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 央地重仓布局新能源 数十万亿市场待开启

近期以来 , 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 , “重仓”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规划举措接踵而至 , 引爆数十万亿级别的市场 。 众多巨头也跨界“跑马圈地” , 氢能等成为热门赛道 。 业内人士认为 , “十四五”有望成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窗口 , 但成本、技术等痛点待解 , 要在整体能源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 总体布局 , 循序渐进 。
央地“重仓”布局新能源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政府工作报告 , 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施工图”日渐清晰 , 重要路径之一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
“我们将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 , 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正在研究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任务举措 , 围绕促进能源低碳智慧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发展等重点任务 , 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
根据国家能源局安排 , 在中东部地区将积极推动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 , 在西部地区、北部地区 , 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 , 要科学规划、布局一批以新能源为主的电源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 。
多地也“重仓”布局新能源 。 例如 , 内蒙古提出 , “十四五”实施新能源倍增等十大工程 , 初步计划“十四五”时期实施400余个项目 , 完成投资近万亿元 。 云南“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31个新能源基地 , 装机规模为1090万千瓦 。 浙江计划实施“风光倍增计划” , 到“十四五”末 , 力争全省光伏装机达到2750万千瓦以上 , 新增装机在1200万千瓦以上 。 而风电装机达到640万千瓦以上 , 新增装机在450万千瓦以上 。
根据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目标 , 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 业界普遍预期将不少于16亿千瓦 , 风电和光伏的爆发式增长已是共识 。
中金公司新能源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刘俊认为 , 目前我国能源碳排放结构中 , 电力排放量占比达到40%以上 。 因此 , 碳中和背景下电力减排是重中之重 。 预计到2060年 , 国内绿色新能源总投资将达到60万亿 。 其中光伏投资最大 , 新增装机将达20万亿 , 而风电新增装机14万亿 。
氢能等成热门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 , 风电和光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 , 氢能产业也越来越受到热捧 。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作为重要的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 , 要求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 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已有30余个省市级的氢能发展规划相继出台 。 例如 , 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 , 2025年前 , 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 , 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 , 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 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
面对政策的密集支持和十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 , 各路资本、企业也纷纷“跑马圈地” , 其中不乏“跨界者” 。 雪人股份4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 , 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 募集资金拟用于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业商业化项目 。
继上汽、海马、广汽等车企加速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之后 , 长城汽车3月29日举办氢能源战略发布会 , 在已投资20亿元的基础上 , 未来还将投入30亿元到氢能领域研发中 。 同一天 , 中国石化也宣布 , 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 , “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 , 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
3月31日 , 光伏龙头隆基股份入局氢能 , 旗下氢能科技公司注册成立 。 此外 , 包括阳光电源、宝丰能源等在内的上市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绿氢产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中央与地方频繁出台利好政策有助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 市场潜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供应侧不断完善氢气制备和储运产业 , 另一方面是需求侧推动氢能终端应用领域的发展 。
中信证券指出 , 在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 , 氢能在传统高耗能工业技术革新、交通、储能、建筑领域都将有丰富的应用 , 预计未来30年 , 氢能的整体需求将增长8倍 。 在这一新兴赛道中 , 形成先发优势及具备关键技术的公司有望创造长期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