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道 温州江心屿|诗之岛,回到过去看看风景( 二 )





船内的灯光也做了些巧妙的设计 , 镂空的框架结构使得透光性更为巧妙 , 阴雨天的湿润感 , 空气中的水汽随着江风蒙在脸上 , 可能是到达岛上之前免费的面膜吧!




每个温州本土的人小时候应该都去过江心屿 , 作为中国的诗歌之岛 , 自然多了些江南的氤氲烟火气 , 江南烟雨 , 诗情画意 , 柔绵且长 , 悠哉由哉 。

《登江中孤屿》谢灵运/江南倦历览 , 江北旷周旋 。 怀新道转迥 , 寻异景不延 。 乱流趋孤屿 , 孤屿媚中川 。 云日相晖映 , 空水共澄鲜 。 表灵物莫赏 , 蕴真谁为传 。 想象昆山姿 , 缅邈区中缘 。 始信安期术 , 得尽养生年 。

「 登岛 」
Landing on the island
到达岛上 , 仍然不变的还是那一池红鲤 。 比起先前 , 更具活力了些 。 潺潺的流水从石上而来 , 淌进池水中 , 我们随着岁月变化 , 而这里依然在岁月里等待归来的我们 。


温州抗倭历史悠久 , 这里自然也有一座温州人民解放军游击队的纪念碑 。 纯白色的锻造 , 看不出来是被历史磨平棱角的器物 , 更甚是有灵魂的象征 。


附近有一个革命烈士纪念馆 , 庭院内复古式的设计感 , 像是过去的缅怀 , 可惜此时正在闭馆 , 看不到里面的模样 。 常听家里长辈的描述 , 过去战时的纷乱 , 民不聊生 , 现今平和的安稳 , 像是一场梦 。





近代开埠史馆 , 温州的婚纱拍摄打卡的定点地方 。 依旧保持原有风貌的史馆 , 自带的历史的古韵 , 是每个游客都青睐的 。 在石门前 , 在台阶上 , 岁月带走了时间 , 留下的精髓成就了建筑的重量 。
不知道建成了许久 , 只知道设计者或者主人家 , 也许是白羊座的 。

-白羊座的象征图案




从近代开埠史馆往前走 , 过一条坎坷的小路 , 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宽亮 。
多数的人会在这里野餐 , 青青草地 , 空旷蓝天 , 打卡拍照的不二选择 。 有风吹过 , 摊开额头上的汗珠 , 随着风的摇动与自然融为一体 。

《孤屿》张又新 /碧水逶迤浮翠巘 , 绿萝蒙密媚晴江 。 不知谁与名孤屿 , 其实中川是一双 。
修建后的江心屿 , 多了一层安静 。 每个人都不语 , 静坐着与自然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 有的一家子 , 在岸边的座椅上 , 看着远处 , 再看看对方 , 看看孩子 , 这样的日子 , 就很美好 。

江心屿最多的还是亭子 , 各色的亭子是游客休憩的场所 。 貌似每个江南的佳人 , 都喜欢亭子这一建筑 。 边沿高高翘起 , 登高而望远 , 却不失去江南的秀气 , 隐没在一片绿里 , 不知道会在何处悄悄探出头来 , 含羞地打个招呼 。


框架式的构图 , 也是设计师的偏爱 , 每一个中规中矩的限制中 , 应该有着不一样的点睛 。 可惜人物过大而肥胖者 , 技术有限而不能够 。

江南的水 , 也富有才气 , 没有大江大河的恢弘 , 也有着小女子大家闺秀的矜持 。 风吹动 , 便舞动 , 就在那里 , 可以看着一起摆动 。

历史风味的建筑在江心屿也是屡见不鲜 , 与近代开埠史馆相同风格的不在少数 , 黛青色的砖瓦墙体即使没有经过历史的洗礼 , 但总该是有那种味道 。 每个人站在那里 , 就成了时间横流里的微小的一点 。




「 遇见 」
Meeting
听闻江心屿的西塔始建于北宋 , 或说建于唐代 , 历史多有议论 。 然不减此塔风光 。


塔高32米 , 底径7米的建筑 , 成六边形 。 从下而上望一共七层 , 系楼阁式的青砖仿木构建筑 。

附近还有一池子的水 , 只是不很清澈 , 还饰着一些现代工业产物的装扮 , 只是可惜了近景处的江南徽式建筑 , 无论世间多么喧嚣 , 立在那里的是回忆 , 也是历史 。

走过桥 , 穿过西塔 , 下一站便是花柳古亭 。 明清的建筑风格 , 却修缮了许多次 , 看不出来具体是哪个朝代 。
远看似花尽情开放 , 近看如柳细丝绵长 , 亭内多数的框架以及磐石般的支撑 , 在多少风雨飘摇的日子 , 在历史中沉淀下来 , 最后成为了自我 , 就像每个我们 , 有的人会慢慢成为我们;有的人选择了远走他乡 。





赴约江心屿 , 就像是跟过去对话 。 小时候的自己又走过哪条路 , 留下了什么身影 , 有些历历在目 , 有些成为了我们不知道的过去 。
水面上停着的游船 , 印象颇深 。 小时多少次来此便要乘坐一番 , 如今的船体褪色留下的斑驳 , 已经看不到小时候那样的光鲜亮丽 。 世间好物不坚牢 , 彩云易散琉璃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