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立法 这个江苏富豪让银行很生气:一年1000亿的生意,居然不找我贷款( 二 )


到1985年产值达到几千万后 , 才获得了“扬子江制药厂”的名字 。
其实 , 彼时的扬子江制药厂并没有什么很拿得出手的药 , 销量大一点的板蓝根冲剂也只是在江苏当地有些口碑 。
而1988年上海爆发的甲型肝炎 , 让扬子江制药厂获得了400万包板蓝根糖浆的超大订单 , 徐镜人带着工人们日夜鏖战两个多月才完成 , 之后就有了“板蓝根大王”的称号 , 同时也打响了扬子江制药厂的名气 。
厂子起来了 , 有人却眼红了 , 1990年 , 徐镜人被调离了制药厂 , 但他一走 , 厂子就开始走下坡了 , 到1993年亏损额超过200万 , 还有几百万的负债 。
亏损厂子不再是香饽饽 , 徐镜人又被重新恢复了职位 , 担负起了拯救制药厂的重任 。
如何破局 , 徐镜人提出了开发拳头产品的策略 , 他想出了一招“借鸡下蛋” , 和彼时知名的中医界领头人物合作 , 实际就是购买名家的方子制成中成药 。
于是有了胃苏颗粒冲剂、香芍颗粒、苏黄止咳胶囊、双花百合片等等 , 也就是这些中药方子 , 让扬子江药业重获新生 , 并逐步成为了行业巨头 , 2004年在全国制药企业中 , 扬子江药业营收和纳税额都是第一 。

到这里 , 其实已经找到了徐镜人不愿贷款、保持零负债的部分原因 , 最开始单独办厂时就欠着厂里的钱 , 第二次接手厂子的时候又背上外债 , 好不容易无债一身轻了 , 当然不想再回到老路 。
另外 , 徐镜人性格中确实也比较谨慎、求稳 , 颇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味 。
他不搞兼并收购 , 或许是因为80年代发展期曾经并购过一家药厂 , 但后来造成了巨额亏损 , 而这个失败案例就一直成了他头上的警钟 。
他不愿上市 , 除了不差钱之外 , 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 企业不上市就是自己的 , 上市了就成了大家的 , 他或许对于当年被赶出药厂的过往还耿耿于怀 。
当然 , 也正因为徐镜人的“求稳” , 使得杨子江药业集团多年来稳坐老大的位置 。
不过 , 徐镜人已经77岁了 , 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 , 差不多要交班了 , 儿子徐浩宇在公司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已多年 。
但他的思路与徐镜人似乎正好相反 , 徐浩宇觉得父亲年纪大了 , 胆子小了 , 他认为 , 未来上市和兼并收购都是必须的 。
对还是错 , 只有等待时间来证明 ,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 徐浩宇是银行喜欢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