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寐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多寐又称“嗜眠炉“嗜卧” 。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即醒,醒后复睡 。本证大多为阴盛阳气不足或气血虚损、痰湿困脾所致 。本篇所讨论的是以多寐为主证的病证,至于某些熱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出现的嗜睡,不在本篇讨论范围 。现代医学的发作性睡病,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
【辨证治疗】
1.营卫失和
临床表現:昼日思寐入睡,日发数次,醒后精神体爽,入夜易醒,平素体倦,或见自汗,易感外邪,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或细乏力 。
立法: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汤(《伤寒论》),加生黄芪、白术,陈皮 。
加减:胃纳欠佳者,加香橼皮、炒三仙:易惊汗出者,加生龙骨、生牡蛎,2.痰湿困脾
临床表现:嗜睡,胸脘满闷,纳呆,倦息乏力,身重,便溏,形体肥胖,舌淡,舌体胖,若白或白腻,脉濡缓或滑 。
立法:燥湿健脾 。
【多寐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主方:平胃散合二陈汤(《和剂局方》),
加减:痰多湿盛,加半夏、南星、爪蒌、菖蒲,以化痰降逆开窍;有热象者,加川黄连、竹茹;便溏者,加葛根、山药 。
3.脾气虚弱
临床表现:倦怠嗜卧,多寐,食后为甚;脱腹胀满,少气懒言,面色萎黄,便秘或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乏力 。
立法:益气健脾 。
主方: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仙灵牌、炒三仙,加减:痰盛者,加石菖蒲、瓜壳;便秘,加爪蒌仁,枳实;倦息乏力甚者,加生黄芪;面色觥白、畏寒肢冷、便溏者,与理中汤合用;食少易汗、神疲懒言者,易补中益气汤主之 。
4.心气不足
临床表现:多寐伴猝倒发作,心悸气短,神疲倦息,动则汗出,头晕健忘,面色觥白,舌质淡,苔白*脉弱 。
立法:益气宁心定志 。
主方:养心汤(《证治准绳》) 。
加减:气短明显者,加重人参,黄芪用量;畏寒甚者,可加制附片;瘀血者,加乳香、没药 。
【其它疗法】
1.体针
取穴:内关、足三里,神门、合谷、心俞、脾俞、大椎 。
刺法:每次选3~5穴,留针30分钟 。
2.耳针
取穴:心、神门、肝、脑,皮质下.
刺法:每次2~3穴,中、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也可耳穴理针 。
【文献参考】
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火而健运,其原有如此者,试言其症状,体重或浮而多寐,湿胜也,宜平胃散加防风、白术 。食方已,因困倦欲卧,脾气弱,木胜食气也,俗名饭醉,宜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麦芽,四肢怠惰而多寐,气弱也,宜人参益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 。
【调护、禁忌】
1.加强护理看护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
2.发病频繁者,平时不要单独外出,不宜从事高空、水上作业及骑自行车等,禁止开车、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
【西医诊断参考】
发作性睡眠病:①岁见于男性青少年 。②症状缓慢发展或相对稳定:③可能与遗传有关 。少数可有颅外伤、脑炎病史 。④表现发作性难以抗拒的睡眠,如谈话、行走、操作机器或驾驶车船等情况下均可人睡 。发作与环境无明显关系,但易受外界刺激而清醒 。③可伴发猝倒症、睡眠麻痹、催眠幻觉、肥胖或低血压症 。可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