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二 )


3.探测——与云赛跑,捉云捕雨
14日天还未亮,天公瞬间变脸,这场雨终于来了!我们身处四方,足下生风冒雨间,手持设备心聚力,开始了降雨过程中的探测。
六盘山观测组:“8:10,六盘山站东坡云翻山,出现明显降水,云系翻山后移速非常快,8:39-8:47第二波水汽翻山。”
东坡观测组:“大湾小雨有轻雾”、“泾源发布大雾有降水,13日20时-14日8:00降水量人工观测1mm,比大监站自动观测高0.3mm。”
西坡观测组:“隆德也开始出现降水。”
“雾滴谱仪、微雨雷达、微波辐射计、云雷达物理量演变特征与实际情况相符。”
“大湾和隆德云高仪观测结果与追云小组观测结果初步对比差距不大。”
“16:21-16:51在大湾实施烟炉作业,初步分析作业20min后对局地云系的发展有加强作用。”
我们顶着风、迎着雨、满山跑,不知不觉天幕已黑,衣衫全湿,还没顾得上吃饭,又开始了初步的分析。
15日6:40分,山上雨雪交加,山下阴云密布,雾雨蒙蒙。天还未亮,“追云小组”又开始了与云赛跑的征程。
六盘山观测组:“7:00六盘山烟炉作业一点次。”“10:04六盘山吟诗台在云中,降水相态为冰粒子,落到地面立马融化,温度为2.3℃,海拔2776,判断为融化层高度。”“纪念亭为雨,海拔2071m,温度为2.3℃”“66米下降0.6℃,140米下降0.7℃”“融化层约为400m”
东西坡观测组:“大湾云底高度825米、云底变化比较快,现在1570米。”“隆德、泾源云系都为西北东南移向。”
我们就这样,冒着雨,迎着风,拿着手持气象站穿梭在山间,实地探测山系云底高度及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信息,人工观测融化层高度,在山系各梯度站利用人工雨量筒进行对比观测,拍摄云系翻山过程,捕捉地形云发展踪迹。我和隆德、大湾的观测员实时跟进云系在东西坡的发展状况,收集数据,与自动站、天气现象仪、雨滴谱仪及其他特种观测设备及时进行对比。一天下来,饥肠辘、身冰凉、寒彻骨,但我们抓住了地形云和降水发生发展最关键的时机!配合着飞机、火箭、烟炉的作业,收集到了地形云、雾、降水在作业催化前后最宝贵的数据!这一切,值!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4.增雨——一波三折,积极作业
“目前能见度不足1公里,不够起降条件,计划推迟。”
“沙尘会持续到中午之后,降水开始后才能减弱,可能今晨飞不起来了。”
“因天气原因,11:30的计划没同意。”
“下午的计划没同意。”
按照方案,此次飞机增雨作业肩负着在试验区进行增雨的任务,又要抓准有利时机在宁夏及周边区域实施了跨区域飞机增雨作业。可从14日早上7点起,数次申请的飞机增雨计划因天气原因未获批。“空中不行,地面来凑!”指挥中心穆建华科长和值班员实时观测回波状态,组织实施了地面火箭、烟炉增雨作业,到了晚上10:00,又把明天的计划跟机组沟通,“航路航程1240公里,可以飞下来。”我们怀揣着希望,又申报了明早8点的飞机增雨计划。
幸运的是,15日9:31,第一架次的增雨飞机顺利开车,前往作业区。15:33,第二架次增雨飞机也毅然起航,配合着地面火箭、烟炉作业,对比最初的预报,雨区变大了,降水时长更久了!截止5月16日8:00,全区大部出现了降水天气,作业区和影响区普遍出现了10mm以上的降水,最大累积降水量出现在隆德沙塘镇十八里村,45mm。
气象站|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气象站 追云逐雨,探寻地形云形成及催化奥秘
文章插图

5.战果——寻师问道,再度起航
16日,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宝贵的数据。此次野外试验期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老师亲临指导,给我们拓宽了很多研究思路,身处各观测站的我们亟待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观测分析。此次过程结束了,可不同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如何?作业方位及作业时机怎样选取更好?山地云降水物理特征如何演变?六盘山区云结构在降水的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如何?怎样提高本地化六盘山区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还需进行后续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试验支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