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机构:难言“超级周期”来临 大宗商品走势或高位震荡

经历一轮强势上涨后 , 顺周期板块和商品期货似乎进入“休整阶段” 。
【证券日报|机构:难言“超级周期”来临 大宗商品走势或高位震荡】 近日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通过对多家公募、私募和期货公司走访来看 , 他们看好顺周期板块和大宗商品期货短期走势 , 认为本轮上涨的行情逻辑在于供需错配和宽松流动性 。 就目前来看 , 大宗商品价格拐点还未出现 , 高位震荡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 “短牛”行情虽可期 , 但难言“超级周期”来临 。
黑色系和工业品涨势暂缓
今年以来 , 大宗商品各板块轮番上涨 , 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板块、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以及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工业品板块等 , 均不同程度地创出新高 。 不过 , 在连续创出阶段性高点后 , 近几日各板块似乎进入“休整阶段” 。 而在股期联动的背景下 , 顺周期板块在强势反弹后 , 有所震荡不前 。
截至5月19日收盘 , 申万二级市场28个指数中 , 多个顺周期指数则维持弱势 , 其中 , 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农林牧副、房地产和钢铁等指数 , 盘终全部翻绿 。 与此同时 , 在商品期货市场 , 农产品、工业品和有色金属等板块几乎全部走低 , 跌幅居前的为燃料油、热卷、螺纹钢和铁矿石等品种 , 跌幅均在3%以上 。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 “主导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逻辑在于供需错配和流动性宽松因素所致 , 虽然目前上涨势头有所暂缓 , 但仍然看好短期走势 。 ”
嘉实基金资源精选基金经理苏文杰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今年以来 , 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行 ,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全球经济需求持续好转;二是美国的库存处于近10年最低位 , 需求不断好转将拉动补库存需求 , 相关周期行业需求也将得到提升;三是全球制造业库存处于低位 , 也有较强的补库存需求 。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也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现阶段 , 商品价格上行、剩余流动性下行、风险偏好下行等三因素结构继续强化 , 预计在年中仍难改变 。 由于上市公司盈利超预期复苏 , 风险偏好已经触及历史底部区域 , 当前位置的风险偏好易上难下;在上述三因素影响下 , 顺周期板块和大宗商品趋势仍然以高位震荡为主 , 同时 , 考虑到风险偏好的位置 , 后续大势可能呈现偏强震荡 。
事实上 , 在当前顺周期板块和大宗商品上涨势头暂缓的背景下 , 更多机构开始深入探讨导致牛市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金鹰基金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周期股的上涨主要反映了供给端收缩的主线依据 , 例如期货市场表现出原油小涨、有色和农产品等大涨的局面 , 股票市场上也表现出钢铁、煤炭等周期行业大涨 , 而化工等外围需求主导的周期行业偏弱格局 。
五矿经易期货股指研究员夏佳栋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导致本轮周期股和大宗商品上涨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美元不断放水导致资产价格上涨 , 商品、股票、债券等市场都在上涨;二是上游资源品主要产地的疫情仍在蔓延 , 因此 , 大宗商品的供给端受到了影响 。 与之相对应的是 , 需求端上 , 发达国家需求恢复较快 , 在供给端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 出现了阶段性的供需错配 , 最终导致商品价格大涨 。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三方面因素助推本轮商品周期上涨:一是海外市场流动性充裕所致;二是国内需求增加推升商品价格;三是国内疫情管控好于预期 。
机构认为 “超级周期”言之尚早
在受访的机构中 , 均对顺周期板块和大宗商品牛市有较高的期待 , 且表现出很强的信心 , 这是否意味着“超级周期”会到来?他们认为 , 虽然“短牛”行情比较看好 , 但“超级周期”的基础还不牢固 , 就目前来看 , “超级周期”言之尚早 。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晓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本轮大宗商品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需求端的恢复 , 很多商品价格都进入上涨的快车道 , 但同时也要看到 , 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趋势时 , 投机性需求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波动率 。 “长周期牛市 , 其供应端对于价格的上涨是钝化的 , 而需求端对价格持续上涨有一定向下转嫁的能力 , 因此 , 供给端支持超级周期形成” 。
需求端到底能否承接价格的上涨?
对此 , 金晓表示 , 由于供给端受到政策干预 , 价格上涨反应钝化 , 商品的供需平衡必然是靠挤出缺乏价格转嫁能力的终端需求来实现再平衡 。 需求对价格上涨的接受能力将最终决定超级周期是否成立 , 但需求端对价格上涨的接受将直接形成通胀压力 , 而通胀压力将倒逼货币政策收紧 , 因此 , 从需求端来看 , 形成超级周期的难度非常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