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回应“造车”进展 小米称仍未到正式立项阶段

小米“造车”一事有了新进展 。 小米集团2月21日晚间公告称 , 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 , 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
有迹可循
小米集团公告称 , 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本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道;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 , 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
据报道 , 2013年 , 小米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雷军曾两次去美国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 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表现出极大好奇心 。 研发投入方面 ,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系统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 , 小米从2015年起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
2014年 , 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2016年和2019年 , 顺为两次投资小鹏汽车 , 小米也投资了5000万美元 。 2020年4月 , 小米战略投资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Pateo) , 双方将在软件、硬件、语音多场景交互等方面进行合作 。
雷军表示 , 在5G众多的应用场景中 , 无人驾驶和车联网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引爆点 。 无人驾驶在减少交通事故、改善拥堵、提高道路及车辆利用率等方面意义深远 。 同时 , 全球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基于5G技术的应用 , 智能交通领域将快速进入发展上行区间 。
汽车一直是小米AIoT战略的重要落地场景 。 2019年6月 , 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 , 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 。 2019年8月 , 在“MIUI负责人在线”活动中 , 小米表示正在考虑研发基于MIUI的车载服务系统 。
扎堆造车
除了小米 , 阿里、百度、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对“造车”跃跃欲试 。
2020年11月 , 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百亿级“巨无霸”项目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项目“智己汽车”正式启动 , 宣布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
2021年1月11日 , 百度宣布 , 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 百度表示 , 新组建的百度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 。 百度汽车公司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 , 发挥其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基因、Apollo自动驾驶等方面的优势 。
“早在2016年 , 国内就掀起了互联网巨头试水汽车产业的浪潮 , 但更多是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汽车产业赋能 。 这一轮则有所不同 , 很多科技巨头不再甘心充当‘配角’ 。 这将对汽车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 ”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表示 。
市场空间大
科技巨头“造车”的逻辑是什么?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向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表示 , 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趋势中 , 智能化和网联化都与科技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科技公司进入汽车业 , 主要在于分享产业价值链中占比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 。 ”钟师表示 。
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 , 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 。 IDC预测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2020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31% 。
安信证券认为 , 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个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 。 汽车电子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 , 其渗透率及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 市场空间超万亿元 。
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 , 人工智能成为汽车产业的一大核心 。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 , 汽车领域近90%的创新来自于软件 , 而不是机械系统 。 业内人士指出 , 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推进 , 汽车产业60%的价值将源于软件 。
此前 , 特斯拉CFO向投资者解释了特斯拉软件收入的构成 , 三块业务分别是:车联网功能、在线系统升级(OTA)和全自动驾驶(FSD) 。 分析人士指出 , 未来 , 智能电动车龙头并不仅仅是电动车制造商 , 还将成为自动驾驶车队的运营商 。 智能电动车与出行结合将产生巨大的新市场 。
【中国证券报|回应“造车”进展 小米称仍未到正式立项阶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