3%【现代研究】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报道:日本学者竹田真氏对视力疲劳的患者,针刺双侧风池穴并留针15分钟,治疗前后分别用电子瞳孔计测定发现,全部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且其对光反射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却无影响,因而研究者提示,针刺风池穴可使眼部的自主神经系统向副交感神经的优势方面移动.
《中医杂志》1996年第5期报道:针刺风池穴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观测,结果表明,高流速型与低流速型针刺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均有显著变化.
《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第11期报道:针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双侧风池穴后,施提插手法1分钟,可使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在即刻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可使其椎基底动脉的舒张末流速即刻明显加快.可使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报道:针刺风池、行间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按现代医学理论,针刺风池、行间二穴,调节了高血压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其由兴奋转为抑制,从而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患者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有所减弱,使周围小动脉口径扩张.最终导致患者心输出量有所减少,外周阻力有所下降,血压降低.
《中国针灸》2004年第8期报道:针刺风池、行间等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风池、行间(均双)进针13~25mm,提插捻转泻法,捻转频率为160转/分.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浆内皮素含量,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作用,降压效果明显针刺对人体起双向作用,依靠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而起到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低心输出量的作用.因此,降压效果明显但迟缓,并且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远期效果及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方面,效果显著,有效率在80%以上.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第3期报道针刺风池、风府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探讨针刺风池、风府穴对脑血流速的影响,并观察其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结果:2组均能改善中风患者的ADL指数积分,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针刺风池、风府穴前后,各条脑血管血流速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针刺前后各条脑血管间血流速度变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风池、风府穴能有效地改善每条脑血管血流速,改善脑供血情况,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北京中医》2005年第6期报道:风池透风池穴对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的疗效观察,通过与传统的风池穴针刺法比较,发现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提高并有极显著性差异.这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路.
推荐阅读
- 14岁太胖怎么办?14岁太胖如何减肥?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宝宝三岁前需要做哪些体检?婴幼儿体检的时间和项目
- 近视是怎么样形成的?孩子好好的为什么会近视?
- 临产的症状有哪些?孕妇临产应该注意什么?
- 烧开的水面上的浮渣是什么?热水上的浮渣可以喝吗?
- 怎样预防老花眼?老花眼要怎么预防?
- 生二胎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生二胎对女人身体有哪些影响?
- 男人应该怎么排毒?男人排毒的方法有哪些?
- 男人养肾的方法有哪些?男人怎么做才能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