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贡快报 共产党的好说不完,恰大恒的新梦想

福贡快报 共产党的好说不完,恰大恒的新梦想

文章图片

福贡快报 共产党的好说不完,恰大恒的新梦想

文章图片

初夏的怒江大峡谷 , 群山披翠 , 鸟语花香 , 山河壮美 。
每日下午四时许 , 福贡县县城江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润福社区幼儿园门口 , 家长们有序接孩子放学 , 孩子的嬉闹声、欢笑声 , 家长脸上满意的笑容 , 欢欢喜喜、热热闹闹 , 绘成了一幅幸福民生新画卷 。
同样热闹的还有离幼儿园不到五米的技桥民族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 。 车间里 , 几十名工人认真缝制着手中的民族服饰 , 不时进行交流 。 刚才在门口接孩子放学的几名家长 , 接上孩子径直走到自己的工位旁 , 熟练的操纵着手中的缝纫机 。

“这边要对齐 , 一定要拉紧 , 要不然缝出来就错位了 。 ”一位年轻干练的傈僳族妇女正在认真指导刚入职的工人缝制民族服饰包边 , 她便是福贡技桥民族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人恰大恒 。
从小在傈僳族村寨长大的恰大恒 , 受民族文化洗礼 , 酷爱民族服饰 , 小时候便一边读书一边和长辈学习织衣服、做围巾、做帽子 。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 年轻时的恰大恒还有过一段北漂 。 虽然身在北方 , 但恰大恒依然怀念着家乡的民族服装 , 于是一有时间便学习纺织 , 学习用缝纫机缝制当地的民族服饰 。 在学习期间 , 她发现当地的民族服饰和家乡的民族服饰有一定相似之处 , 便萌生了回家乡做民族服装生意的想法 。

24岁那年 , 恰大恒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乡 , 开始做起了服装生意 。 生意刚起步时 , 她一边经营着小店的生意 , 一边自学有关各种民族服饰的生产、加工技术 。
边养家、边学习的日子一过就是14年 。 生活的压力不但没让恰大恒失去信心 , 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做好民族服饰 , 让自己摆脱贫困 , 过上更好的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
恰大恒在看到县里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后 , 就想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 早日脱贫 。 于是 , 她动员当地的9户农民出资9万元 , 在鹿马登乡阿路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成立了福贡技桥民族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 。

合作社成立后 , 恰大恒毫无保留地把制作技术手把手教授当地妇女同胞 , 年龄稍大的就教她们做饰品、穿线等一些简单的工作 , 年轻的就让她们从设计、加工、制作、销售入手 , 学习一整套制作流程 。
恰大恒很清楚学习摸索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 要走很多路 , 所以对于想学、愿意学的年轻人 , 她总是倾囊相授 。
恰大恒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 , 但她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 因此对待每位学员 , 都十分耐心、细致 。
“恰大姐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 , 不仅缝纫技术好 , 为人热心、负责 , 我们都喜欢和她一起工作 。 ”刚入职两个星期的丰学明如是说 。
丰学明介绍 , 一次交通意外 , 导致他手脚落下残疾 , 行动不便 。 身体的残疾导致他心里一直很自卑 , 当得知恰大恒的扶贫车间要搬到自己所住的社区时 , 他既高兴又忐忑 。 怀着试试的心态 , 丰学明来到扶贫车间 , 向恰大恒申请从事服饰制作工作 。 表明心态后 , 令他非常意外的是 , 当天恰大恒就安排他入职 , 并手把手一步一步耐心向他讲解缝纫技术 , 鼓励他进行实操 。
“他虽然手不太灵便 , 但是十分刻苦好学 , 现在基本的一些要领都已经掌握了 , 面对这样的学员 , 我一定好好教 。 ”恰大恒说 。
如今 , 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 , 恰大恒成立的合作社于2020年10月份 , 从鹿马登乡阿路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到了福贡县县城江西易地扶贫安置点润福社区 , 并于2021年2月份正式投产使用 , 厂房也从原来的300多平米扩大到1000多平米、缝纫机器从原来的十几台增加到现在的100台 。

2020年 , 技桥民族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额达110多万元 , 员工每月平均收入达2000元以上 。
合作社走上正轨 , 恰大恒有了更新的想法——网络直播带货 。
虽然以前从没接触过网络直播带货这些新颖的东西 , 但是恰大恒敢想敢干 , 说干就干 , 立即购买了直播设备 , 还专门从省外请了培训老师 。
从刚开始在镜头前的腼腆羞涩 , 普通话不利索 , 到现在的镜头前落落大方 , 自然、清晰、流利的说普通话 , 看似一个简单的直播 , 这个普通的傈僳族妇女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