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咖啡店加科技感 文博文创“样板间”是万能的吗( 二 )


文创景区需文化底色
从故宫的“一家独美”,到各个景区、博物馆纷纷破圈走红;从单一的文创商品店,到咖啡、相馆皆可文创化,文博文创正在走向一个新的竞争增长期。
“这些传统的景区,正在用咖啡店与科技范儿破题一次性的‘路过消费’,试图与年轻用户搭建社交场景,建立情感连接。可以说,集互动性、体验性、参与性、休闲性等于一体的‘文创景区’正在各地出现。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景区通过展演等多种方式吸引游客支撑运营,但是许多活动缺乏持久性和品牌效应。作为景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咖啡店和文创店,正在被打造为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社交场所。”在文博行业从业者、策展人郭巍薇看来,此前园墙之内孤立的文创销售思路已经难以适应开放的市场,各个景区与机构正在持续拓宽产品类别。
对于咖啡与科技玩法的叠搭不断走红的现象,有声音表示成功案例有借鉴性,但文博“文创样板间”仍非简单意义上的复制。有业界声音指出,近年来,故宫等知名IP的开发,为文创产品开发及景区、博物馆的运营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但实际上,更多文化旅游景区面临着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已开发IP较为单一、海量文化内容待开发等情况。
“基于年轻人对新鲜、个性化产品的喜爱,文博文创才能成为网红。1家、2家的咖啡与文创火了,等到10家、8家都开始做的时候,需要有独特的文化卖点、良好品质和性价比,才能持续吸引人。”“90后”消费者刘先生表示。
谈及景区、博物馆的频频跨界的玩法,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文博文创和餐饮等相结合,既有文化上的内在契合度,也满足了普通大众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但应谨防以花式创意食品的名义降低品控标准。”杨越明同时提出,文博文创品应有文化底色:“文化调性的契合度是产品根本。在富有传统意蕴的场景中,相信还是具有中国文化趣味的产品更契合人们的需求。为跟风而跨界,或者中西合璧却变味了,即便一时半会产生了眼球效应,也难以持久。”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胡晓钰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