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行路上 南岳衡山皮影戏,时代与历史碰撞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刚行路上 南岳衡山皮影戏,时代与历史碰撞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

刚行路上 南岳衡山皮影戏,时代与历史碰撞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

刚行路上 南岳衡山皮影戏,时代与历史碰撞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

刚行路上 南岳衡山皮影戏,时代与历史碰撞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

刚行路上 南岳衡山皮影戏,时代与历史碰撞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


来到南岳衡山 , 另外一个需要去欣赏的节目就是皮影戏 ,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节目之一 , 皮影戏在历史上有过很重要的一段记载 , 是现实唱腔戏曲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 也承载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 。



这里就是衡山的三星楼 , 在这里 , 我们将要看到的就是这一次的衡山皮影戏 。



衡山皮影戏的时间大约100多年 , 作为衡山县的地方传统戏剧艺术 。 大约起源于清顺治初 , 衡山福田铺乡农民彭凤举 , 从外地学艺归来 , 成立影子戏民间组织“老龙会” , 从此开创了衡山影子戏的先河 。

【刚行路上|南岳衡山皮影戏,时代与历史碰撞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衡山影子戏的流传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广了衡山地区各地文化的推广 , 首先 , 这种只需要二人包打包唱的演出形式 , 这是仅需影子戏艺人的高超才艺 。 另外不同的地方 , 就算是很小的地方 , 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 , 当地的方式去演绎 。



通过当地方言的演绎 , 让皮影戏在过去没有广播 , 电视 , 电影的情况下 ,人们对于这种娱乐方式更加接受 , 加之很多故事除了传统的故事之外 , 还有一些是当地的人或传说的事情 , 非常容易让人接受 , 也吸收了戏曲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的营养成份 , 可以说 , 衡山皮影戏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 。



如今 , 衡山皮影戏的从业者大多数都是老一辈的艺术家 , 现场给我们演出的就是两位近60岁的老人 , 虽然老人年龄大了 , 但是在精神和对于艺术的追求上却丝毫不马虎 。



我们看完了现场的演出 , 听老人讲述了当年求学艺术的艰辛 , 也感受到这个时代对这种传统艺术的冲击 , 来到了后台 , 看到他们的工作日常!



眼前的场景让人不敢相信 , 也就是如此简陋的空间里 , 他们每天为来自各地的游客演出 , 并且展示出不同色彩和不同曲目的节目 , 同时他们也与时俱进 , 比如熊大熊二类似的儿童剧皮影都有 。



我们在现场也学习了一下演出皮影戏的方式 , 发现难度不小 , 虽然看上去仅仅只是几个动作的展示 , 但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和不断练习 , 才成就于此!



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 , 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是衡阳唯一的世界非遗项目 。 而关于皮影戏的传说 , 其中最早是西汉建元年间 , 汉武帝刘彻之爱妃李夫人病逝 , 武帝思李心切 , 愁眉不展 , 臣李少君奏曰:“夫的肉身看不见了 , 但灵魂可以看到 。 ”武帝闻奏大喜 , 李少君便着人绘制李妃形象 , 隔白绸以灯光照射 , 宛如李夫人生还 , 武帝龙颜大悦 , 百看不厌 。 这个载入《汉书》的痴情故事 , 被认为是影子戏的起源 。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 它不仅荟萃了剪纸、绘画、雕刻、地方戏、口技等艺术精华 , 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填充!或许这就是与众不同的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