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的女孩和富养的女孩的区别在哪(11)


说到这,似乎跑题了,但其实这就是我想表达的:穷养富养不重要,但一定要有关爱和陪伴,而比关爱和陪伴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正确看待生活与世界的方式,因为早晚有一天,你的关爱与陪伴也会离她而去。
说回到穷养富养的问题上来,我和老婆都算是从小穷到大的,不过是城市里的穷,其实也算不得穷。但正因为在城市,所以也见过富。特别是我在北京长大,知道什么叫有钱。但是我从没羡慕过这些,事业上的发展也从来没把金钱当成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所以至少在我自己这个个案来看,穷养或富养,有没有与别人的比较,都不能构成追逐物质的心理源泉。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父母也是穷人,没教育过我要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挣钱或不挣钱。不过当我选择了一条不挣钱的道路,父母到是没给过我任何压力或阻力。这真得感谢他们!
等我有了女儿,才发现这种态度大概多少有一些天生的成分。我们肯定算不上富养,但也想着要尽量去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然而有意思的是,我女儿几乎从没提过什么物质上的要求,去了商场或超市,十次也难得有半次会主动要点啥,唯独就是喜欢看书,见到书就走不动道。
说来说去,又有点基因决定论了。不过,当我们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诱惑,同样的自身条件时,我们的神经网络在计算之后并不能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是我们的情绪体验,是对一种行为的预期结果所带来的情绪的向往或回避。所有那些神经递质的分泌,腺体的活跃,难道不是基因所左右的吗?
当然,我们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因为脑是具有强大可塑性的。所以才需要教育,所以才需要家长从小给予教育,在脑的模式没有发育完成时给予教育,所以才需要家长在关键问题上的坚持。
【穷养的女孩和富养的女孩的区别在哪】中国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为啥在女儿的问题上只讨论“养”,而不讨论“教”呢?
■根据老婆的言论,所谓女孩富养,本质上是两件事情:1,给予选择的权利。在大框架正确的前提下,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不做你不喜欢的,但你承担责任(没有负罪感)。(兴趣、学习、择业)2,让她知道一件事情:天塌不下来。而所谓的女孩穷养,本质上也是两件事情:1,没有选择的权利,你只能这么做,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责任父母背(产生负罪感)。(升学,择业,择友……)2,反复强调,天塌下来,大家一起完蛋。老实说,富养的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自己所能去让子女独立自主;穷养也只有一个目的:因为无能,所以让子女和自己捆绑在一起,互相依赖。
■谢邀。

我认识四个年龄相仿的女孩。
甲,中产技术干部家庭。
乙,律师家庭。
丙,实业家家庭。
丁,大商人家庭。
四家的家产是递增的。即,富养程度也该是递增的。
经济上,甲最穷养。乙好一些。丙更好一点。丁最富养。

情感上,甲父母待甲最严酷,严酷到外人冤枉了甲,父母会帮腔,全然不顾甲的感受。
乙父母各自忙事,不太在意女儿教育。
丙从小宠爱女儿,无微不至。
丁就是普通的和睦家庭。
即,情感上的宠溺程度,丙大于丁大于乙大于甲。

猜后来怎样了?

甲上大学离家,跟父母关系半断。生活上很缺乏安全感,但惊人地独立自强。父母说起来,所谓,“给家里省心。”
乙父母离婚,母亲另嫁,乙跟了父亲后,强迫父亲不许另寻女朋友,甚至在一群人面前对父亲说,“你找别的女人可以,自己搬出去,这家里的家产,我不许野女人碰。”身为律师的父亲后来喝醉了,跟我们感叹,“我还没死呢,她就指望我滚蛋了!”
丙因为骄纵宠溺,初中时谈恋爱被老师批评,在办公室里打老师。在当地城市呆不顺,去了美国西海岸,每天都在念叨“想回家,不想留在这里,想回家”。
丁性格平衡,多少有些小姐脾气,也正常。经过一次失恋后,变得比以前更现实。

当然,现在她们都还年轻,都处于人生初级阶段。
但您大概发现了:只按单个样本来看,富养和穷养,并没有十足的等式可言。

一般说法都认为,少年时候缺什么,长大后会更在意什么。所以穷养的女孩子长大后会更贪慕物质,缺爱的女孩子长大后会更贪慕温情。
但这个等式有些机械了。人的际遇是复杂多变的。家庭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物质或温情播撒而已。女孩子在成年前的十几年里,经历的各种事情都可能改变她们的视野、逻辑与思维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