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台手机的年代,手表还有拥有的必要吗
对于没钱的人来说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有两块手表。
去外地拍摄时候戴卡西欧的2500,可以看气压变化判断气候突变。印象比较深一次预测南迦巴瓦雨后天晴,拍到很好晚霞。
有时差时候避免手机误事儿。国外一定是手表方便,笔记本等会误导。再比如很罕见的在西藏40冰川,手机无法收到中国信号,会收到不丹信号,误大事儿。
2018年10月5日,暴雪中到达纳木错,天晴,我看气压显示很不理想,通知大家做好继续下大雪的准备,果然景区公安两小时后通知全部撤离。后来大雪封路。
本来遗憾这个手表没有GPS和日出日落,其实现在摄影计划神器Planit完全解决。
在青岛本地,戴苹果手表:
提醒我久坐后活动
紧张拍摄时候临时接电话打电话
乘坐公共交通时候看时间和消息。
■用手机看时间,我经常是掏出手机-点亮屏幕-息屏-放回口袋,…我TM刚才看的是几点来着?
■手表更多的是地位和气质的象征了吧
■当然有必要。
手表还远远没有到退场的时候,因为在时代的堆叠和文化的演进上,表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人手一台手机的年代,手表还有拥有的必要吗】而回到问题本身,这个提问的场景很简单,其实就是说既然大家都拿手机看时间了,手表还有什么卵用?
其实只要稍微琢磨一下,这种观点就会不攻自破。我们再怎么离不开手机,说到底还是要拿起手机才能看时间,在很多场景里,比如吃小龙虾时满手是油污,扬起手腕看时间,依然是手表存在的刚需。
接下来我想聊一聊,手表除了看时间之外,我们为什么需要一块手表?
手表是社交语言和货币,是装逼利器,同时也是身份认证仪,甚至随着材质的进步,手表甚至可以作为防弹衣的必备插件(这个是脑洞别太认真呀宝贝儿)。说到底,手表在不同圈层中,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
说到需求,那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和归属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
而在手表这个话题上,我更喜欢这一理论另一说的分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那么,拥有一支手表,在需求层面,都体现在哪些场景下呢?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1.看时间。
这个前面聊过了。
2.彰显不同的身份、阶级、财富及社会地位。
腕表在如今这个时代,拥有着更显性的符号化作用,可以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手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他们内心力量的延伸。
从宏观人群的角度来看,手表赋予了人们人生境界的象征、身份标签的表达以及财富地位的彰显等多重的意义。
当然,如果换一种更接地气的说法的话,对于有一定财富积累的圈层来说,手表满足他们的,是一种完全是刚需的装逼需求。
3.“每一个成年男人都需要一支自己的手表”。
这句话的另外一个体现场景是,很多人的第一支具有品质的手表,是在初入职场的时候。这不仅体现了其经济实力的改善,同时反映出的一个真相是,在很多职业场景中,一支体面的腕表能够成为一张社交名片,它将成为你打入某些圈层和对话语境的入场券,从而完成一次彼此心照不宣的身份认同。
4.审美趣味。
这一类群体据我观察,以年轻的一代中对生活有品质要求的客群为主,一块手表可以在审美上满足他们对生活的某种填充,同时和一双AJ、一件大鹅很类似的,手表同时也是他们个人气质的强烈表达。
以上的四点,嵌套进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不难发现,其实是贯穿了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的多重角度。我之所以这么分析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17中国腕表行业白皮书》中的大数据印证了我的观点。
比如:
从张年龄分布图来看,腕表的主力年龄分层是20到40岁。从分类上我们不难想到,90到95后的对审美趣味有需求的年轻人,以及30岁到40岁在阶级上成为头部的财富精英,一起构成了这个主力年龄消费区间。
推荐阅读
- 手机 酷派声明将与快手联合清查侵权行为
- 大牌 跑男上“最大牌”的艺人,不顾镜头公开玩手机,导演却不敢吭气
- 手机 OnePlus Tag商标已申请 一加也要涉足智能追踪设备市场
- HONOR 荣耀 X20 游戏手机真机首曝:搭载联发科天玑 1200
- Huawei 华为回应暂无其它手机厂商接入鸿蒙:做与不做是商业选择
- 中新经纬 手机上的华为鸿蒙来了!长什么样?有何特别?
- 手机 一份问卷调查显示OnePlus可能开发加密货币钱包
- 手机 OnePlus Nord CE 5G比前代产品更薄 并配备了耳机插孔
- Huawei 别扔老手机 余承东宣布将有百款手机升级鸿蒙OS
- 手机 朵唯直播间售假背后:主播30天带货7.3亿元 山寨手机在快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