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贡快报 此路恒带领赤恒底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和我的祖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云南福贡县鹿马登乡阿路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熟悉的曲调伴着傈僳语演唱的红歌 , 悦耳动听 。
循声来到福贡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 , 一位皮肤黝黑的汉子正带着村民放声高歌 。 他 , 就是这个合作社的“领头人”此路恒 。
01
身残志坚 带领村民艰苦创业
一说起这个傈僳族汉子 , 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 亲切地称呼他“阿此老板” 。 此路恒幼时因病落下残疾 , 拄着单拐的他 , 凭着自己的毅力与努力 , 带着村民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
险峻壮美的怒江大峡谷 , 是此路恒出生的地方 , 这里的许多村子依山而建 。 由于残疾 , 行动不便 , 只能在家里做些简单的手工制作 , 但他的大脑一直琢磨着发家致富的门路 。
靠着承包建筑 , 此路恒顺利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 然而他是总想着:“自己富不算富 , 大家一起富才算富 。 ”仅两年后 , 此路恒就放弃了当时“来钱快”的建筑行业 , 走上了“带着乡亲们一起干”的创业路 。
要带领村民搞新产业 , 首先得掌握技术 。 为此 , 此路恒不仅报名参加了县里举办的草果种植技术等培训 , 还坚持每天熬夜看书 。 尽管行动不便 , 但他依然找到草果种植发展得好的地方 , 想尽办法亲自前去考察学习 。
此路恒学会种植技术后 , 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村民们 。 很快 , 在他的带动下 , 成立了福贡永发草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 他带着社员们种植了上千亩的草果 , 有效为村民们带来增收 。
02
挖掘文化优势 组建民族服饰合作社
“如何让村民们真正有自己的技能和产业?”此路恒一直挂在心上 。 赤恒底村是传统的傈僳族村寨 , 家家都有纺线织布、服饰加工的手艺 , 他的妻子娜丽沙更是一把好手 。 此路恒调研发现 , 手工织出来的麻布如果单卖布匹 , 那么利润很少 , 但成品能够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 于是 , 他和妻子开始购置缝纫机等机器设备 , 开始生产民族服装 , 每每推出新款就受到消费者热捧 , 产品常常供不应求 。
2013年 , 此路恒发动身边会纺织的村民 , 创立了福贡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 , 群众自愿合资100多万元 , 购置加工生产设备 , 有效解决了过去家庭作坊布料粗糙、产品单一、服装规格不统一的问题 。
合作社的产品主要以生产傈僳族、怒族民族服饰为主 , 此路恒根据客户需求 , 带着大家一起创新 , 设计新样式、丰富新品类 。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 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在当年的户均收入达2万余元 。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 合作社的产品有了品牌效应 。 为了将产业做大做强 , 合作社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纱兰颜” 。 如今 , 合作社的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套 , 产品除了在怒江州本地销售 , 还远销缅甸、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地 , 年销售额达370万元以上 , 带动40多户村民致富增收 。
03
教村民学技术 开通线上销售平台
在福贡县高黎贡山返乡移民缝纫培训班中 , 缝纫机“哒哒哒”响个不停 , 此路恒正在为几十名傈僳族和怒族的村民做技术培训 。
培训生里有20岁出头的小姑娘 , 也有50多岁的傈僳族阿妈 。 “阿此老板教我们技术 , 不愁找不到工作 。 ”年纪最小的姑娘昌椤祥说 。
“一定要让村民们学到一门手艺 。 ”这些此路恒一手带出来的学生们将在两个月后正式出师 , 出师后不仅可以在自家工厂上班 , 也可以前往其他各个扶贫车间上班 。
“看得再远些 , 想得再多些 , 才能发展得好 。 ”最近 , 此路恒正忙着打理线上销售平台——中国民族服饰商城 。
04
开展非遗培训 弘扬民族文化
依托赤恒底村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 此路恒邀请民族语教师教学傈僳文、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 , 组织开展傈僳文教学、土麻布工艺制作、民族乐器弹唱等非遗项目培训 , 受到广大农户的热烈欢迎 。
推荐阅读
- 抛下郑恺带着苗苗“出走” 跑男团这是什么操作? 综艺 新快报讯
- 1.2亿摄氏度“燃烧”101秒!中国“人造太阳”创造新世界纪录 权威快报 新世界
- 年会 权威快报|2025年我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
- 肖战 《音乐快报》点名肖战,还道出肖战站在“顶层”的原因,粉丝认可
- 陕西都市快报 饲养员遭老虎攻击身亡,原因初步认定
- 陕西都市快报 紧急!一天两地7名孩子身亡
- 陕西都市快报 阻止电动车坐电梯上楼 西安一小区用上“黑科技”
- 夏邑快报 夏邑这些区域即将停水,请居民提前做好准备!
- 每天十点快报 普京拜登谈妥下月展开峰会,美国要放过俄罗斯,专心对付中国了?
- 陕西都市快报 西安一医院旁的“共享厨房”火了,老板却不希望生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