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物钟与任务同步”( 二 )


提到在岗位上过节,核心舱型号团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达飞深有感触:“空间站建设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与以往重大航天任务的阶段性不同,我们要从核心舱发射以后,持续一个高强度的任务工作状态,我们的生物钟与任务同步。”尤其对于长期管理团队来说,他们还要同时管理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以及嫦娥五号轨道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两大工程都要兼顾。
团队24小时值班的模式,是第一天12小时的白班,次日12小时的夜班。但实际上,每个班次的工作时长都不止12小时,遇到关键控制或者紧急情况,两个班次交叠工作是常态,18个小时的加强班也不少见。为了在任务上保持随时在线,核心舱型号团队总体主任设计师谢源笑称自己在家里常常“见不着人”。和谢源类似的还有轨道及控制主管设计师罗益鸿,天和核心舱发射当天,他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随后几天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核心舱发射成功后,轨道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处理,不做完我心里不踏实。”罗益鸿说。
“我们的生物钟与任务同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航天一日千里。今天,数百颗“中国星”在太空遨游,它们型号不同、功能各异,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百条生命线贯穿天地,一头连着航天器,一头连着航天人。这些奋战在一线的航天人,正用智慧与汗水托举起祖国的航天事业。
【责任编辑:王旭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