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批签发量持续增加 疫苗行业高景气度料延续( 二 )


此外 , 智飞生物自主研发的母牛分枝杆菌疫苗(结核感染人群用)是国内外首个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核感染人群用疫苗 , 目前该产品生产现场核查已完成 , 正处于药品审评中心专业审评审批过程中 , 有望于2021年一季度获批上市 。 西部证券指出 , 母牛分枝杆菌疫苗三期临床于2018年完成 ,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针对潜伏期结核感染的疫苗 。 由于竞争格局好 , 母牛分枝杆菌疫苗长期市场空间有望超50亿元 。
布局疫苗新技术平台
“除了在疫苗产品层面竞争外 , 疫苗企业大举布局新技术平台 , 这成为2020年疫苗行业突出特征” , 国内一位资深疫苗行业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 , 在他看来 , 疫苗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渠道、产品延伸至技术平台的竞争 。
太平洋证券指出 , 疫苗技术的迭代非常清晰:灭活/减毒疫苗作为第一代疫苗技术 , 重组亚单位作为第二代技术 , 第三代技术则为核酸类疫苗 。 以mRNA疫苗为例 , 相比传统疫苗 , mRNA疫苗安全有效 。 mRNA不会插入基因突变 , 可以被正常细胞降解 , 通过调节序列和递送载体可以改变其半衰期等 。 其快速制备的特点也适用于传染病暴发的灵活应对 ,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艺也便于质量控制 。 mRNA疫苗在癌症疫苗、流感、HIV等变异性高的病毒疫苗领域 , 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 。
2020年5月13日 , 沃森生物发布与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mRNA的带状疱疹疫苗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等相关公告 , 双方将利用艾博生物在mRNA疫苗分子设计、mRNA化学修饰以及核酸药物靶向递送制剂方面拥有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沃森生物在疫苗注册、临床研究、产业化和市场营销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核心能力 , 共同开发带状疱疹mRNA疫苗 。 沃森生物称 , 这一合作有利于公司建立mRNA疫苗技术平台 , 有利于公司新疫苗品种的研发 。
此外 , 康泰生物2020年2月10日披露 , 公司与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拟发挥各自优势 , 共同致力于研发新冠DNA疫苗 。
不过 , 一位不愿具名的疫苗公司高管指出 , 尽管以mRNA为代表的疫苗新技术大放异彩 , 推动疫苗行业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 促进了预防性疫苗行业技术迭代升级 , 不少疫苗公司基于各种考虑纷纷布局新技术平台 , 但此前并无相关的疫苗产品上市 , 其前景仍需观察 。 “对于国内的疫苗公司来说 , 新技术平台是搏未来 , 大家都想抓住 , 但仍充满不确定性 。 对现阶段而言 , 产品、渠道仍然至关重要 。 ”
“头部化”特征愈发明显
事实上 , 并非每家疫苗公司都能投资新技术平台 。 “2020年疫苗批签发量虽然在增长 , 部分疫苗品种市场销售也不错 , 但回款并未得到改善” , 某疫苗公司一位高管告诉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 , 该公司一款疫苗产品整体回款周期在9个月以上 , 而以前的老产品一般在6个月左右 , 不断拉长的回款周期考验着公司的现金流 , 进而影响公司的研发和生产 。 只有大公司、有融资能力的公司才能进行新投入 , 加之疫苗行业整合 , 一些小个头的公司纷纷加快IPO上市步伐 。
2020年12月22日 , 北京证监局披露的辅导备案资料显示 , 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艾美疫苗”)于2020年12月与中信建投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 公司拟在科创板上市 。 艾美疫苗成立于2011年 , 是一家专注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疫苗公司 , 目前已控股4家疫苗生产企业及2家研究院 , 在售产品主要包括汉逊瑞安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用二倍体细胞)、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Vero细胞)、信尔聪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
更早之前 , 博雅生物曾于2019年6月26日宣布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王勇和上海懿仁分别所持罗益生物5.90%和5.78%的股权 , 并向江西百圣、高特佳睿宝、重庆高特佳、江西昌茂达、江西奥瑞发、上海懿仁等11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收购罗益生物48.87%的股权 。 本次交易完成后 , 博雅生物将持有罗益生物60.55%的股权 , 交易对价合计为7.78亿元 。 罗益生物专注于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主要产品包括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CV2)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Vero细胞) 。 然而 , 这一交易未通过证监会审核 , 最终于2020年4月终止 。
尽管如此 , 接近罗益生物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 , 间接上市夭折后 , 罗益生物正引入新的投资者 , 计划在A股直接上市 。 此外 , 长春卓谊、依生生物等疫苗公司均计划独立上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