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杨忠阳:长安汽车“V”型反转有啥了不起

这两天 , 有一家车企在朋友圈刷屏 。
2月2日 , 长安汽车发布数据显示 , 今年1月份 , 集团销量突破25.2万辆 , 同比增长87.3% 。 其中 , 自主品牌突破20万辆 , 同比增长93.2% 。 面对如此高的增幅 , 有人调侃 , “莫非长安汽车隐藏了去年的销量” 。
此前 , 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 , 2020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200.37万辆 , 同比增长13.98%;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亿元至40亿元 , 同比增长205.79%至251.13% 。 在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车市下滑的背景下 , 长安汽车销量和利润双双实现“V”型反转 , 同样备受舆论关注 。
虽然销量不是最高 , 利润看起来也不是很多 , 但笔者以为 , 长安汽车画下的这个“V”型 , 颇具含金量 。 这是因为与一汽、上汽等几大国有汽车集团销量主要依靠旗下合资公司支撑不同 , 长安汽车销售的大多数是自主品牌 。
要看到 , 去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为150.4万辆 , 占比高达75% , 远超其旗下合资公司长安福特与长安马自达之和 。 更直白地讲 , 目前长安汽车已成为国内销量排名前六汽车集团中 , 唯一一家不靠合资品牌就能实现盈利的车企 。 无疑 , 这才是真的了不起 。
【经济日报|杨忠阳:长安汽车“V”型反转有啥了不起】 在最能体现创新水准的乘用车领域 , 几大国有汽车集团留给外界的印象大都是“合资强、自主弱” 。 由于主要依赖外资品牌撑门面 , 长期以来饱受国人诟病 。 近些年 , 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引领下 , 乘用车自主品牌虽有所起色 , 但并不尽如人意 。 问题在于 , 这些自主品牌大多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 , 仍靠合资公司利润输血 , 与公众预期还存在较大差距 。 此次长安汽车的“V”型反转证明 , 不靠合资公司 , 国有汽车集团是完全能干好自主品牌的 , 焉能不让人心情激荡 。
长安汽车之所以“V”型反转 , 首先在于企业有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信念 , 对技术研发始终“高看一眼” 。 也许是从一开始就明白旗下合资公司并不强 , 长安汽车更重视自主品牌发展 。 与其他汽车集团相比 , 长安汽车不仅较早建立了“六国九地”的全球研发体系 , 而且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了一系列突破 。 以蓝鲸NE动力平台为例 , 该技术就填补了中国品牌汽车模块化动力平台化开发领域的空白 。
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 。 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掌控 , 很难开发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畅销产品 。 不少人问 , 去年长安汽车“蓝鲸家族”车型 , 累计销量为何高达90万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其搭载了蓝鲸系列先进发动机 。 这也从侧面说明 , 一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离不开硬核技术支撑 。
对产业智能化的前瞻性理解与把握 , 也是长安汽车“V”型反转的重要变量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 , 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浪潮澎湃 。 不过 , 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 。 按照专家预计 , 目前人们所担忧的充电难、续航里程短等问题 , 再过5年或者8年就会成为过去 。 而汽车造福社会、深度改变人们出行体验的将是智能化 , 这也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
基于这样的精准研判 , 长安汽车在创新中更强调智能化 。 以产品智能化为例 , 长安汽车先后发布会进化的智能架构——方舟架构 , 率先在国内推出能实现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测试、车载微信等 。 这些智能化元素的注入 , 在为用户带来全新产品体验的同时 , 也为企业产品销量和价值提升增强了新的动能 。
还要指出的是 , 当前越来越多的用户已不再满足车辆本身的机械功能 , 而开始追求物理产品之外的消费体验 。 长安汽车深入洞悉这一客户需求变化 , 紧紧围绕“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的战略路径 , 以直达用户、直击痛点为基础 , 以客户愉悦为价值核心 , 启动了“客户服务一号工程” , 注重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 不仅实现了从产品驱动到用户驱动经营理念的重大转变 , 而且为传统车企的品牌加分和高质量发展蹚出了新路 。 可以说 , 这也是其“V”型反转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杨忠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