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邮报 第十四章 国色天香神韵——《牡丹仙子》连载( 四 )


小路抵池 , 池南有堂 , 面髙亭堂 , 虽不宏大 , 而屈曲深邃游者 , 至此往往相失 , 岂前世所谓“迷楼者”类也 。 元祐中有留守 , 喜宴集于此 。
董家西园 , 这个园子的的特点 , 是“亭台花木 , 不为行列”, 也就是说 , 它的布局方式是模仿自然的 , 取山林之胜 , 不成行 , 也不成列 。
园内的景物 , 历经漫长岁月的积累而成 , 每年有所增 , 每月有所添 。
进入园门 , 第一景区 , 重点是三座亭堂 。 正堂稍西 , 有一小堂 。
走过小桥流水 , 见到一处高台 , 在地形处理上的起伏变化 , 以物障景 , 引人入胜 , 不使人进园后 , 有一览无余之感 。
登高台而望 , 可略观附近之胜 。
下了高台 , 继续往西走 , 是一片竹林 。 在竹丛之中穿行 , 不远又有一堂 , 登堂可临观有“水自花间涌出”的动人美景 。
在幽深的竹林之中 , 有令人清心的涌泉 , 使人“开轩窗四面甚敞 , 盛夏懊暑 , 不见畏日 , 清风忽来 , 留而不去”。
这里确实是盛夏纳凉的好去处 , 更有“幽禽静鸣 , 各夸得意” , 使人流连忘返了 。
循林中小路穿行 , 可达清水荡漾的湖池区 。 湖池之南 , 有堂榭与池北的高亭遥相呼应 , 形成对景 。
登亭 , 可总览全园之胜 , 但又不是一览无余 , “堂虽不宏大 , 而屈曲甚茁 , 游音至此 , 往往相失 , 岂前世所谓述楼者类也”。
董家西园先收后放的设计方法 , 创造出豁然开朗的境界 , 虽由狭入畅 , 但又不尽 , 空间变化有致 , 意境幽深宁谧 。
文叔先生介绍:“第四园 , 环溪 , 王开府宅园 。 ”
环溪 , 甚洁 。 华亭者 , 南临池左右翼 , 而北过凉榭 , 复汇为大池 , 周围如环 , 故云然也 。
榭南有多景楼 , 以南望 , 则嵩髙少室龙门大谷 , 层峯翠巘 , 毕効竒于前榭 , 北有风站台 , 以北望 , 则隋唐宫阙 , 楼殿千门万戸 , 岧嶤璀璨 , 延亘十余里 。
凡左太冲十余年极力而赋者 , 可瞥目而尽也 。
又西有锦厅、秀野台 。 园中树 , 松桧花木 , 千株皆品 , 别种列除 , 其中为岛坞 , 使可张幄次 , 各待其盛而赏之 。
凉榭锦厅 , 其下可坐数百人 , 宏大壮丽 , 洛中无逾者 。
环溪园 , 非常洁美 。 有巨大的水池 , 水池南边 , 左右两翼 , 均有华美的亭子 , 水向北 , 流过一座凉亭 , 又汇聚成一个大水池 , 周围景色环绕 , 故而名叫环溪 。
园子南侧 , 建有一座高大的楼堂 , 登上楼堂 , 南望可见嵩山的太室和少室 , 以及龙门巨大的山谷 , 层峦叠嶂 , 纷纷入目 。
园子北侧 , 也建有高台 , 登台北望 , 则见隋唐宫阙殿阁 , 千门万户 , 璀璨鳞次 , 绵延数十里 。
在环溪园的制高点瞭望 , 凡是文人墨客们极力描摹的洛阳美景 , 全都看到了 。
园子以西 , 还有锦厅、秀野台等景点 , 各具特色 。
园中的树木 , 松桧等各种各样 , 园中的花草 , 牡丹等品类齐全 。
尤其是环溪园中的凉榭锦厅 , 宏大壮丽 , 可坐数百人 , 洛中没有超过的 。
环溪的造园手法是以水景取胜 , 临水建亭、台、轩、榭等园林建筑 , 收而为溪 , 放而为池 , 既有溪水潺潺 , 又有湖水荡漾 。
全园以溪流和池水组成的水景为主题 , 临水除构置园林建筑外 , 绿化配置以松梅为主调 , 花木丛中辟出空地搭帐幕供人们赏花 , 足以看出在园林布局中匠心独运的妙处 。
借景的手法在环溪中也运用得体 , 南望层峦叠障 , 远景天然造就 , 北望有隋唐宫阙楼殿 , 千门万户 , 延亘十余里 , 山水、建筑真可以说是全收眼底 , 巧于因借了 。
园内又有宏大壮丽的凉榭、锦厅 , 其下可坐数百人 , 正是“洛中无可逾者”。 环溪的园林建筑成为洛阳名园之最 。
055
文叔先生介绍的又一家园子是“刘氏花园”。
刘给事园 。 凉堂髙卑 , 制度适惬 , 可人意 。
有知木经者 , 见之且云“近世建造 , 率务峻立 , 故居者不便而易坏 , 唯此堂 , 正与法合 。 ”
西南有台一区 , 尤工致 , 方十许丈地 , 而楼横堂列 , 廊庑回缭 , 阑楯周接 , 木映花承 , 无不妍穏 。
洛人目为刘氏小景 。 今析为二 , 不能与他园争矣 。
刘氏花园以园林建筑取胜 , 最为突出的 , 是凉堂建筑高低比例非常适合人意 。
园中西南地方 , 有一台 , 在不大的建筑空间中 , 楼横堂列 , 廊庑相接 , 组成完整的建筑群落 , 又有花木的合理配置 , 使得该园的园林建筑更为优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