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的历史基源与特点风味品鉴

诗人满座闻风至 , 昂首高歌共举觞 。
未曾登高皆尽醉 , 山城董酒正飘香 。
【董酒的历史基源与特点风味品鉴】一《山城董酒正飘香》·现代·王端诚
物种基源
董酒 , 是一种混合香型白酒 。我国名酒之一 。因产于贵州遵义市北郊董公寺附近而得名 。
酒液晶莹透亮 , 浓香扑鼻 , 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 , 又有小曲酒的醇和、回甜等特点 , 还有令人愉快的药香 , 称“腐乳香” , 俗称“泥香” , 入口甘美清爽 , 满口香醇 , 饮后回味香甜 。酒精含量58%~60% 。制法:以糯高粱为主要原料 , 加有40多种中药的大曲(麦曲)和加有90多种中药的小曲(米曲)为糖化发酵剂 , 先用糯高粱制得小曲酒 , 再用小曲酒糟配入一部分董糟和香酷、麦曲 , 人地窖发酵半年以上而成董酒香糟 , 然后用小曲酒串蒸董酒香糟 , 经鉴定后分级贮存一年以上 , 再勾兑而成 。
风味品鉴
董酒品质风味特点:酒晶莹透亮 , 敞杯郁香扑鼻 , 人口甘美清爽 , 饮后回味香甜 , 香味独特 , 带有使人产生快感的药香 , 别具一格 , 其酒度为58°~60°.
名人与酒
白居易与酒
白居易(772一846) , 唐代诗人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其先原籍太原(今属山西) , 后移家韩城 , 又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中擢进士第 , 累官至刑部尚书 。性嗜酒 , 曾作《酒功赞》 , 其中有“吾尝终日不食 , 终夜不寝 , 以思无益 , 不如且饮”之语 。后被贬后 , 郁郁不乐 , 因此嗜酒更甚 , 并自称为“醉吟先生” 。亦复嗜茶 , 认为饮茶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 其《食后》诗云:“食罢一觉睡 , 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 , 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 , 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 , 长短任生涯 。”他一生留下的茶诗有《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诗》《山泉煎茶有怀》《晚起》《琴茶诗》《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等多篇 。在他任九江郡司马结庐在庐山香炉峰下居住时 , 亲自种过茶 。有诗为证:“架岩结茅庐 , 壑开茶园 。”“长松树下小溪头 , 斑鹿胎中白布裘 。药圃茶园为产业 , 野糜林鹤是交游 。”
传说故事
一、康熙、乾隆与“千叟宴”
千叟宴 , 指清康熙、乾隆两帝宴请老人的故事 。据《啸亭杂录》载:康熙帝60岁寿诞时 , 曾在乾清宫摆设“千叟宴” , 赴宴者有1900余人 。而乾隆帝刚满60大寿时 , 依样模仿 , 也在乾清宫开设“千叟宴” , 出席酒筵者多达3900余人 。宴后各赐手杖以志纪念 。当乾隆帝80高龄时 , 更是酒宴大张 , 在皇极殿开设“千叟宴” 。这次盛况空前 , 邀请60岁以上老者5900余人参加 , 其中百岁老人就有数十名 。宴会上 , 并赐酒联佳句 , 一时传为佳话 。此为中国酒宴史上一大“创举” 。
二、唐玄宗用芍药为杨玉环醒酒传说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明皇(玄宗)的贵妃杨玉环 , 常醉酒终宵 , 每于凌晨宿酒初醒时 , 心头奇热难忍 , 又无药可解 , 便依偎在花枝旁 , 口吸花霜玉露以润肺 。一日 , 玄宗与贵妃幸华清宫 , 因宿酒初醒和妃子并肩看木芍药 , 玄宗灵机一动 , 亲自折来一枝 , 送给她闻嗅 , 并说:“此花香艳 , 尤能醒酒 , 更兼消热 。”自此 , “芍药醒酒”遂成民间流传的药方 。
三、有酒万事休的传说
相传 , 南宋高宗年间 , 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叶梦得 , 藏书甚富 , 生平著作甚丰 , 有《石林燕语》《避暑录话》等 。罢官隐居后 , 仍以读书为乐 , 每于盛夏晚凉 , 以家中自酿之酒与仆夫共饮 。自谓:“读书避暑 , 固是佳事 , 况有佳酿 , 万事皆休 。”比他稍早的欧阳修也曾说:“一生勤苦书千卷 , 万事消磨酒十分 。”亦言书酒相得之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