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丘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出处】《针灸甲乙经》:在外踝上七寸.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
【释名】陵起为丘,穴当小腿外侧肌肉隆起处,故名.
【类属】足少阳之郄穴.
【穴性】舒肝理气、通经活络.
【外丘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主治】
1.神志病症癫狂,痫病,精神失常.
2.肢体病症颈项强直,落枕
3.其他病症腹痛,胸胁胀满,脚气.
【配伍】配风池、后溪治颈项强直;配中渚、风池、肩中俞治落枕;配肝俞、膈俞、阳陵泉、三阳络治胸胁胀满痛;配解溪、昆仑治足胫痿痹配商丘治足关节炎;配水沟、大陵、阴郄、百会治癫狂,痫病.
【刺灸法】直刺1~1.5寸,深刺有可能伤及腓深神经干和胫前动、静脉干;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肤病痿痹,外丘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肤痛痿痹,胸胁胀满,颈项痛,恶风寒,癫疾.
《百证赋》:外丘收乎大肠.
《针灸大成》:胸胀满,腹痛痿痹,颈项痛,恶风寒,猘犬伤毒不出,发寒热速以三壮艾,可灸所啮处.
《类经图翼》:主颈项强痛,胸满,痿痹癫风,恶犬伤毒不出.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胆绞痛《中国针灸》1994年增刊报道:针刺外丘等穴结合耳针治疗胆石症急性绞痛39例.针刺取外丘、中都、胆俞、肝俞,昏倒或休克者加刺水沟、内关.外丘用3寸毫针透刺,留针30分钟,病情重者可留针1小时,每隔3分钟行手法1次;耳穴取肝、胆、神门、交感、三焦、皮质下、内分泌、十二指肠,药丸贴E,隔日1次,两耳交替,每天在饭前或饭后用手按压,一日3~5次,10天为1疗程.结果:止痛有效率为92%,其中1~5分钟内止痛者20例,5~10分钟内止痛者11例,10~15分钟内止痛者5例,15分钟以上无效3例.《江苏中医》1998年第4期报道:一张姓12岁男童,胆道蛔虫症复发,致胆绞痛,腹痛剧烈,冷汗淋漓,满床乱爬,哭闹不休.急针外丘、胆俞二穴,泻法.随着针体的提插捻转,痛势渐缓,10分钟后痛止.《针灸临床杂志》1998年第5期报道:针刺治疗胆绞痛.
34岁男性患者,突发右胁下疼痛,伴恶心呕吐,西医诊为胆绞痛,用度冷丁等不解.经针刺患侧日月、胆俞、胆囊穴,用重泻手法,针后5分钟,痛止;但1小时后再度发作,痛势较前更剧,气急汗出,如前法施术无效,乃急针患侧外丘,迎而夺之,大幅度提插捻转,重泻5分钟,疼痛减轻;留针15分钟,行针3次,痛止而愈,开阖泻法出针,随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报道:一青年女性胆绞痛患者,经急刺、深刺外丘、丘墟,加手少阳三焦经会宗、阳池,足阴肝经原穴中都、太冲,强力捻转,每5分钟行针1次,10分钟后,疼痛减轻;留针30分钟,疼痛消失.
2.踝关节扭伤《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报道:18岁青年女性患者,右踝关节扭伤半年余,多次反复扭伤现右踝关节痛甚,不能行走.查:右踝关节前下向明显肿胀,呈暗红色,压痛明显.取外丘、丘墟透照海、胆囊穴、上巨虚,仅1次治疗,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针灸临床杂志》
2000年第5期报道:一60岁男性患者,左踝关节扭伤2天,局部红肿疼痛,行走不利,外踝压痛明显.交叉针右侧外丘、三阴交穴,得气后施以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轻轻活动左踝并逐渐加大幅度.1次治疗后,疼痛减轻,能下地行走;3次治疗后肿痛消失,活动自如.
【现代研究】
《上海针灸杂志》2000年第1期报道:用乳胶或墨汁灌注等方法,经巨微解剖、光镜辅以图像分析测量,又以质子激发X线荧光发射技术(PIXE)测下肢标本外丘穴的血管及钙分布.观测结果:骨间膜外丘穴位处血管密集,外径为14~84m,其血管密度(Aa%)值为非穴位区的3.2倍(31.12/9.25);P见外丘穴位区钙含量平均为非穴位钙的6.08倍,穴位区钙最高点的位置,平均在7寸之上4.75mm处.结论:外丘穴处有特定动脉分支分布,其血管密度大,骨钙含量高.
推荐阅读
- 14岁太胖怎么办?14岁太胖如何减肥?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宝宝三岁前需要做哪些体检?婴幼儿体检的时间和项目
- 近视是怎么样形成的?孩子好好的为什么会近视?
- 临产的症状有哪些?孕妇临产应该注意什么?
- 烧开的水面上的浮渣是什么?热水上的浮渣可以喝吗?
- 怎样预防老花眼?老花眼要怎么预防?
- 生二胎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生二胎对女人身体有哪些影响?
- 男人应该怎么排毒?男人排毒的方法有哪些?
- 男人养肾的方法有哪些?男人怎么做才能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