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智氪 扎心,为什么连塑料袋都贵了?( 二 )


上述政策明确了对塑料污染治理各阶段的任务目标、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 , 尤其是对外卖、快递等塑料污染严重的领域 , 提出了严格的禁塑要求 。
同时 , 在政策上继续鼓励使用可降解塑料来替代传统塑料 , 并对使用场景给出了替代指引 , 比如商品包装袋、商超购物袋、一次性餐具、农用薄膜覆盖物等等 。
对塑料污染的治理任重而道远 , 除了政策上的保障外 , 通过长期的教育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 深化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使用可降解塑料的习惯 , 同样是非常有必要的 。
然而 , 全民环保意识水平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 , 且是本身出于主观自愿 , 而限塑/禁塑政策在执行上却具有强制性 , 二者的强弱区别一目了然 。
因此 , 我们认为政策上对传统塑料的禁止与限制 , 和对可降解塑料的鼓励与支持 , 是可降解塑料行业长期景气的最核心保障 。
而通过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 来培养可降解塑料的使用习惯 ,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未来需求的释放 。 但是 , 相比于政策面的硬支撑 , 这将是一个较难量化影响的软催化 。
而相比于欧洲主要通过立法来限塑/禁塑 , 我国的禁塑政策目前主要以部委文件为主 , 执行力相比前者也会稍弱 , 因此或将影响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的节奏与行业景气度水平 。
再看前文中说到全民环保意识水平挂钩经济水平 , 这是在本质上道出了 , 目前横亘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过程中 , 可降解塑料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 。
总体来看 , 目前可降解塑料的价格至少在传统塑料的两倍以上 , 而且不同种类的可降解塑料 , 价格上也有高低之分 , 这就极大的做高了执行禁塑令的政策成本 。
表1:传统塑料与可降解塑料主要理化性质和价格差异 , 价格单位:万元/吨 资料来源:CNKI卓创资讯 , 36Kr整理
长期看 , 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 , 必须依靠材料科学的进步 , 通过产品迭代来降低成本 。 由于技术突破的节奏存在不确定性 , 而政策补贴却可以在短期内承担降低成本的关键作用 。
纵观历史 , 补贴政策通常都是一柄双刃剑 , 在短期内快速提振行业景气度的同时 , 也会催生一些乱象 , 比如骗补、企业不思进取等等 。
这些短期内的乱象虽会有干扰 , 但是拉长周期来看 , 补贴政策在行业初期导入时 , 大都会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 这一逻辑已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中验证过了 , 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
目前针对可降解塑料的补贴政策尚未落地 , 但是禁塑政策已经先行 , 前又有成功的范例 , 为解决可降解塑料因高成本导致的难以推广 , 相关的补贴政策十分值得期待 。

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市场空间:关键看对传统塑料的替代节奏 传统塑料应用非常广泛 , 尤其是在包装、餐饮等众多市场占据统治地位 , 很难被快速取代 。 即便目前的政策支持已相对到位 , 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再来看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市场空间 , 根据IHS数据 , 2019年时国内可降解塑料产能约61.7万吨 , 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7.5% 。
图2:2019年可降解塑料全球产能分布 资料来源:IHS , 36Kr整理
产能虽然在全球占据相对高位 , 但国内近几年的消费量实际上并没有多少 。 根据为数不多的统计数据 , 我国2018年对可降解塑料的消费量为4.2万吨 , 仅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6%(欧洲生物塑料协会数据) 。
再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 , 2018年我国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约45万吨 , 由此可粗略的计算出2018年时我国可降解塑料的渗透率为9.3% 。
大幅高于主流预测的原因 , 是其他机构大都以目前政策导向下的市场预期来评估2018年的渗透率数据 , 而以非彼时相对消极的预期为依据 。
从前文的政策沿革可知 , 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 2020年以前 , 由于对限塑执行的并不够严格 , 影响到了可降解塑料的导入 , 所以我国生产的可降解塑料主要以出口为主 。
2020年以后 , 随着禁塑新政的推进 , 产业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 , 产能和需求的双双扩张都将会清晰可见 。
而且在政策的明确指引下 , 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路径清晰 , 然产能建设与使用习惯培养还都需要时间 。
因此 , 可以预见到的是 , 因产能与政策执行力度的限制 , 实际消费量的扩张不及市场潜在需求释放的速度 , 届时的渗透率数据相比2018年时会出现急速变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