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 硬盘挖矿爆火的背后:真有价值 还是浪费资源?( 二 )


那么,硬盘“挖矿”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将会对存储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硬盘“挖矿”是真有价值,还是浪费资源?
众所周知,比特币/ETH等众多的虚拟币均基于POW算法(工作量证明),来实现其共识机制,需要利用算力来进行“挖矿”,然后根据“挖矿”贡献的有效工作量,来决定虚拟币的分配 。
但是被消耗掉的算力,除了产生了比特币等虚拟币之外,并没有产生相对应的社会价值 。并且比特币等虚拟币“挖矿”对于算力的巨大需求,不仅造成了显卡价格的持续上涨和缺货,影响到了PC市场的正常发展,更是对于全球能源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
根据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今年2月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挖矿”每年耗电量已经达到了121.36TWh(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度电),如果将比特币“挖矿”所耗电量按照国家来排名的话,已经可以排进全球前30 。而且随着比特币的价格的持续上涨,比特币“挖矿”的耗电量还将会持续增加 。
数字货币 硬盘挖矿爆火的背后:真有价值 还是浪费资源?
文章图片

另外,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地球系列科学系的专家团队的研究也发现,如果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境内的比特币区块链的能源消耗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为296.59太瓦时,也就是说,到2024年仅在中国境内,比特币挖矿一年所消耗的电量将达到近3000亿度,由此将产生1.3050亿吨的碳排放 。
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的虚拟币除了空耗各种硬件资源和能源之外,并未创造实际的社会价值 。一些所谓的区块链项目的落地所带来的价值,实际上与其对应的虚拟币的价值是完全脱节的,很多虚拟币更多是被用来“炒”了 。
那么硬盘“挖矿”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由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对于全球算力资源及能源的巨大消耗,以及计算硬件价格的持续攀升,近年来一些虚拟货币项目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更为廉价且对于能源消耗更低的硬件资源——硬盘 。
比如例如BHD、Burst以及近期爆火的China等虚拟币项目,他们主打的共识算法叫做容量证明POC(Proof Of Capacity)或者也叫空间证明POS(Proof of Space),只要证明你提供了硬盘容量,那你就有可能获得出块奖励 。
硬盘挖矿的原理是,普通用户通过安装软件,即利用CPU或显卡,通过相应的算法将硬盘写满哈希数据,以实现将硬盘上未使用的空间绘制(plots)出来,这个过程叫做“P盘”,这一过程需要利用到读写速度更快的SSD固态盘作为临时存储盘,在完成一个plot文件后,P盘软件会把它转移到用来挖矿的硬盘当中去 。注意,P盘过程没有任何挖矿收益 。
当P盘结束后,挖矿程序才会对硬盘上的哈希数据进行扫盘,然后提交到主网上进行验证,然后挖矿程序在绘制好的P盘文件中寻找最优答案(farmer过程),并获得奖励 。
有人形象的将POC硬盘“挖矿”的原理比喻为“发彩票” 。
“每个矿工不停地计算哈希,然后将这些哈希数据写入硬盘,相当于向硬盘写入彩票的号码,硬盘越大则可以写入的号码就越多,中奖的概率就越大 。每隔一段时间就公布一次获奖规则,谁拥有符合这个规则的号码,谁将获得出块权和激励 。在这个机制下,谁的硬盘容量越大,谁中奖的几率就越高 。”
近期爆火的Chia也采用的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是在采用“空间证明”的同时加入了“时间证明”(Proof of Space and Time)作为共识方法,空间证明必须与时间证明联系在一起 。PoT确保了区块时间之间的一致性,提高了区块链的整体安全性 。
需要指出的是,POC硬盘挖矿在P盘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读写操作 。以Chia的P盘为例,100GB的P盘文件对应2TB的SSD读写量,对于SSD的损耗非常的大 。当然,在P盘结束后的扫盘就非常简单了,对于硬件要求很低 。
数字货币 硬盘挖矿爆火的背后:真有价值 还是浪费资源?
文章图片

△硬盘挖矿(图片来源:网络)
显然,相对于算力成本更高、能耗更高的POW“挖矿”来说,POC硬盘“挖矿”由于可以利用闲置的机械硬盘,成本更低,同时硬盘在读写过程也比POW挖矿能耗也更低(一台比特币矿机功耗可达上千瓦,硬盘挖矿只有几瓦到几十瓦) 。因此,硬盘挖矿的项目大都宣称自己比POW挖矿更节省资源,更环保 。Chia更是把它们的硬盘P盘过程描述成“播种”,把矿工改叫“农民” 。
数字货币 硬盘挖矿爆火的背后:真有价值 还是浪费资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