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知讯资讯站 花百万买理财产品,老人亏了18万起诉银行,投资就要稳赚不赔?

神鸟知讯资讯站 花百万买理财产品,老人亏了18万起诉银行,投资就要稳赚不赔?

文章图片

神鸟知讯资讯站 花百万买理财产品,老人亏了18万起诉银行,投资就要稳赚不赔?

文章图片


近日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十大典型案例中的一个:一位62岁的老人王某在银行买理财产品 , 一共申购了100万元的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 , 可是 , 他却在2年多的时间里亏了18万 , 随后将银行告上法院 。 经过法院两次审理决定 , 因银行的工作人员 , 高估该老人承受风险的能力 , 老人自身也存在盲信银行工作人员 , 缺乏风险意识的行为 , 最终银行判赔7万块 。

为啥会亏损这么多钱 , 王某自身存在什么问题?在这个案例中 , 法院认为王某投资亏损的直接原因 , 主要还是金融市场的波动 , 并非是银行的代理行为导致 。
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 , 但是为什么王某 , 愿意将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 , 在投资失控的情况下 , 不懂得止损 。 是盲信权威 , 还是把投资行为当成赚钱的行为 , 认为只要将钱投资下去 , 一定稳赚不赔 。
按照王某所说 , 当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销售时 , 保证了这款产品的年利率不低于6% , 说多了还可以分红 , 给了他足够的理由 , 觉得听银行工作员的话 , 一定稳赚不赔 。 其实他忽视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 以及银行工作人员具备的知识有限 , 他们具备销售投资理财产品的能力 , 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预见性和评估能力是否具备 , 就很难说了 。
毕竟这些工作人员 , 推荐理财产品 , 是真的为了客户好 , 还只是想赚佣金 , 也只能凭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 , 而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来约束 。 顾客买与不买的决定权 , 主要还是在于自身 。

不过 , 也有人认为 , 银行此次吃瘪也是咎由自取 。 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推荐相关产品时 , 将王某的风险测评等级评为“平衡型” 。 众所周知 , 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 , 在进行相关风险预测的时候 , 需要有家人的陪同 , 而他推荐的理财产品均为高风险产品 。
在出事之后 , 王某坚持起诉 , 银行也能是吃亏 , 必须依照相关规定来赔偿 。
当然 , 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人 , 都只有一个目的 , 那就赚钱 。 只是钱如何赚 , 选择何种理财产品 , 通过什么样的目标 , 将自己手里的钱划分为几个等分 , 保命、应急以及闲钱该如何分配 , 股票、国债、基金以及理财产品 , 如何合理规划 , 才能将钱用在“刀刃”上 , 这些都是学问 , 绝对不是跟着所谓的理财大师或道听途说 , 跟买理财产品 , 就能稳赚不赔 。
之前大连的一名投资者 , 在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 , 买了900万元的公募基金 , 在她想赎回时 , 因为盲信银行理财经理的话 , 结果倒霉得刚好碰上股市暴跌 , 在短短20天里 , 就亏损了30% 。

生活中的一些投资小白 , 会盲目跟着投资界的大佬购买基金、理财产品 , 甚至在刚开始尝到甜头后 , 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投进去 , 结果收入一下全变成支出 , 最后被逼上绝路 。
再加上投资途径的增加 , 互联网的便利 , 像王某一样的六旬老人 , 当他们在看到信息时 , 由于不具备年轻人一样的反应能力 , 在看到股市涨跌时 , 心情也起起落落 , 容易陷入亏损时 , 撤离 , 赚钱时孤注一掷 , 从而错过赚钱的好时机 。
在上海某金融研究院联合某金融平台发布的《2020年国人理财趋势报告》中 , 有将近7成的用户愿意投资月收入的10% , 用于理财 , 还有将近2成的人 , 每月愿意拿出至少一半的收入 , 为未来投资 。 像王某一类有闲有钱的人 , 则更加愿意拿出超过60%的积蓄 , 用来购买理财产品 , 导致金融市场一有风吹草动 , 他们就会被殃及 。

【神鸟知讯资讯站|花百万买理财产品,老人亏了18万起诉银行,投资就要稳赚不赔?】投资有风险 , 入门需谨慎 。 无论是在社会混迹多年 , 具有丰富阅历的老人 , 还是急于通过投资 , 改变生活境况的年轻人 , 都应该知道 , 在收益和风险成正比的情况下进行投资 , 最重要的是 , 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 否则认栽的只能是自己 。 对此 , 你认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