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热潮:“冒犯”源于反思( 二 )


除了笑果的内容产出能力,资本同时看重的,还有笑果对脱口秀产业链的探索。
脱口秀热潮:“冒犯”源于反思
文章插图

笑果从线下吸取人才,试验内容、做线下开放麦、培育新人和市场。线上综艺近几年也愈发“竞技”,各种晋级、待定、复活玩法极多,大有男团女团选秀的意思。在艺人运营方面,接品牌代言、外部的综艺项目,艺人都朝着多栖发展而去。同时,他们也开启线下的专场和巡演,来夯实脱口秀的长期消费。

正因为笑果在国内脱口秀市场的垄断地位,他们的内容输出,基本上主导了国内脱口秀文化市场的形成。当我们对比海外的脱口秀文化,也很容易感受出其中的差别。

他们往往是先在线下讲出点名气后,会受邀成为电视脱口秀的编剧。如果发展得好,还可以拥有自己的节目,同时也依然会在线下开专场巡演。因此每个脱口秀演员都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腔调。专场的一个小时里,自己慢慢讲,节奏自己拿捏,人越老道风格越醇熟。
海外的脱口秀市场内,什么样的演员都有。有George Carlin这种越老越愤怒的;Simon Amstell这种敏感脆弱神经质的;Stanhope这种暗黑粗口台上抽烟的;Daniel Sloss这种每次附送15分钟TedTalk的;以及Ali Wong这种极致反讽讲女权的。这些人各自就是自己的门派掌门,很可能这个门派里也就TA一个。
脱口秀热潮:“冒犯”源于反思
文章插图


国内的脱口秀,算是这个时代的特定产物:演员在台上1分钟之内就会抛出一两个包袱,更多讲究段子的密集性而不是连贯性。
尤其网综,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市场上特别吃香的风格只有那么几种,因为五分钟固定套路的承载力就只有这么大。
像周奇墨那样长期演线下和专场的“脱口秀OG”,反而很难适应这种舞台。
脱口秀热潮:“冒犯”源于反思
文章插图

看习惯这种五分钟暴力输出段子的观众,很难适应专场的节奏。因为专场不可能做到这种包袱密度。

直到上一季,有很多观众诟病吐槽大会成为“洗白大会”。
在很多期内容的后采中,都能听到嘉宾说“吐槽完了就释怀了”“风评还发生逆转”。也确实有不少观众在这种吐槽之后,成功“黑转粉”。
脱口秀热潮:“冒犯”源于反思
文章插图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内容可能确实消解了一些互联网戾气,
虽然不难理解其中的过审压力,但是无可辩驳的是这种在吐槽大会所呈现的内容,更像是圆滑中庸的艺术。和尖锐狡黠的传统脱口秀相比,其中的气质差距是非常大了。
在吐槽大会这种对人不对事的节目中,
在这个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综艺脱口秀内容的内核已经不是“反思和讽刺”,竟是变成了“洗白”和“输出一些负面也没关系”。
也正因为这样的洗白属性,笑果也被诸多企业邀请,包括滴滴、阿里等品牌都试图通过这样的吐槽内容来消解企业的负面口碑。那赚的与其说是内容定制费,不如说是公关预算了。


去年的脱口秀大会,相较以往不咸不淡的表演似乎所有进步。比如杨笠针对男女认知的表演,引爆了整个社交网络。
一句“为什么男人看起来明明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从开播到现在,热度持续不减,现在这句话不止是一个meme,甚至成为了一个固定表达短语。在网上打出两个字“普,信”,大家就已经可以充分get全部意思。
脱口秀热潮:“冒犯”源于反思
文章插图

要说起来,这句话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技巧性,本身也不包藏笑点,但是这句话中间有绝对真诚的表达。对于很多在类似困惑下敢怒不敢言的人来说,可谓是一句灵魂呐喊。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杨笠的这个段子引起了观众之间的撕×。
男性观众和女性关注对于这个话题的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甚至还引发了储殷和网红二毛之间的一场几乎要涉及上诉的Battle。直到最近,由此产生了杨笠Intel和宝洁代言事件的大乱斗。
脱口秀热潮:“冒犯”源于反思
文章插图


类似的讨论在海外的脱口秀文化中其实一直存在。在很多著名脱口秀演员的表演中,都有试图去解释大家应该如何看待脱口秀中带有冒犯意味的玩笑,可见面对调侃本身也并不是容易的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