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鼻槁是以鼻内干燥,肌膜萎缩,鼻窍宽大为特征的病证 。若鼻气恶臭,为臭鼻证 。相当于西医的萎缩性鼻炎 。
【辨证治疗】
1.肺胃燥热
临床表现:鼻干有灼热感,伴疼痛,鼻涕稠厚,时涕中带血,口燥咽干,渴喜冷饮,口气秽臭,咳嗽痰少,便秘漫赤 。舌红、苔黄,脉数 。
立法:清胃泻肺,滋阴宁络,
主方:清胃散(《医宗金鉴3),加生石膏、桑皮 。
加减:妞血者,加鲜茅根,茜草根;咽干口渴者,加玄参、麦冬:便秘津液不足者,合增液汤((温病条辨》).
2.肺阴亏虚
临床表现:鼻腔干燥,灼热疼痛,嗅觉差,鼻痂多,涕黄浊,鼻腔宽畅,鼻粘膜萎缩,咽干痒 。舌红、少苔,脉细数 。
立法:养阴润燥,宣肺散邪 。
主方: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
【鼻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加减:鼻干甚,咽干疼痛者,加沙参、石斛、桑白皮;鼻气嗅移者,加知母、黄芩、马齿苋;鼻衄者,加侧柏叶、丹皮;颧红盜汗者,可用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
3.脾气虚弱
临床表现:鼻干,涕腥臭,色黄绿,鼻粘膜萎缩较重,头痛鼻塞,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觥白 。舌淡、苔薄,脉弱 。
立法:补中益气,养血润燥 。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四物汤(《和剂局方》) 。
加减:鼻气腥臭者,加黄柏、苍术,苦参;久病,粘膜萎缩重者,如桃仁、丹参,丹皮;嗅觉失灵者,加辛夷、苍耳子、薄荷、白芷 。
【其它疗法】
1.体针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攒竹、上迎香、合谷,经渠 。
2.耳针
取穴:内鼻,内分泌 。
3.灸法
灸百会、足三里 。
4.吹鼻
冰片6克,煅鱼脑石3克,共研末,吹入鼻中 。
5.滴鼻
菊花10克,生蜂蜜30克、共蒸30~60分钟,去渣,加冰片少许,滴鼻 。
【文献参考】
1.治久惠鼻脓极臭者+以百草霜末冷水调服 。(《世医得效方》卷十)2.黄树西报道,毛冬青治疗萎缩性鼻炎65例 。治法:毛冬青注射液下鼻甲注射,每侧2毫升(相当于生药8克),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结果:显效46例,好转13例,无效6例 。治疗2疗程以内者53例,3疗程以上者12例 。复发者再次用药仍有效 。(广西中医药》(5):49.1981)3.蔡福养报道,“同病异治”治疗萎缩性鼻炎299例 。共分3型:①肺经伏热231例,用养阴清肺汤加味;②脾胃阴虚48例,用益胃汤加味;③肝肾阴虚20例,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结果:痊愈234例,好转46例,无效19例 。(《辽宁中医杂志》(10):19,1980) 。
【调护、禁忌】
1.将淡盐水或暖开水盛于碗盆内,病人低头由鼻将水吸人,经口吐出,反复多次,可洗净鼻内师皮及脓涕 。
2.积极防治各种急慢性鼻部疾病,避免鼻粘膜长期肿胀或受脓被的刺激 。
3.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减少粉尘吸人 。
4.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少食辛辣炙博的食物 。
5.鼻部慢性炎症的患者-血管收缩剂使用不宜过多,以防粘膜营养障碍而致萎缩 。鼻槁患者禁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
【西医诊断参考】
萎缩性鼻炎:
(1)鼻腔和鼻咽部有干燥感,鼻塞,嗅觉差,呼吸有恶臭 。
(2)鼻梁常扁平,鼻翼外展,鼻腔宽大,粘膜干燥萎缩,鼻甲缩小,有大量狮皮或稠厚的脓性分泌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