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 如何不让过度消费毁掉这一届年轻人?

中国报道 如何不让过度消费毁掉这一届年轻人?

文章图片


缺钱了怎么办?“到网上借呗 。 ”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到网上贷款 , 尤其是在个人信用贷款方面 。 网上贷款门槛低、难度小、材料简、放款快 , 不少平台只要凭身份证和手机号就能拿到贷款 。
而近些年 , 年轻人借贷消费的问题层出不穷 。
网络借贷发展“简史”
我国互联网贷款的源起可以追溯到2007年 。 当年6月 , 阿里巴巴与建行在杭州举行了网络联保贷款产品——「e贷通」的首次放贷发布 , 这被认为是助贷的雏形 。 随后 , 中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 。 这一年 , 来自线下的、线上的 , 金融机构的、民间金融的若干股势力 , 不约而同地在互联网贷款这个路口形成合流 。
但在此后的五六年时间里 , 助贷却并没有顺势成长起来 。 到了2015、2016年 ,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资金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旺盛 , 狂热的市场需求之下 , 助贷再度崛起 。 2016年以来 , 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 , 尤其是一些城商行、农商行开始通过“助贷”、联合贷款等形式介入到互联网贷款市场 。
牛年春节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突破8千亿则正是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 。 近年来 ,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迅速 , 尤其是短期消费贷款增长明显 。 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末 , 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为9.9万亿元 , 同比增长12.7% , 较2015年末的4.1万亿元增长超1.4倍 。 中国银行研究院此前发布《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称 , 预计2021年个人短期消费信贷余额将同比增长约15% 。
而近几年来 , 在消费带动内需的大潮下 , 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一拥而上 , 而且主攻目标都以年轻人为主 。
发展之势如此之迅猛 ,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分析道 , “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为了抢夺金融消费者和流量 , 不断降低金融消费者准入门槛 , 放宽要求 , 甚至给出一些优惠条件;其次 , 平台出于竞争 , 对借款人授信较高 , 诱导超前消费;第三 , 一些网络平台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 , 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 , 诱导过度消费;第四 , 监管层在信息共享、创新监管等方面做的不到位 。 ”
问题浮上水面
借钱容易碰上消费观念的改变 , 让许多中国年轻人不知不觉陷入超前消费 。 不少社会学专家分析道 , “90后”出生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 成长于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 , 张扬个性、注重享受 , 大多数信奉“活在当下”的生活理念 , 花今天的钱 , 圆明天的梦 。
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刘 , 在超前消费影响下 , 借贷次数越来越多 , 还款压力也越来越大 。 “2020年一直待在家里上网课 , 没有生活费 , 借了不少亲戚的钱还贷 , 总算没有‘爆雷’ 。 ”小刘说 , 他身边还有不少同学通过“以卡养卡”的方式来还信用卡贷款 , 即通过办理不同机构的信用卡或在不同网贷平台间借款 , 利用不同还款日期实现循环还款 。
而像小刘这样靠举债超前消费的现象 , 在中国1.75亿“90后”年轻人中非常普遍 。 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2019年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 , 使用信贷产品的年轻人占86.6% , 且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实际负债 。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0外滩金融峰会上发出提醒 , 中国年轻一代的储蓄率在明显下调 , 这有好的方面 , 有助于扩大内需;也有令人担心的方面 , 就是一些年轻人过多地靠借债过度消费、奢侈消费 , 将来是不是好事也不完全知道 。 但是总的来说储蓄率会进一步地调整 。
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则显示 ,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里(35岁以下) , 56%的人暂未开始储蓄 。 开始储蓄的44%的人中 , 平均每月储蓄仅1389元 。 新加坡《联合早报》2020年曾报道称 , 中国“90后”正不知不觉陷入超前消费 , 报道援引西方机构的一份调查显示 , 他们平均负债达人民币12万元 , 债务与收入比高达18.5倍 。
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不可否认 , 在过去十余年的发展中 , 消费金融行业为年轻消费者带来了快捷、便利、灵活的消费体验 , 帮助他们通过消费信贷享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 。 但与此同时 , 也给他们的权益保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风险和不利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