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能写文章(博客、微信公众号)的人是咋安排时间的

柳比歇夫一生完成了70余部著作,他的秘诀就是——统计时间。通过记录每日工作,给琐事分类,他能为大大小小的事做更为合理的时间预算,这也确保了每个任务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我们都知道,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那就是自顾自地流逝。所以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感受它1分1秒的流动。
每当我们分心走神或放松消遣的时候,都无法意识到时间流逝得有多么快。直到自己不经意间看了一下手表,或者瞟了一眼窗外,才惊恐地发现,都已经五点了,外面天都快要黑了,而自己整个下午却什么正事都还没干。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非常熟悉,我讲的不一定是你,但你肯定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是因为你对时间没有精确的感知,于是很多时间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溜走了。
那种老式的秒针走起来会沙沙响的小闹钟非常吵,但是我依然会把它留在桌子上。因为它可以时刻提醒我,时间正在悄然地流逝,不至于让我玩得太忘我,以致花掉比预计超出很多的时间。
做到更精准地感知自己的时间比说起来要难很多。
1.每天记录时间开销
柳比歇夫的做法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位前苏联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在一生中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这个数字是非常恐怖的,足足相当于12500张打字稿。
即使是一个写小说的作家,一生的时间也根本不可能写出这么多内容来,更别说是数学、哲学和昆虫学这种需要严谨推论,大量证明计算或是鉴定测量做标本的学术论文了。
他在交通非常落后的年代,跑遍了整个欧洲,实地研究昆虫,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还要多五倍!他之所以能有堪称恐怖的效率与成就,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天才,他对时间的把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柳比歇夫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记录他每个事件所花销的时间,在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项,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在之后的56年间,他不断地完善这一统计方法,一直坚持到逝世。
柳比歇夫不但对自己每天的工作做了记录,还对日常的各种琐事做了分类,每隔一阵子就要审计时间开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统计在各项活动上最终花了多少时间,以此来进行时间预算。
通过记录时间,柳比歇夫获得了精准感知时间的能力。后来在他的传记小说《奇特的一生》中,作者用了这么一段话来描述他:「柳比歇夫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身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经成为了一种直觉器官。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的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非常准确,一次是1个小时35分钟,一次是1个小时50分钟。然而当时他并没有看表,他借助的是一种内在的注意力。」
对柳比歇夫来说,时间的激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很多人会觉得做这些事情很烦,与其花时间记录它们,还不如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但事实并非如此。每天记录时间开销的意义远不止精确感知时间这么简单,一方面能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
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看自己用来记录时间的本子,你会发现:如果今天做了很多事情,你一定会感觉很开心。随着习惯慢慢的地养成,你的心里就会越来越踏实。哪怕平时不时常翻阅,只是看着本子边缘用过的痕迹越来越厚,你就会越来越有成就感。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时常被叫“高产母猪”我觉得实际我的写作是很慢的,有些文章写完后,半年时间都过去了。网上各种效率学习的鸡汤文很多,我大都无法坚持做下去,但一种方法的确让我整个职业生涯收益颇多,就是在印象笔记支持下的GTD工作法。
每天能写文章(博客、微信公众号)的人是咋安排时间的

上图是我对于GTD工作法的一个基本总结,重要的步骤只有两个,循环往复即可,我坚持了6年
随时随地收集信息进入inbox每周对inbox的内容进行归档整理。就这么简单!展开来讲,我们时常会碰到如下场景:
走在半路,突然有一个想法想记录下来公众号、CSDN、等媒体上看到一篇有用的文章,希望日后慢慢消化电脑上有一本拿到的电子书或者视频向留下来慢慢看参加一个会议,一张PPT吸引了你,你拍个照,相好好分析一下印象笔记可以通过各种插件,从各种终端以各种形式将信息自动保存到统一的一个inbox文件夹,整个过程大约10秒。这是整个工作法的精髓,它维持了一个很好的“节奏感”。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几乎不可能有整段的时间进行有效学习,如果我们在上述场景直接进行保存,由于过于分散导致保存即遗忘。如果手动转移到一个地方又会导致操作过于繁琐,一般就会被手头的工作冲掉而无法执行下去。如果跳过这一步,当你有整段时间进行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严重缺少思考素材导致整个过程效率低下。通过日常生活中大量的10秒操作,就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搜集到大量的思考素材。这就是GTD的第一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