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吃什么中药好?
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 好发于儿童 , 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地咽鼓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后经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 。或鼓膜外伤、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经外耳道鼓膜途径侵入中耳 。婴幼儿基于其解剖生理特点 , 比成人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 。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 , 如哺乳位置不当 , 平卧吮奶 , 乳汁或呕吐物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 ,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 婴幼儿不能陈述病情 , 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 , 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 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本病极为常见 。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 , 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 , 无芽胞厌氧的感染或混合感染亦逐渐受到重视 。
【方一】 蔓荆子散
【出处】 《仁斋直指方》
【组成】 蔓荆子、甘菊花、生地黄、赤芍、桑白皮、木通、麦冬、升麻、前胡、甘草、赤茯苓各等份 。
【功用】疏散风热 , 解毒消肿 。
【主治】治疗风热外袭 , 肺气失宣 , 而致耳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 或耳鸣 , 耳聋初期) 。
【方解】蔓荆子疏散风热 , 清利头目;菊花味甘苦 , 性微寒 , 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桑白皮清热解毒 , 凉血止血;前胡宣散风热;赤茯苓甘、淡、平行水 , 利湿热;生地黄、麦冬滋阴润燥 , 生津 。
【药理】茯苓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菊花镇静解热 , 抗病原微生物;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 , 利尿 , 利肝胆作用;前胡苷元有抗菌、抗真菌作用;麦冬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黑升麻提取物具有抗菌、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镇静作用 。
【用法】上为粗末 。每次取9克 , 用水300毫升 , 加生姜3片 , 红枣两枚 , 煎至150毫升 , 饭后服 , 每日两次 。
【方二】润胆汤
【出处】 《辨证录》
【组成】白芍30克 , 当归30克 , 柴胡3克 , 炒栀子6克 , 玄参30克 , 天花粉9克 , 菖蒲24克 。
【功用】疏肝利胆 , 泻火通窍 。
【主治】治疗双耳忽然肿痛 , 内流清水 , 久则变为脓血 , 恶寒发热 , 耳内有如沸汤之响 , 或如蝉鸣者 。
【方解】白芍养血柔肝 , 缓中止痛 , 活血;当归养血活血;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天花粉养阴生津;玄参清热滋阴 , 泻火解毒;菖蒲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
【药理】石菖蒲可以产生镇静镇痛作用;白芍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栀子解热镇静 , 免疫调节 。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 。
【方三】 解仓饮子
【出处】 《三因方》
【组成】 赤芍药、白芍药各15克 , 当归、炙甘草、制大黄、木鳖子各30克 。
【功用】活血清热 , 排脓消肿 。
【主治】治疗邪热上壅 , 耳窍经脉气滞血瘀而致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 耳内疼痛 , 脓出带血者 。
【方解】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 , 缓中止痛 , 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大黄清热泻火;木鳖子消肿散结 , 祛毒 。
【药理】芍药苷具有抗炎、镇痛、消肿、通经、利尿作用、抗应激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大黄有很强的清热消炎作用;木鳖子具有止血、抗炎、止痛、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
【用法】将上药研为粗末 , 每次取12克、水煎 , 食后服 。每日两次 。
【方四】马勃散
【出处】 《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 马勃、薄荷、桔、连翘、杏仁、通草各6克 。
【功用】疏风清热通窍 。S
【主治】治疗风热之邪上郁而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
【方解】马勃性平 , 味辛 , 清肺利咽、解毒止血;薄荷清热解毒利咽;桔梗辛散苦泄性平 , 善于宣肺祛痰排脓;连翘清热 , 解毒 , 散结 , 消肿;杏仁润肺 , 止咳化痰;通草清热利湿 。
【药理】马勃有止血 , 抗菌作用;杏仁消炎、杀菌、镇痛、止痒;通草具有较好的利尿、抗炎和解热作用;薄荷、连翘抗炎、镇痛 。
【用法】水煎服 , 每日1剂 。
【方五】 清白散
【出处】 《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9克 , 甘草3克 , 贝母6克 , 煅寒水石9克 , 天花粉、酒芩、天门冬各4.5克 。
【功用】清肺化痰 。
【主治】治疗肺热痰火上壅所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 耳出白脓 , 兼见咳嗽者 。
【方解】桑白皮、地骨皮清热解毒 , 凉血止血;寒水石清热降火 , 利窍 , 消肿;贝母清热 , 开郁散结;天花粉、天门冬养阴生津 , 消肿排脓 。
【药理】 贝母有中枢抑制 , 镇静镇痛作用;桑白皮抗炎利尿 , 镇静镇痛;天花粉、门冬抗炎 。
【用法】上药为末 。每取6克 , 食后用蜜水调服或白通草煎汤送下 。每日两次 。
【方六】 清黄散
【出处】 《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防风、滑石各15克 , 炙甘草3克 , 酒炒栀子9克 , 藿香、酒黄连各6克 。
【功用】清肝泻火 。
【主治】治疗小儿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中流黄脓者 。
【方解】防风发表 , 祛风 , 胜湿 , 止痛;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 , 收湿敛疮;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藿香性味辛微温 , 理气、和中、辟秽、祛湿;酒黄连清热解毒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
【药理】藿香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防风热降温 , 镇痛抗炎 , 抗菌;栀子解热镇静 , 免疫调节;滑石有利尿消肿 , 保护黏膜的作用 。
【用法】上药为末 。白开水调6克 , 食后服 。每日两次 。
【方七】清心丹
【出处】 《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炒黄连9克 , 飞滑石18克 , 甘草、飞辰砂各3克 , 薄荷1.8克 , 犀角6克 。
【功用】清心泻火 。
【主治】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 耳出红脓兼见舌上舌疮如杨梅状者 。
【方解】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 , 收湿敛疮;辰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 攻毒杀虫;薄荷清热解毒利咽;犀角清热凉血 。
【药理】黄连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 辰砂有镇静、催眠、抗惊厥 , 外用抑杀皮肤细菌;滑石有利尿消肿 , 保护黏膜的作用;薄荷抑菌 , 抗炎 , 解热 。
【用法】上药为末 。每服4.5克 , 蜜拌 , 薄荷汤送下 。早、晚各1服 。
【按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
【方八】 黄芪建中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4.5克 , 桂枝9克 , 炙甘草6克 , 大枣12枚 , 芍药18克 , 生姜9克 , 胶饴30克 。
【功用】温中补气 , 升清降浊 。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证属气血不足者 。
【方解】 桂枝汤能解肌发表 , 调和营卫 , 温阳祛风 。饴糖合桂枝 , 甘温相得 , 温中补虚 。饴糖、甘草合芍药 , 甘苦相须 , 和里缓急 。黄芪 , 补气固表 , 抵御外邪 。全方共奏温中补气 , 缓急止痛 , 调和营卫的功效 。
【药理】 黄芪具有强心、提高免疫力、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 。
【用法】水煎服 , 分3次服 , 每日1剂 。
【方九】 薏苡附子败酱散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薏苡仁30克 , 附子6克 , 败酱15克 。
【功用】排脓消肿 。
【主治】 治疗慢性脓耳 , 或急性脓耳后期 , 脓稀而无臭者 。
【方解】方中以薏苡仁利湿排脓 , 并辅以败酱逐瘀消肿 , 兼有附子温经祛湿、散寒止痛 。
【药理】败酱有镇静作用 , 抗菌、抗病毒作用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 薏苡仁有解热、镇静、镇痛、增强免疫作用;附子有镇静、抗炎 , 抑菌作用 。
【用法】水煎服 , 每日1~2剂 。
【方十】黄柏滴耳液
【出处】 《四川中医》
【组成】黄柏30克 。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
【主治】治疗脓耳 。
【方解】黄柏性寒 , 味苦 , 清热燥湿 , 泻火解毒疗疮 。
【药理】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原虫、抗炎、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 , 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
【化脓性中耳炎吃什么中药好?】【用法】将上药以水250毫升 , 慢火浓煎半小时 , 滤去渣 , 被缩至20毫升浓汁 。事先以3%双氧水洗净患耳内脓液 , 拭干后 , 滴入黄柏滴耳液 , 每次2~3滴 , 每日3次 。
【方十一】四黄液
【出处】 《中医杂志》
【组成】 黄连15克 , 黄柏、黄芩各9克 , 栀子6克 。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
【主治】治疗急性脓耳和慢性脓耳 。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 , 燥湿解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
【药理】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栀子有抗炎作用 。
【用法】 上药加水300毫升浸泡24~36小时 , 文火煎60分钟 , 待冷去渣 , 过滤两次 , 加2%苯甲醇 , 用前先洗清患耳 , 患耳向上 , 滴药液4~5滴 , 保持此姿态10~15分钟 。1日滴3~4次 。
【按语】四黄液滴耳、对耳拭细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 , 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白喉杆菌生长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应用四黄滴耳液未发生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 , 亦未发现有药液沉积中耳腔内阻碍外流现象 , 本法具有简 , 验、便优点 。
【方十二】四黄苦参液
【出处】 《中原医刊》
【组成】 黄柏、黄芩、黄连、黄芪各30克 , 苦参40克 。
【功用】清热燥湿 。
【主治】治疗急、慢性脓耳 。
【方解】 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 , 燥湿解毒;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提高免疫力、降糖、抗衰老、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 。
【用法】将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 , 慢火煎50~60分钟 , 滤渣后将药液浓缩至300毫升 , 澄清装瓶备用 , 保存期1月 。用3%双氧水洗净耳道 , 拭千后 , 每次滴药液2~3滴 , 每日3~4次 。根据病情 , 连续滴耳1~3周 。
推荐阅读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女人为什么容易怕冷?女性常吃什么可以保暖?
- 女性经期养肝注意事项有哪些?女性经期如何养肝?
- 女性冬季手脚冰凉怎么办?吃什么可以缓解手脚冰凉?
- 预产期推迟是什么原因?预产期为什么会推迟?
- 宫寒会出现什么症状表现?宫寒女性要这样护理调养
- 月经来的前兆有哪些?月经来前会有哪些症状?
- 经期不能做哪些事?经期有什么事情不能做?
- 女性该如何补血?补血存在哪些误区?
- 女性吃什么可以养护子宫?女性保养子宫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