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鉴赏 稻香百世流芳,丰碑已在人间——中国种稻简史( 二 )
从1919年开始 , 中国稻作育种开始运用近代作物育种技术 , 初步走上有计划、有目的、有程序的轨道 。 随着外国育种家来华指导和中国留学生的学成归国 , 国外先进的育种理论和技术系统也传入我国 , 包括杂交育种技术在内的水稻育种新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实践中 。
1919年 , 南京高等师范农科在南京成贤街设农场 , 由原颂周(1911年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农业大学)主持 , 周拾禄、金善宝(当时还是学农的学生 , 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农业专家)分别司理田间实际工作 , 置稻田十余亩 , 用从各省征集而来的水稻数十个良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 经五年试验 , 培育出“改良江宁洋籼”与“改良东莞白”两个优良水稻品种 , 这是中国用现代育种方法育成的第一代水稻良种 。
金善宝正在进行学术研究
在中国近代农业史上 , 为早稻育种做出贡献的农业专家还有邓植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丁颖(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赵连芳(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沈宗瀚(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哲学博士)等 。 其中 , 丁颖在广州附近的犀牛尾泽地等处发现野生稻 , 与当地栽培的水稻自然杂交 , 育成了“中山一号” , 开创了我国水稻杂交育种之先 , 被称为“中国稻作之父” 。
“中国水稻之父”丁颖 资料图
20世纪30年代 , 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这期间 , 以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农所”)和全国稻麦改进所为代表的专业育种机构纷纷设立 , 中国育种专家普遍掌握了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 , 具备了独立的研发能力 。 他们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 对纯系育种等方法进行本土化改进 , 并将杂交等先进的育种方法运用于育种实践中 。 从此 , 中国水稻育种科技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
抗战期间 , 就如工厂大迁移、文物大迁移一样 , 农业科研机构也进行过稻种大迁移 , “中农所”把在南京期间征集各地稻种以及中央大学移交保存的稻种共27061系迁至大后方保存(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 为中国的水稻育种保存了重要的品种资源 。 在抗战最艰苦的环境中 , 农业科学家们培育出了“胜利籼”“抗战籼”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水稻新品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政府对水稻育种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 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 。
【社会鉴赏|稻香百世流芳,丰碑已在人间——中国种稻简史】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资料图
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袁隆平等人研究成功并大面积推广的“三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杂交水稻 , 目前亩产已突破1000千克 。 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大大地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 并为消除世界贫困人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水稻影响世界
水稻大概是在西汉时期从中国传播到日本的 , 它的传入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 它不仅推动了日本饮食文化的发展 , 还促使日本形成了独特的稻作农耕文化 。
通过印度 , 中国的水稻向西传播到了西亚和欧洲 , 亚历山大大帝无疑是推动者 。 这位出身于马其顿的国王 , 在公元前4世纪缔造了一个东起印度平原、西到希腊、南至波斯湾、北抵黑海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 , 第一次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 , 也为水稻走入欧洲开辟了道路 。
通过对比欧亚各国语言中的“水稻” , 语言学家们找到了蛛丝马迹 。 他们推测出了大致的路线:水稻先由印度传到了西亚的伊朗 , 后来又传入希腊和非洲;当它被阿拉伯帝国的铁骑带入西班牙之后 , 又传播到了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直到新大陆的发现 , 水稻又传入了美洲 。
如今 , 水稻的种植遍及全世界 , 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让稻田亩产大幅提高 , 水稻已经成为重要的粮食来源 , 并融入各国的饮食之中 。
推荐阅读
- 隐居虽是追求了一种自我精神境界上的超脱,那么反过来看是否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 《消费社会》中表明不跟上时尚将被消费社会所抛弃,又表明时尚对品质毫无裨益。那我们应不应该追逐时尚
- 绅士 蔡徐坤起跳被调侃社会摇,一把接过张韶涵,他的绅士手却太圈粉了
- 能量 王一博不愧是正能量艺人,登明星社会能量榜,跟韩红吴京竞争
- ·欧文 将《五十公里桃花坞》作为社会实践能成功吗?答案早在历史实践中
- 直播 刘宇宁在直播间叫错了徐开骋的名字,大型社会现场!
- 冯开华 (社会)“超级红月亮”(2)
- 历史上作用 历史上作用“跑偏”的3大发明,本应造福社会,没想到却适得其反
- 社会的温度 72岁奶奶花千元定做豪华推车接孙子,否认溺爱,紧称只是交通工具
- 大城看社会 女子脑溢血住院昏迷,急需银行存款治病,家属去取款遇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