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合四物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药物组成】桂枝9 g 茯苓9 g 芍药9 g 桃仁9 g 丹皮9 g 当归10 g 川芎8 g 生地12 g。

【组方依据】素性抑郁,情志不舒,则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或跌打损伤,瘀血留滞,则可致气滞血瘀 。气滞瘀阻,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脐腹疼痛,或有形之邪现于腹部,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血不循常道可见崩中漏下或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胞宫失养则经少经闭或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或跌打损伤,或瘀血久稽,脉络受损,血行脉外,致皮下瘀肿 。故以桂枝茯苓丸、四物汤二方合用,可养血活血,通经止痛,消散积块,使化瘀而不伤血,养血或不留瘀,为瘀血留结、阴血亏虚之病证而设 。
【方药分析】方中桂枝温通血脉,合桃仁、丹皮、当归、川芎活血通脉;茯苓渗利下行而益心脾之气,既有助于行瘀血;宿有瘀血,郁久多能化热,故用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合桃仁、当归、川芎以增强活血化瘀作用,合生地以增强清瘀热之力;当归补血、活血;生地补血凉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芍药敛阴养血 。二方合用共奏凉血活血、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效 。
【用方指征】临床以多有跌打损伤病史,可见皮下或内脏出血,或瘀血日久,有郁而化热之象;或有腹部疼痛,触之有抵抗感,或触及包块,或有固定压痛点,舌质紫暗或青色,边有紫斑,脉弦或涩等为用方指征 。
【桂枝茯苓丸合四物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原发性痛经
妇女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乳房胀痛,可触及结节,伴全身不适,心情烦躁,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弦者,都可以用此合方治疗 。
2.闭经
临床以妇女月经数月不行,时有小腹胀满疼痛,精神郁闷不乐,胸胁胀痛,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有瘀点或瘀斑,苔薄黄,脉弦或涩为用药指征 。
3.产后出血
临床以产后恶露不尽,少腹胀满疼痛拒按,或可触及包块,或伴轻微发热,舌质紫暗或暗红,边有瘀点、瘀斑,苔黄或黄腻,脉弦或脉涩为本合方的用药指征 。
4.子宫肌瘤
临床以腹胀满,劳累后加重,或下腹胀痛,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或腹部可触及包块,舌暗,苔黄,脉滑者为用本合方治疗 。
5.慢性附件炎
临床以下腹隐痛有沉重感,有固定压痛点,或腹部可触及包块,或低热,月经异常,舌红,苔黄燥,脉弦为本合方的用药指征 。 
6.雀斑、黄褐斑
临床用以女性的面部雀斑、黄褐斑时,以平素有痛经和闭经,或月经不调、下腹部有压痛,口于舌燥,舌暗红,苔黄燥,脉弦为本合方的用药指征 。
7.皮下紫斑
临床多用于跌打损伤所引起的广泛皮下出血、紫斑,以伴有口干苦,大便秘结,或轻度发热,舌红苔黄为用药指征 。
8.慢性阑尾炎
临床多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多以无发热,唯有食后右下腹隐痛,有深部压痛,舌质暗红,苔黄,脉滑有力者用此合方 。
9.肠黏连
临床多用于术后肠黏连患者,以腹部疼痛胀满,可触及包块,或伴轻度发热,腹痛时作时止,呈现牵扯痛,舌红苔黄为本合方的用药指征 。
10.乳腺小叶增生
临床以乳房包块,质软压痛,月经前后或经期疼痛明显或肿块加大,或伴口腔溃疡,口干舌燥,月经量多或有血块,或伴痛经等症状为本合方的投药指征 。
11.产后关节痛
临床上以产后因受寒出现关节疼痛僵硬,部位不定,但以四肢关节为主,或有肿胀,形寒肢冷,四肢欠温,面色无华,唇甲色淡,气短乏力;或有少腹隐痛,喜温喜按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
【临床报道】项一群用桂枝茯苓丸合四物汤治疗术后肠黏连患者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曾行阑尾炎手术15例,行胃部手术7例,行胆道手术5例,行剖腹产手术4例,基本方用桂枝10 g,桃仁10 g,丹皮10 g,赤芍10 g,白芍10 g,茯苓15 g,生地15 g,公英15 g,当归20 g,红藤20 g,川芎6 g,生甘草6 g 。若大便秘结者加制大黄,呕吐者加姜半夏,疼痛较剧者加沉香,每日1剂,1月为1疗程,共用1~3个疗程,结果治愈15例,占48%,有效14例,占45%,无效2例,占7%,总有效率达93% 。陆惠铭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熟地、当归、川芎、丹参、白术、泽泻、益母草内服,外用桃花散及甘轻散治疗下肢溃疡、经久不愈一例,共用药两个月,创口渐收,创面色泽转红润,患肢色素渐退而收功 。赵进喜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白芍、当归、川芎为基本方治疗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服3剂后头痛明显减轻,续服12剂后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再发作 。
【临床体会】本合方对妇科的顽固性痛经、闭经、崩漏、不孕症、附件炎等疾病属于血虚、瘀血、寒凝或郁热者,或出血而有热象者,皆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腹部疼痛较剧者,可加延胡索、香附;若出血量多,可加侧柏叶、仙鹤草、白茅根;对于妇科慢性炎症患者,可酌加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若腹胀满明显者,可加川朴、枳壳;气滞明显者加柴胡、郁金、青皮等 。对于腹部手术后肠黏连者,常以本合方为基本方补血活血,气滞偏重者加广木香、厚朴或砂仁;偏寒者加熟附片;偏热者去当归,加蒲公英或白花蛇舌草;偏瘀重者加三七、三棱、莪术;大便不畅者加火麻仁,严重者加大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