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芯片刻蚀机第一人:77岁尹志尧12句话说透芯片制造( 三 )


而且科技创新的生产力,会逐渐地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 。
当然,最后每一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独立自主发展的战略 。特别是大国,不可能什么都依赖别人 。有从芯片设计到制造、设备、材料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是有后发优势的 。
“我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使我们各个产业上的关键环节能够有超常的发展,而且我们有些核心技术要超过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这一点我有非常强的信心 。”尹志尧说 。
七、华人对美国集成电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尹志尧回忆道,在美国的集成电路历史上,华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
1984年,尹志尧到英特尔中心研究开发部时,第一天就令他感到傻眼 。
中心研究开发部有两个大的部门,一个是单元操作部门,就是光刻机、等离子体刻蚀机、薄膜机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另一个是工艺集成部门 。
他当时以为这里都是美国人在做,但其实,单元操作部门研究题目组的组长、经理绝大部分都是华人,工艺集成部门中几位最主要的、能干的工程师人员,多数也是华人 。
“所以其实华人对美国集成电路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尹志尧说 。例如,当前5nm芯片采用的晶体管结构FinFET,是由华人教授胡正明在20多年前提出来的 。
在尹志尧看来,之所以华人在美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人比较重视数理化工程,而且有耐心,而做集成电路一定要有耐心 。
因此,他对中国将来在集成电路能够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没有任何疑问,但是近期来讲,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目前的问题 。
八、中国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产研结合,但目前仍未认真落实
谈及集成电路教育,尹志尧希望加强产研交流 。
集成电路是多种知识的集成,光是做半导体设备,就需要50个学科并用 。做集成电路,涉及机械设计,强电、弱电、软件设计、工艺过程、材料科学等,有太多的知识领域要学习 。
因此他建议业界技术专家和高校教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因为学校教育通常相对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希望也能请一些业界的人到学校做客座教授,或者做一些科学讲演,让学生也可以到公司来做实习 。
这个互动非常重要,不仅能让学生很快就进入这个前沿领域,而且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产业、教育和科研之间,一定要想办法真正找到一个结合点 。
九、我国芯片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对称竞争
尹志尧认为,当前我们芯片制造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于不对称竞争 。
首先是公司规模的不对称 。比如国外占垄断地位的公司,它的收入是我国相似公司的20倍,它的研发投入也是差不多20倍 。这就有问题了,如果差了3代、5代,结果人家的研发经费是我的20倍,那一个公司怎样单打独斗能够尽快赶上去?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
另外是市场准入的不对称 。例如,国内生产线买我们的设备,是近水楼台,差不多设备能用就用了;但要打到国外去,一定要有什么东西比美国日本的设备更好,不但要好,性价比还要高,甚至要便宜很多,这样人家才愿意试用你的设备,门槛是慢慢越来越高的 。
这里关键最大的问题,还是研发经费的困扰 。尹志尧说,特别是公司上市以后,担心盈利的问题,但要盈利,唯一的办法就是砍研发 。
“我们的研发就是把所有的销售都拿去,100%投入研发,所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怎么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不强调公司的盈利,而是强调公司研发的投入、它的增长速度和竞争力?这是我们政策深化改革要研究的课题 。”他说道 。
我们在高端芯片设计上并不是那么卡脖子,现在关键问题在于制造精度 。比如如果拿不到世界最先进的光刻机,那么芯片生产就会受限制 。
在他看来,我国芯片设计领域尤其呈现“春秋战国”之态势 。工信部统计中国有超过1700家芯片设计公司,甚至有人说可能要到五六千家,而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只要三五十人,有计算机、设计软件,就可以做简单芯片了 。
在尹志尧看来,这是一个既好又不好的现象 。好的地方在于很热,大家都希望把它做好;不好的地方就是太多的重复性劳动,而且互相内部的竞争也多,因此他认为要做一些宏观调控 。
十、芯片类企业在资本市场热度过高,需宏观调控防止“烂尾”
同时,尹志尧也谈到资本过热现象 。
资本市场及大众正越来越认识到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这一领域投资变多,在他看来,这是很好而且非常必要的事情,但也确实需要一定的宏观调控,否则有些过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