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他从木匠到身价1327亿的化纤一哥,曾为浙江首富

【浙江省|他从木匠到身价1327亿的化纤一哥,曾为浙江首富】浙江省 他从木匠到身价1327亿的化纤一哥,曾为浙江首富

文章图片


关注徐公子 , 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
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折腾的人 , 他们不安于现状 , 想要过上大起大落的人生 , 然而这种生活不是谁想就可以过的 , 面对的不仅仅是资金的压力、周围人的反对还有自己内心的自责 , 李水荣就是这样一种人 。
李水荣 ,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创始人 , 全国优秀企业家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 木匠出身的他从一家织布小厂起步创业 , 由于胆大腿快 , 逆潮顶浪 , 经过多年的发展 , 如今荣盛已蜕变成为一家拥有石化、化纤、房产、物流、创投等产业的大型民企 , 年销售额超 2000 亿元 。
1
出生于1956年的李水荣 , 很早就踏入了商业社会 , 那个年代钢铁、塑料都匮乏 , 唯有木材丰富 , 于是木材成了最主要的器具制作材料 , 李水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做一个木匠 , 一边打制家具 , 一边经营木材 , 虽然只是当地的一个小木材行 , 但至少能让一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
然而李水荣却不安于现状 , 1989年 , 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 要从木材行业转行做织布的生意 , 他的逻辑很简单 , 人都离不开穿 , 不过那时并不是进入纺织行业的最好时机 , 因为布料正进入市场价格战 , 而对于李水荣来说 , 从熟悉的木材行业进入到陌生的纺织行业 , 未来的风险不可预知 , 身边的人也劝他三思而行 。
不过成功的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总是不被人理解的 , 就像马云创业之初被视为“骗子”一样 , 1990年 , 李水荣卖掉了自己木材行的一切 , 凑出了20万 , 按理说那时相当于20个万元户家庭的钱已经不少了 , 但对于建纺织厂来说就捉襟见肘了 , 李水荣硬着头皮 , 买下了8台织布机 , 租了几间平房做厂房 , 雇了20多个工人 , 创办了荣盛公司(荣盛控股的前身) , 就此开始了他的纺织之路 。 汗水加智慧使得荣盛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 1993 年 , 荣盛已有百台织机的规模 , 产销也已超千万元 。

荣盛控股集团
然而到 1996 年时 , 整个纺织化纤行业进入低谷期 , 一批大中型企业纷纷倒闭或转产 , 有人甚至预料 , 纺织这碗饭已经吃到头了 。 当时萧山就有「不投入早死 , 搞投入找死」的说法 。 这是李水荣进退两难的时刻 , 许多同行和亲友都劝李水荣趁早全身而退 。
彼时 , 对起步不久的李水荣来说 , 往产业链下游走 , 显然是一个充满着诱惑的决定:技术和资本需求相对较低 , 生产相对简单 , 市场风险较小 。 而走上游 , 则是一条看似充满了坎坷的不归路 。 投入大 , 风险大 , 技术要求高是其最大的难题 。 但李水荣却做出了一个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决定:逆流而上!
1997 年 , 李水荣带领公司从传统纺织业向化纤业转型 , 此举近乎孤注一掷 , 立时引起一片哗然 。 李水荣表示:当时虽然纺织化纤行业都在滑坡 , 但化纤原料仍是紧缺的 。 我正是看准了化纤业的这一走势 , 才在别人不敢「吃」的情况下 , 大胆地「吃进」了 。 一家成熟企业的发展不能被市场行情牵着鼻子走 , 企业的发展应该要靠科学的战略 , 而不能依赖于一时的行情起伏 。
事实证明 , 这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 1998 年 , 纺织业行情转暖 , 上游化纤原料需求量大增 , 荣盛大获丰收 。
2
索罗斯曾说:当你有机会扩张时 , 千万不要畏缩不前 。 如果一开始你就获得丰厚利润 , 你应该继续扩大 。 在强烈的成长欲望驱使下 , 李水荣已经越发地清晰了荣盛的定位 , 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扩张 。 10 年间 , 荣盛成长势头之猛 , 可谓一骑绝尘 。 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给荣盛带来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多的行业话语权 , 荣盛在化纤行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 2010 年 , 荣盛集团主业——「荣盛石化」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 当年集团实现产销超 200 亿元 。
然而这只是另一个开始 ,2015 年 , 李水荣从化纤闯入石油炼化 , 控股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开启民企挺进「三桶油」无人区之行 。
那么 ,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 , 荣盛为何敢于涉足石化这个几乎被国企垄断的行业?对此 , 李水荣表示 , 「十多年以前 , 我们早就想做的 , 但没有机会 , 国家不开放 。 现在国家给我们这个政策 , 给民营企业这个条件了 , 那我们就开始 。 涉足石化尤其是炼化是荣盛产业链一路向上的一个战略规划 , 也可以说是荣盛的一个长期梦想 。 敢于涉足这个行业 , 主要基于三个方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