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首个智能泡沫:有触觉、能感知、受损后可自动修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虽然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但是却不能像人类一样拥有灵敏的触觉和感知环境的能力。
研究团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首个智能泡沫:有触觉、能感知、受损后可自动修复
文章插图
动图丨智能泡沫感知力展示(来源:NUS)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智能泡沫,它不仅拥有像人一样的触感,还提供了更多的人机互动可能性。
2020 年 11 月 12 日,相关研究以《人工支配的自修复泡沫作为合成压电阻抗传感器外壳》(“Artificially innervated self-healing foams as synthetic piezo-impedance sensor skins” 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研究团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首个智能泡沫:有触觉、能感知、受损后可自动修复
文章插图
图丨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这种新材料被叫做 AiFoam,也叫 “人工神经支配泡沫 。据了解,AiFoam 质地柔软如海绵。相对其他传统材料,它拥有 “多面手” 特质,不仅拥有和人类相同的触觉,还可以在有距离前提下 “感知” 附近的物体。
研究团队|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首个智能泡沫:有触觉、能感知、受损后可自动修复】最神奇的是,这种智能泡沫在表面受损的情况下,能进行自我修复,这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和互动性提供了更多可能。
研究团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首个智能泡沫:有触觉、能感知、受损后可自动修复
文章插图
图丨本杰明?泰(左)与论文第一作者 HongChen Guo 展示智能泡沫样本(来源:NUS)
这种突破性的材料的研发历时两年,由 NUS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本杰明?泰(Benjamin Tee)和健康创新与技术研究所(iHealthtech)团队开发。
本杰明?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证明在机器人能够复制人类的触觉,这为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作用开辟了新的范式。”
有触觉、能感知、受损会自动修复的“多面手”
触感是人类独特的感官能力,能使人们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进行物体操作。如果机器人也具备同样的功能,机器人的动作就可以变得更加平稳、安全、可预测。
以清洁机器人和服务员机器人等机器为例,如果它们从远处就可以确认识别人的位置,并使用人工智能信息推测人类的意图,那么它们可以更快地做出反应,并且在拥挤的地方也能避免与人发生碰撞。
研究团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首个智能泡沫:有触觉、能感知、受损后可自动修复
文章插图
图丨低模量、有弹性、能自我修复的智能泡沫(来源:《自然?通讯》)
尽管目前,一些先进的电子皮肤在直接与物体接触时可以 “感知” 到压力,但尚未有相关研究成果显示有材料能感知附近物体的运动方向,因为这在复杂的感知能力技术上有更高的要求。NUS 团队决定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以破解此技术难题。
像 “变魔术” 一样具有柔软可塑性
据研究团队介绍,“AiFoam 是一种高弹性聚合物,它通过将类似于聚四氟乙烯的物质(称为氟聚合物)与可降低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混合而制成的。” 实验结果发现,当把这种材料分成几块时,很容易再融合成一体。为使泡沫能感应人手指等电容性物体的存在,该研究团队在材料中注入了一种微小的金属颗粒。
这种泡沫与相对于传统的薄片材料,更具有敏感性。研究人员还发现,泡沫的柔软程度也具有可塑性,他们通过控制空气与材料的比例,可以像 “变魔术” 一样寻找最适合的比例。与其他常见的电子皮肤材料(例如有机硅)相比,该泡沫材料能够更好地感知人的存在。
研究团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首个智能泡沫:有触觉、能感知、受损后可自动修复
文章插图
图丨带有 3D 电极的 AiFoam 传感器的 SEM 图像(来源:《自然?通讯》)
实际上,AiFoam 可以从几厘米以外检测到人类手指的存在。该技术的核心在于材料拥有 “特殊配方”,使其能更有效地检测人的存在,这与其他类似的传感器有本质区别。传感器的感知因其利用光线和反射原理,经常导致较高的误报率,而 AiFoam 则不是这样的情况。
那么,智能泡沫又是如何做到复制人类皮肤中敏感的神经末梢呢?研究团队表示,“在泡沫表面下方嵌入细小的圆柱状电极,它们不仅能检测改变力的大小,还可以控制力的方向。这将使机器人能更好地理解人的意图,或者提前预判接触的物体即将滑落,从而使它们可以更快、更适当地做出反应。”
有望实现更多人机交互可能性
此外,泡沫中的表面活性剂也有神奇的作用,不仅能在被切割后自动修复,还能被拉伸两倍以上(230%)。据研究人员介绍,“在四天内将其加热至 70 摄氏度,该材料愈合了大约 70%,并且仍可以拉伸到其长度的几乎两倍(18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