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法罗大学 从工业一穷二白,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任新民只干一件事:造火箭


布法罗大学 从工业一穷二白,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任新民只干一件事:造火箭
文章插图

一、自小立志,科技救国1915年,任新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殷实之家。祖父是朴实的农民,父亲是教师出生,后来一度管理当地教育事业,也是不小的官位。受父亲影响,任新民自小对知识颇有渴望。14岁那年,他考上宣称第四中学。就读中学期间,北伐军战乱,作为学生,任新民岁不曾参与战争,却阅读了许多革命书籍。从那时开始,他便知道,要救国,须革命,更须科技。随后,他加入青年团,参与了几次暴动。只不过,那时的守旧势力太强,一群有志青年又怎么可能成功?

布法罗大学 从工业一穷二白,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任新民只干一件事:造火箭
文章插图

1934年,他考入中央大学,几年之后,进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那时,全面抗战已经拉开,中国地大地上遍布炮火。任新民心中清楚,上战场,虽有个头却无武力,自己可能是个拖累。于是,他选择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研究炮火。在当时,论兵力人数,我国丝毫不亚于日军,但是在武器弹药上,却是望尘莫及。一味靠进口,不仅无法保证足量供给,更会多出一笔巨额费用。何况,长途运送武器,亦会多出许多风险。

布法罗大学 从工业一穷二白,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任新民只干一件事:造火箭
文章插图

1940年,任新民一方面担任兵工厂技术员,一方面担任大学讲师,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他的研究,以黑火药替代无烟火药,最终在中缅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随后,任新民被送往美国深造。这次留学,也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基础。二、家人去世,开始搞火箭新中国前夕,任新民已经是布法罗大学的讲师,有名有利,生活惬意。但正如巴斯德所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纵然在国外,任新民有更好的研究设备,有更高的福利待遇,但他始终心系祖国。回国之后,他成了南京科学研究室的研究员,开始研究“火箭”。当时的中国,历经多年战乱,一穷二白,工业尚未真正起步,谈汽车都是一种奢侈,而任新民要做的,却是研究“火箭”。

布法罗大学 从工业一穷二白,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任新民只干一件事:造火箭
文章插图

从这时候开始,任新民的一生都扑在了火箭上。即便是父亲、儿子接连去世,他只能强忍悲伤,继续埋头苦干。可是,造火箭哪里那么容易?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研制火箭发动机。不管是材料还是工艺,当时的中国都缺乏太多关键技术。没有他国的帮助,以任新民为首的科学家们,只能一次次尝试。

布法罗大学 从工业一穷二白,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任新民只干一件事:造火箭
文章插图

有时候,测试发动机性能之时,他们满怀希望地尝试,却等来失败。五十来岁的任新民,在大漠中,没日没夜地寻找发动机残骸。只有如此,任新民才能分析失败原因,下一次才能离成功更近。当东方红一号直冲云霄之时,任新民知道,他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了。三、一生,只干了一件事东方红成功之后,任新民并没有休息,他又进入了新型火箭研制的征程。在他的带领下,多款卫星被安全送上天空。任新民的女儿还常常打趣:“只要父亲出差几个月,我们国家就有一件大好事发生。”对于这个年迈的老者,同事们充满敬意,纷纷夸他是“常胜将军”。但任新民知道,在研究的过程中,哪里又所谓的常胜,不过都是用心血堆砌出的成果。在研制的实践中,任新民特别注重细节问题,一个螺丝、一根导线,都可能造成无尽的伤亡。每次实验,他总会带领团队反复检查。

布法罗大学|从工业一穷二白,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任新民只干一件事:造火箭布法罗大学 从工业一穷二白,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任新民只干一件事:造火箭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