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尿失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遗尿是指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疾病:尿失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排尿,而尿液自行排出的病症 。临床上,遗尿多见于素体禀赋不足的儿童;尿失禁多见于老年人、妇女及病后,两者皆因脏气虚衰,固摄无权;或湿热瘀血内阻,引起膀胱失约而发病 。治疗上以温补、固涩为大法,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另外,适当配合针灸、敷贴效果更好.本病包括小儿、成人遗尿,以及现代医学的神经功能紊乱和尿系统病变所致的尿失禁 。
【辨证治疗】
1.下焦虚冷
临床表现:神疲怯寒,腰膝瘘软,两足无力,小便清长,畏寒背冷;尿自遗或失禁,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
立法:温肾固涩,
主方:菟丝子丸(《济生方)) 。
加减:若下焦虚冷好转,可在缩泉丸(《妇人良方》)的基础上,加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 。
2.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尿意频急,时有溺自遗或失禁,面色恍白,气短,甚则咳嗽.谈笑均可出现尿失禁,小腹时有坠胀,舌质淡,脉虚软无力 。
立法:补肺健脾 。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牡蛎、五味子 。
加减:遗尿、尿失禁严重者,加固涩之品,如益智仁,桑螵蝣、覆盆子、白果;食少,食后腹胀者,加白术、枳壳;少腹坠胀,加枳壳:久泻加干姜:兼肾虚者,加补骨脂、肉豆蔻 。
3.心肾亏损
临床表现:睡中遗尿而无梦或尿失禁,精神不振,形体消瘦,夜寐不佳,心煩而漫频淋沥,舌尖红苔薄,脉沉细数 。
立法:调补心肾,
主方:桑螺蛸散(《本草衍义》 。
加减:心烦,口干,舌红,心火亢盛者,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夜眠不安者:合交泰丸(《韩氏医通》) 。
4.肾阴不足
临床表现:尿少色深而热,频数不能自忍,回燥咽干,虚烦不眠,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
立法:滋阴降火 。
主方: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加减:虚烦不眠者,加阿胶、鸡子黄:大便干结者,加生首乌、火麻仁 。
5.肾督不足
临床表现:溺自遗,头晕目花,腰膝疫痛,脊背瘦楚,或阳痿遗精,舌质淡苔薄+脉弦细无力 。
立法:补益肾督.
主方:菟丝子丸(《和剂局方)),
加减:阳虚症状不突出者,去附子、肉桂、鹿茸 。
6.湿热下注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尿热,时有尿自遗,溲赤而臭,或有腰疫低热,或尿滴涩淋沥,舌质偏红,苔腻,脉滑数,立法:清利湿热 。
主方:八正散(《和剂局方》) 。
加减:兼口干咽燥等肾阴不足者,加生地、山萸肉、山药 。
7.下焦蓄血
临床表现:小便滴沥不畅,小腹胀满隐痛,可触及块物,时有尿自遗,舌质黯或有紫斑、苔薄,脉涩或细数 。
立法:活血化瘀 。
主方:少腹逐瘀汤(K医林改错》)或抵当丸(《伤寒论》),加减:血瘀化热、心烦急躁者,加大黄、厚朴 。
【其它疗法】
1.灸法
灸大敦七壮、行间七壮 。
2.体针
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阴裝泉、肾俞、气海前、膀胱俞、上髎,中髎、下髎、长强、足三里、命门等,每次取2~3穴,每1~2天治疗1次 。常用配穴:中极、阴陵泉配关元;肾俞配命门 。
【文献参考】
1.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 。然固溫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便虽系于肾,且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 。治肾者,必须治肺.宜以参、芪、归、术、桂、附、干姜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 。(《景岳全书》)2.上焦虚者,宜补肺气;下焦虚者,宜固膀胱;挟寒者,壮命门阳气,兼以固涩之剂;挟热着,补肾膀阴血,佐以泻火之品 。(《证治汇补·遗溺》).
【调护、禁忌】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
2.树立信心,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及引起情绪不安的因素 。
3.对遗尿患者,应着重耐心教育和精神鼓励,切忌采取羞辱、斥资、惩罚的方法 。
4.注意睡前控制饮水量 。
【西医诊斷参考】
尿失禁:
【遗尿/尿失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膀胱不能保持正常的节制功能,尿液不自主流出,称为尿失禁 。尿失禁主要分为:真性、假性、应力性三种 。①真性尿失禁,是指膀胱逼尿肌持续性张力增高及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蒋胱流出 。其主要原因为:膀胱及尿道病变,如脖胱、尿道炎症,膀胱结石、膀胱肿瘤;上尿路阻塞性病变;神经性膀胱障碍;尿道括约肌松弛,见于分娩,会阴部外伤或手术、前列腺切除等.②假性尿失禁,是指下尿路梗阻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引起尿潴留,尿液可随时被迫溢出 。③应力性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松弛,在咳嗽.笑、打喷嚏、举重物等,骤然增加腹内压,造成小量尿液不随意溢出 。多为妊娠、分娩、难产或手术损伤尿道括约肌,绝经期妇女,骨盆、尿道和会阴部肌肉及组织松弛,变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