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源:嫦娥姑娘的大姐姐

点击“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关注我们吧
“我会不会成为第一个看见外星人的人?”江源源瞪大眼睛盯住屏幕。夜已深,屏幕上一帧帧地出现了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照片,四周安静得令她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那是2007年的一个夜晚,25岁的江源源第一次在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值夜班,那晚她对着屏幕整整盯了一宿。
14年过去了,长发飘飘的江源源,依然天真浪漫,别人都把嫦娥几号叫做几号探测器,只有她像个大姐姐一样,“三姑娘”“四姑娘”“五姑娘”地喊着。跟着中国探月工程走到今天,她已经成长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的副研究员,骨子里的好奇心与航天人的务实干练,在她身上交融着。
江源源:嫦娥姑娘的大姐姐
文章插图
江源源(倪思洁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大学毕业前,江源源从没想过自己能离月亮这么近。
江源源:嫦娥姑娘的大姐姐】2007年,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江源源来到空间中心,参加了嫦娥一号有效载荷载荷的正样联试和发射后的在轨测试,从此与中国探月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她作为设计师,又参加了嫦娥二号星上载荷数管分系统的研制工作。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那些日子里,在“激动、新奇”之余,她有机会师从德高望重、此后对她影响颇深的航天前辈,如时任嫦娥一号卫星系统副总师的孙辉先、空间中心综合电子技术研究室主任陈晓敏……
“他们都太敬业、太强悍了!”江源源感慨,前辈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令她敬佩,他们专业知识丰富、工作忘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2009年,江源源作为主管设计师,承担起嫦娥三号载荷电控箱的研制工作,独立研制巡视器有效载荷电控箱中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公用单元的硬件产品,以及两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产品。
嫦娥三号载荷电控箱,在国内首次将多个不同种类的月面科学载荷电子学集成于载荷电控箱一体,这其中,系统兼容性和可靠性设计、多种接口协调、各单位进度和试验协调、载荷需求保障等,都是挑战,而正是这些挑战让这位新生代航天人迅速成长起来。
回想当初刚工作两年就能在国家重大型号任务中独立工作,江源源至今都很自豪:“部门领导安军社老师说,载荷巡视器电控箱队伍是人数最少、最精干的队伍。”
很快,江源源也适应了高压的工作节奏。不过,亲戚朋友们还是会心疼地问她:“工资不高,压力又大,你为什么还要干?是不是有点傻?”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江源源总是憨笑不答,她心里早有答案:“没有原因,就是喜欢”。
初生牛犊不怕虎
兴趣与好奇,驱动着江源源不停地观察、摸索。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系统,对管理中的细节,江源源总会留心问个“为什么”,这也成为她此后年纪轻轻就能肩挑大梁的原因。
2012年的一天,空间中心研究员安军社找到正在为嫦娥三号研制载荷电控箱的江源源:“让你来负责嫦娥五号载荷数据处理器项目,你觉得怎么样?”
那年,江源源刚满30周岁,在嫦娥五号团队里是最年轻的成员。做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完成原本的技术研制工作,还要与其他设备研制人员、兄弟单位、卫星总体单位沟通协调,统筹调配资源,为实验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等等。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江源源答应了。
尽管冲劲十足,江源源在工作中还是如履薄冰。载荷数据处理器是嫦娥五号载荷系统的核心设备,目标是为着陆器上的多个科学载荷提供公用的管理系统,支持载荷完成月表形貌、月球矿物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和国旗成像任务。“以前,我可以大胆地往前闯,有前辈会给我提醒,帮我画杠杠。现在,自己变成画杠杠的人了。”江源源说。
嫦娥五号载荷月面工作时间非常短,每一步都必须万无一失。江源源带着团队综合考虑各载荷任务,采用自动序列完成所有探测工作,同时,他们对在自动序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模式进行容错设计,对缺陷图像自动实时补拍,为科学载荷在短时间内开展尽可能多的科学探测争取了宝贵时间。
面对初次承担航天任务的新载荷单位,她一遍遍陪同、支持各项试验工作。为满足月午极端环境下载荷工作的需求,研制团队同载荷兄弟单位一起,在北京、上海等地多次开展常温和热真空条件下的科学定标等各种试验,以保证载荷系统能够在月面稳定可靠运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