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酱酒疯狂!“染酱”就能“点石成金”?( 二 )
河南是白酒消费的大省 , 过去几十年以来河南一直喜欢浓香型酒 , 对酱酒不感冒 。 但是黄凯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风气完全变了 , 除了五粮液之外 , 浓香型酒都出现下滑 。
“商务宴请靠茅台撑门面 , 但是普通老百姓也觉得喝300~500元酱酒有面子 , 有的甚至宁肯喝300元的所谓茅台基酒的品鉴酒 , 也不喝千元浓香酒 。 我们干了几十年都知道茅台从不外购基酒 , 都是自己生产的 , 可是消费者们就是觉得和茅台沾边就是好 。 ”
据悉 , 在河南、山东、广东等白酒消费大省份 , 酱酒在当地的市占率已达到50%、50%、20% 。
山东的一名经销商说得更加直接 , 酱香体量肯定不如浓香 , 但是利润高 , 现在只要茅台不倒 , 整个酱酒就还是受欢迎 。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认为当前白酒市场有三大“热度”:产区热 , 酒类市场份额加快向优秀产区集中;仁怀热 , 好酒“仁怀酿”备受认同;酱香热 , 酱酒响应了高端酒类消费的价值诉求 , 成为撬动市场的强力杠杆 。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则表示 , 虽然酱香大热 , 但是当前的酱酒市场仍存在四个矛盾 。 一是高与低的矛盾 , 即品类认知高 , 品牌认知低;二是多与少的矛盾 , 即文化共性多 , 品牌个性少;三是大与小的矛盾 , 即需求空间大 , 产能空间小;四是强与弱的矛盾 , 即后端能力强 , 前端能力弱 。
酱酒已有三轮热潮 , 但入局容易做好很难
“酱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刚刚开始 ,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 热度很高 , 投资热、扩产能热、宣传热、提价热 , 但热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 。 ”被称为“中国酒业泰斗”的茅台原董事长季克良表示 。
A股市场涉足酱酒的上市酒企远不止水井坊一家 。 据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 , 2010年以来 , 包括五粮液、洋河股份和今世缘等酒企也纷纷布局酱酒 。
但是 , 入局容易 , 做好很难 。
光大证券发布报告指出 , 从本届春糖会反馈来看 , 酱香酒关注度最高 , 丰厚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一大批经销商和资本发力酱酒品类 , 但目前优质酱酒产能矛盾较为突出 , 供需关系依旧紧张 , 过度炒作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形成行业泡沫 。
资深酱酒专家权图表示 , 这已经是酱酒第三轮热潮 , 第一轮是2009—2012年之间 , 比较疯狂 , 出现了大量资本投酱酒 , 既有优秀的产业资本 , 也有机会性的资本 。 第二波是2015、2016年开始的 , 本次热潮更加激烈 , 无论是酱酒企业的扩产和新酱酒产业资本的投入 , 都比第一波更大 。
资深酒业分析师肖竹青表示 , 想要入局酱香酒并不容易 。 酱酒对环境要求很高 , 茅台之所以稀缺是因为地理环境独特 , 酱酒的生产工艺也很复杂 , 离开仁怀适合做酱酒的地区也不多 。
“现在对酱酒而言 , 还是因为热钱涌入 , 中国酱香酒进入巨头博弈的时代 , 不仅仅拼的是品质 , 还在拼巨头背后与资本市场对接的能力 , 拼传播品牌的高度和建设全国酱香酒品牌良好口碑的耐心 , 不是买一个厂或者贴个牌讲好故事那么简单 , 酱香酒未来也是大佬和寡头的天下 。 ”肖竹青说 。
事实上 , 中小资本也逐渐失去酱酒产业投资的机会 , 目前除了茅台家族(茅台、习酒、茅台酱香酒、茅台醇等)外 , 知名品牌并不算多 。 A股市场上主营酱香型白酒的企业也只有一家贵州茅台 , 另外两大酱香型酒企国台酒业和郎酒股份的IPO虽然在推进中 , 但无论是茅台还是郎酒、钓鱼台、金沙等酒企的产能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多数酒商体量也较小 , 本身也没有很强的品牌运作能力 。
【中国经济周刊|酱酒疯狂!“染酱”就能“点石成金”?】 正如水井坊在公告中指出的那样:“近几年 , 酱香型白酒在国内白酒市场发展趋势向好 , 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升 , 但向好趋势持续时间尚无法确定 。 此外 , 公司多年来一直从事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和销售 , 首次跨香型涉足酱香型白酒领域 。 因此 , 未来合资项目能否成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
推荐阅读
- 中国经济网 航天工程董事长唐国宏辞职 姜从斌接棒
- 中国经济网 澜沧古茶首发申请被取消审核
- 中国经济网 星源卓镁、欣巴科技、百诚医药6月9日创业板首发上会
- 中国经济网 聚焦主业,红星美凯龙将“轻资产、重运营、降杠杆”进行到底
- 中国经济网 智洋创新副总经理张亚南辞职
- 中国经济网 云南旅游总经理孙鹏辞职 董事长张睿代行总经理职权
- 中国经济网 证监会同意海泰科、宁波色母、新柴股份、江南奕帆、华蓝集团创业板IPO注册
- 中国经济网 宁波方正上市首日涨644% IPO募1.6亿国元证券赚0.2亿
- 中国经济网 富力地产前5月销售同比大增34%至524.7亿
-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银行理财应为百姓守好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