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极讯 手办、磨喝乐、盲盒……这些在古代也曾流行过

热门极讯 手办、磨喝乐、盲盒……这些在古代也曾流行过

近两年来 , 年轻人的市场娱乐消费有了一项新的支出 , 那就是购买来源于动漫原型的手办 , 收集各种主题的娃娃 , 以及疯狂地抽盲盒……这一项娱乐消费甚至都已经成为一种最潮的时尚 , 可是我们万万不会想到 , 早在古代 , 这些也曾流行过 。
唐代
世界上最珍贵的手办
就在唐代人的坟墓里
说起“手办” , 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它源于日本 , 是一种用树脂做成的收藏模型 。 它的形象多为日本动漫里的角色原型 , 因为造型精致可爱 , 深受动漫迷们的喜爱与追捧 , 所以手办在市场上一直都卖得非常火爆 , 甚至有的绝版手办还被炒出了天价 。 只是那些疯狂收集手办的动漫迷们或许不知道 ,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以前 , 唐代也曾流行过手办 , 那就是来自于大唐的“唐三彩” 。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高宗时期的一种低温釉陶器 , 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 所以就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唐三彩” 。 一开始 , 唐三彩只是想做个安静的陶瓷器物 , 用于唐代人们的日常生活 。 奈何唐代人对它的接受度有些低 , 于是唐三彩就被作为随葬品使用 , 用来殉葬 。 在唐三彩进入坟墓的那一刻 , 或许唐代的工匠替它们深深地呐喊过:“哎 , 你们不识货啊!我一定要等到我的伯乐!”
这一等 , 就是一千多年 , 随着唐墓被挖掘被发现 , 许多唐三彩陆续出土 , 这一出土 , 简直是让人惊掉下巴!这哪里是随葬品?分明就是手办嘛!或者说 , 就连手办都没有它们精致 , 也没有它们丰富!
这个唐三彩 , 只有现代人想不到 , 或者挖不到 , 没有唐代工匠做不到 。 在这些出土的唐三彩里 , 最为出色的莫过于人物俑啦!唐代工匠还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做出了不同的造型 , 比如贵妇、达官、男女侍、武士、胡人……这让人忽然想起最近流行起来“唐代仕女的日常”系列手办 , 那些唐代仕女有挎包出去逛街的 , 有练瑜伽的 , 有跳舞的 , 也有吃肉串的 , 但其实这些早在一千多年以前 , 唐代工匠就搞定了!
比如收藏于西安博物馆的一组唐代仕女俑 , 它们个个都是面庞圆润 , 体态丰盈 , 穿着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 , 也就是袒领服 。 它们头上的发髻也很丰富 , 有高髻、云朵髻、半翻髻、朝天髻等等 , 看上去雍容华贵 , 就连神情都不太一样 , 有的满脸傲娇 , 有的微微一笑 , 有的正在凝思……
当然 , 唐代的手办人物俑不是仅有“胖美人” , 还有一些场景化的人物俑 , 如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骆驼载乐俑 。 骆驼的背上竟然坐着七个男乐俑 , 它们中间有胡人 , 也有汉人 , 它们正坐在骆驼的背上进行一场乐舞表演 , 就连手中的乐器也烧制得非常精准 。 要知道 , 这是个仅仅只有58厘米高的人物俑手办啊!居然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样想想 , 那些打动过你的什么手指头可以动、兵器可以动的树脂手办 , 与来自大唐的唐三彩相比 , 是不是弱爆了?
果然 , 世界上最珍贵的手办是在唐代的坟墓里 。 它们不仅有极佳的观赏价值 , 更是能从它们的发型、服饰、仪态中 , 看到历史真实的一面 。 无论是比颜值 , 还是比内涵 , 唐三彩都是稳赢!
宋代
你们有Molly , 我们有磨喝乐!
说起收集娃娃 , 之前最流行的是芭比娃娃 , 近两年却流行收集Molly娃娃 , 有些隐藏款或者爆款的Molly娃娃能从原价59元被炒至上千 。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 但其实在宋代 , 收集娃娃就已经是一种时尚潮流啦 。
早在北宋时期 , 玩具就已在娱乐消费市场里占有一定的比重 , 甚至出现了“玩具专营店”“玩具一条街” , 丝毫不比现代玩具市场差 。 因为畅销 , 宋代生产、销售玩具早已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 制作销售玩具也成为一部分宋代人用来谋生的职业 。 在宋代的玩具市场里 , 最畅销的当属“泥货” 。 泥货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泥塑 , 是以黏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玩偶娃娃 。 这些玩偶娃娃在乞巧节(七夕节)时 , 会大量上市 , 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磨喝乐” 。
据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七月七夕 , 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 , 皆卖磨喝乐 , 乃小塑土偶耳 。 悉以雕木彩装栏座 , 或用红纱碧笼 , 或饰以金珠牙翠 , 有一对直数千者 , 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 。 ”
这个“磨喝乐”娃娃与我们现代人玩的Molly娃娃一样 , 都是同一个原型 , 然后根据不同的主题、角色、服饰 , 从而发布出不同的系列 。 “磨喝乐”娃娃听起来有点拗口 , 其实它是梵文的音译 , “磨喝乐”的原型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 , 传入中国后 , 经过一番汉化 , 从之前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变为了可爱的儿童形象 。 这一来是为了在乞巧节供奉牛郎、织女 , 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了宋代人绵延子嗣的美好愿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