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别名】胸堂、上气海、元儿、元见.
【出处】《灵枢·根结》篇: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归经】任脉.
【定位】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隙.
【释名】膻中,心包络名.膻,同袒;中,指胸中.袒胸露乳,此处又正当其中.
【类属】
1.心包募穴.
2.八会穴之一,气会.
【穴性】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主治】
1.呼吸系统病症胸闷,气短,咳喘,咳唾脓血,肺炎.
2.心血管系统病症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
3.神志病症心烦,郁证、神经分裂症、精神错乱.
4.其他病症噎膈,食管狭窄,呃逆,乳少,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腰扭伤.
【配伍】配华盖治疗短气不得息、咳喘;配阴俞治疗心痛、失眠、怔忡、喘息;配大陵、委中、少泽、俞府治疗乳腺炎、胸痛;配少泽治疗乳少、胸胁闷胀.
【刺灸法】向下(或向上)沿皮刺0.3~0.5寸.如向两侧作沿皮透刺须注意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内脏;可灸.
【古代应用】
《难经》: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也.
《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膻中、天井,主胸心痛.
《外台秘要》:救卒死尸灸膻中五十壮.
《太平圣惠方》:气噎,灸膻中.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呼吸系统病症
(1)支气管炎:《中国针灸》1983年第6期报道:膻中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5例.注入丙酸睾酮注射液12.5mg.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冬季和夏季各注射1个疗程.结果:近期控制7例,显效11例,好转16例,无效11例.
《中国针灸》1987年第2期报道:膻中等穴位埋藏治疗支气管炎1203例.取膻中、天突、肺俞三穴埋兔脑垂体;定喘、丰隆二穴埋羊肠线.每月1次为1个疗程.
疗期间应禁辛辣、刺激食物,忌重体力劳动或运动.结果:治愈475例(39.5%),显效522例(43.4%),好转206例(17.1%)全部有效绝大部分病例在3次内收效.《中西医外治杂志》1998年第2期报道:针刺膻中配合拔罐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72例.结果:治愈55例,好转11例,有效率为91.7%(2)哮喘:《中医杂志》1964年第1期报道:割治膻中穴法治疗哮喘50例(病程10~45年不等).穴位常规消毒,在局麻下切开穴处皮肤1cm左右,将皮下白色筋膜切断挑出,可不缝合或缝合1~2针每周1次经1~3次治疗,1次痊愈26例(52%),2~3次痊愈9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有效率92%《黑龙江中医药》1966年第6期以同法治疗支气管哮喘35例.结果:治愈19例,显效11例,好转4例,仅1例无效.《陕西中医》1989年第3期报道:以膻中配肺俞、定喘用割治法治疗哮喘456例.每周1次.经3次治疗,显效399例(87.5%),好转4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7.4%.《中国针灸》1993年第1期报道:膻中、肺俞针灸加罐治疗哮喘155例.针刺得气后动留针30分钟,取针后再拔火罐5~10分钟,艾灸20分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结果:治愈45例(29%),好转74例(47.7%),无效36例(23.2%),有效率为76.8%《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21期报道:膻中穴埋线治疗哮喘50例.取0号肠线1支,从密封管中取出10cm肠线,将其剪成1cm长小段,装入消毒液中浸泡备用.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孔巾,2%普鲁卡因2ml局麻,用手术刀切一约1cm纵切口,再用直止血钳行钝性分离至穴位深部,将备好的肠线埋入,然后缝合,无菌包扎,一周拆线.结果:
痊愈42例(84%),好转6例,无效2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年第6期报道:
一患者平素有咳喘病史,1日突发痰厥,喉中哮鸣音响如雷,口唇紫绀,周身浮肿,四肢发凉.急针刺膻中、天突、丰隆(双,强刺激,病人连续咳嗽,约5分钟吐出一口稀薄痰液,哮鸣音停止,呼吸困难消失,神志清醒;留针30分钟,病人坐起喝温开水约100ml未吐,以后给口服药而愈.《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第3期报道:膻中穴埋藏兔脑垂体治疗小儿顽固性哮喘30例.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膻中穴兔脑垂体埋藏疗法,膻中穴常规消毒局麻后,纵向切开1cm,深达肌层,用小血管钳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取出少许脂肪组织后,用小血管钳深入切口给予中等度刺激,使之有明显酸胀或沉重感,而后置入兔脑垂体,切口缝1针,用消毒纱布覆盖,5天后拆线.每月1次,连作3次.后2次切口在原切口旁施行.结果:
显效12例(40%),好转8例(26.7%),无效10例(33.3%),有效率66.7%(3)肺炎:《辽宁医学》1960年第10期报道:膻中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肺炎51例.以1%普鲁卡因、青霉素20~40万IU注人膻中穴,每日1次.结果:全部治愈.其中1次痊愈8例,2次痊愈18例,3次痊愈25例.
2心血管系统病症
(1)冠心病:《陕西中医》1995年第9期报道:膻中、厥阴俞为主治疗冠心病50例.取膻中、阴俞为主,配合八脉交会穴及心、心包经郄穴.结果:显效改善率72%,且对主症、心电图、血脂、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河北中医》1999年第3期报道:膻中、内关穴药物贴敷治疗心绞痛130例用麝香通痹膏贴敷膻中、内关穴,每3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11例(85.4%),好转17例(13.1%),无效2例(1.5%),有效率为98.5%
(2)心肌梗死:《山东医药》1979年第9期报道:针刺膻中透鸠尾穴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11例.膻中穴沿皮深刺,得气后用胶布固定针柄,留针数小时乃至数日.结果:8例症状完全缓解,3例无效.《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第6期报道:
【膻中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一患者心悸、胸闷、气短,诊为心肌缺血,即在膻中穴实施无瘢痕灸,隔日1次,10次1疗程.经治2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而愈.
3.神志病症
(1)精神分裂症:《山东中医杂志》1997第2期报道:膻中穴刺血拔罐治疗精神分裂症39例.膻中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再用中号玻璃罐闪火拔之,留罐10~15分钟.每周拔2次,8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24例(61.5%),好转12例(30.8%),无效3例(7.7%),有效率92.3%(2)癔病性抽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第4期报道:一女因悲伤过度嚎哭不止4小时,呼吸急促,全身肌肉紧张,四肢抽搐,经多方劝解无济于事.针刺水沟、内关、太冲,提插捻转强刺激,疗效不显;再配以涌泉,手法如前留针20分钟,症状依旧;后独取膻中,针尖沿胸骨表面向下斜刺,针深1寸行捻转强刺激约2分钟,患者长嘘一声,嚎哭戛然而止全身肌肉放松,四肢抽搐停止,呼吸恢复平稳而入睡.后未复发.
(3)小儿惊厥:《中国民间疗法》1998年第3期报道:安神膏敷贴膻中、神阙治疗小儿夜惊26例.每日贴1次,7日为1疗程,连用1~2个疗程.结果:治疗痊愈1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92.3%.
4.乳房病症
(1)产后乳少:《针灸学报》1989年第3期报道:针刺膻中、乳根穴治疗产后乳汁不足39例.二穴均向乳房基底部针刺.穴位常规消毒,膻中先向上再向左右乳房两侧横刺约1~1.5寸,针感先向上后向两旁乳房扩散为好,平补平泻;乳根向乳房基底部平刺约1寸左右,手法同上,均不留针.经1~3次治疗,痊愈29例(74.36%),好转5例,无效5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报道:针刺膻中等穴治疗缺乳症50例.选穴膻中、乳根少泽、合谷、脾俞、足三里,补法加灸,留针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44例(88%),好转5例(10%),无效1例(2%),有效率98%.《上海针灸杂志》1993年第3期报道:
穴位注射治疗缺乳90例.实证(胸胁胀闷、乳房肿胀而痛)取穴:膻中、乳根(双)、液门(双)、肝俞(双);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ml混合;膻中穴向两侧乳房横刺,乳根穴向上横刺,每穴各注入药液1ml每日1次,3次为1疗程.虚证(乳房柔软无胀感,或乳汁清稀)取穴:膻中、乳根(双)、脾俞(双)、足三里(双);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人胎盘注射液各4ml混合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71例(7.9%),好转15例(16.7%),无效4例(4.4%),有效率95.6%.有报道: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乳少120例,全部有效.
其中,显效率占80%左右.多数患者1次即效(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乳痛症:《黑龙江中医药》1995年第4期报道:穴位注射膻中等穴治疗乳痛症74例.取膻中、乳根、肾俞、足三里为主穴,肾阳虚加腰阳关,痰甚加丰隆,性情急躁、失眠、月经不调加三阴交,胸闷不适、胸胁胀痛加期门或太冲.每次选主穴、配穴各1~2穴,每穴注入当归注射液0.2ml,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痊愈41例(55.4%),好转28例(37.8%),无效5例(6.8%),有效率93.2%.
(3)乳腺炎:《针灸杂志》1966年第1期报道:针灸膻中、合谷(或曲池)疗乳腺炎50例.常规针刺,泻法,动留针(也可以接电针治疗仪)30~60分钟;留针中同时施灸30分钟左右.轻者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结果:全部治愈(急性者一般1~2次、最多3次即可治愈,亚急性需要7次左右).《中医杂志》1981年第8期报道:隔蒜灸膻中为主治疗急性乳腺炎47例.主穴:膻中;配穴:天宗.
膻中用隔蒜灸5~7壮,以局部潮红即可再行坐位,取患侧天宗穴,以左手固定肩部,右手拇指指尖作分筋样的推压拨动,手法稍重,使局部酸痛,连续左右来回拨动6~7下为1次,反复拨动3~5次.如此每天治疗2次经2~3次治疗,痊愈43例(91.5%),显效3例,好转1例,全部有效.《湖北中医杂志》1989年第4期报道:针刺膻中治疗急性乳腺炎35例.中强度刺激,动留针30分钟.结果:痊愈30例(85.7%),显效3例,好转2例,全部有效.
(4)乳腺小叶增生症:《针灸临床杂志》199年第9期报道: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2例.主穴取膻中,配乳根、足三里、太冲等,膻中穴向乳房两侧横刺,使针感向乳房扩散.加服中药.结果:痊愈29例,好转3例,全部有效.《中国针灸》1999年第11期报道:用膻中穴割治法治疗乳癖150例膻中穴常规消毒后盖洞巾,普鲁卡因皮试阴性后,用0.5%普鲁卡因2ml加0.1%肾上腺素1滴(以1ml约15滴计),先做皮丘,再以30°~45°角进针局麻至皮下组织,约3~5分钟针刺皮肤无痛感时沿正中线作纵切口(长约1~12cm),深度达皮下组织,用弯形纹丝钳剥离周围皮下组织,并摘取约黄豆粒样大小脂肪两块(肥胖体质者可稍多)缝合一针后加压包扎.每日换药1次,1周拆线,1次未愈者可隔1月后再次割脂.
结果:治愈(乳房肿块消失,乳痛消失,治疗后3个月不复发)128例(85.3%),显效(乳房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18例(12%),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或单纯乳痛缓解)4例(2.%),总有效率97.3%5.其他病症
(1)肝郁气滞:《中国针灸》1994年增刊报道:膻中透刺鸠尾穴治疗肝气郁结75例.主穴膻中,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可选配中脘、内关、神门、气海、三阴交等穴.膻中沿皮下肌层平行透入剑突下鸠尾穴使局部出现酸、胀、沉闷感后,留针30分钟,间隔5~6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49例(65.3%),显效13例(17.3%),好转8例(10.7%),无效5例(6.7%),有效率为93.3%
(2)气郁胸闷:《甘肃中医》2004年第8期报道:针刺膻中穴治疗气滞型胸闷患者30例.膻中穴直刺或斜刺,深度可至胸骨,行提插手法,使针感传至左胸心前区或右胸,留针30~60分钟,以胸闷等症状缓解为度.结果:临床治愈25例(83.3%),好转3例(10%),无效2例(.7%),有效率为93.3%(3)呃逆:《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11期报道:徒手按压膻中治疗呃逆170例,全部有效.其中1次止呃168例(9.8%),2次止呃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年第5期报道:膻中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0例.在膻中穴注入654-2注射液5mg.结果:1次痊愈43例,2次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一般于注射后5秒至2分钟起效.对治愈者3个月后进行随访,复发1例.《山西中医》1995年第5期报道:电针膻中等穴针刺治疗呃逆62例.取膻中、鸠尾、双侧乳根和太渊穴,针刺后连接G-6805电针仪,以连续波刺激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结果:临床治愈47例(75.8%),好转15例(2.2%),全部有效.《中国民间疗法》
2004年第12期报道:指压膻中穴治疗呃逆,施术者以拇指点按膻中穴,先轻后重,按压2~3分钟,呃逆即可止住.为巩固疗效,休息15分钟后再按压2~3分钟.此法简便有效,有效率可达95%以上.
(4)急性腰扭伤:《上海针灸杂志》1995第6期报道:一患者急性腰扭伤,即针膻中、大椎穴,留针20分钟,并嘱病人带针活动腰部,疼痛若失,次日腰部活动已恢复正常.
【现代研究】
1.呼吸系统方面《中国针灸》1996年第12期报道:针刺膻中、肺俞、尺泽等穴治疗外源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IG4g水平影响不大,而引起白三烯D4(LTD4)对白细胞黏附抑制实验(LAI)的影响显著,阳转阴率达74%《针刺研究》2000年第4期报道:针刺膻中定喘、肺俞、大椎等穴治疗过敏性哮喘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BMC)培养上清中IL-4分泌活性、血清总Ig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6%治疗前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4分泌活性、血清总g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膻中等穴能抑制过敏性哮喘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的IL-4分泌活性,降低血清总IgE的水平,从而阻断介导的型超敏反应.
2.心血管系统方面针灸临床和实验证明:针刺膻中,配内关、足三里可改善冠状动脉和脑循环,改善左心室功能,有助于消除心绞痛.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年第6期报道:艾柱无瘢痕灸膻中穴20分钟(每壮艾柱重1g,灸5壮),施灸前后各检测心电图1次结果:施灸后显效(心电图ST段即时上升>0.1mV、主症缓解)11例,好转17例,有效率87.5%施灸前、后心电图∑s分别为0.15±0.09(mV)、0.08±0.05(mV).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第6期报道:点按膻中穴治疗心血管病症,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肋间神经上行,通过神经元链上行至大脑,刺激脑干网状系统,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其次,点按膻中穴的刺激信号,可提高该区自主神经功能.
3.其他方面《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第6期报道:针刺膻中、天突、合谷等穴,可使健康人或食道癌患者食道内腔径明显增宽,食道蠕动增强,使患者吞咽困难得以缓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