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有没有意义( 二 )



对比这两类人,我们明显能看出差别,更愿意选择谁也可想而知了。

如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
如果一个人只是想混混简历上的一条经历,他最好也不要奢望这在应聘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吧;
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学生组织或社团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只要自己进一步衡量即可。

当然,更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状态非常迷茫。他们不太了解自己适合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参加社团,也不知道参加什么社团,也不知道自己参加了什么该做什么……那么,我们给出一些参考标准,大家可以更好地衡量自己在大学或生活中是否走在了“对”道路上。

假如走在“错”的路上,你可能会有以下5种感受:

1.你费了很大力气,但好像没有任何进步:进了社团开了很多会,似乎只是在混日子,没什么能力上的提升?
2.你做一些事情的原因只是出于“容易”和“安全”:大家都参加社团,我要是不参加会不会显得很另类?
3.你的生活是其他人的“梦想”和“要求”:我爸妈让我参加学生会,说能积累更多人脉。
4.你总会在不知不觉地陷入一些drama:布场时出了差错,明明是部长没交代清楚,主席怪罪下来,部长让我认错……
5.当你想到自己的生活时,你看到的总是困难和障碍:社团事情这么多,好烦啊……

以下5种感受,说明你更可能走在正确的路上:

1.你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但听那些建议时你的内心并不会有太多的怀疑和动摇:社团主席虽然开会时批评了我,但在那件事情上的确是我考虑不周,以后做计划要更细致才是。
2.你很有可能并不确定眼下的这条路会最终让你到达哪里,但至少目前走的过程让你有享受的部分:虽然做社团有些累,但感觉组织能力提升了很多呢。
3.你从你所在做的事情中获取能量,而不是耗竭你自己的能量:和社团里的人相处真是令人开心,有一种志同道合的友情。
4.在众多的选项中,你一直都选择了自己本能更喜欢的那个:我参加了辩论队,没选择爸妈要求的学生会,因为我觉得我更喜欢辩论。
5.你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平衡点”(sweetspot):做那些你热爱、也擅长,同时有价值贯穿其中的事情:在校园里组织了抑郁症科普活动,我觉得是在利用将我的所学帮助有需要的人。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是否参加社团就会更加清楚了,也更能利用社团经历来帮助自己成长啦。

(PS:回答这个题的时候,不禁想起了大学时光,突然很想念……55555……祝还在大学的知友们珍惜时光,收获多多!)

以上~

■谢邀。
为了答题专门请教了Momenta的几位小伙伴,发现Momenta很多大牛都对学生会或者社团怀有不一般的情感:
Momenta李文斌本人的社团故事算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例子:大学的时候加入了一个新闻中心,整个中心只有我不会摄影(会写文案),但是老师非常耐心的教导我用各种单反装备拍出好看的照片,空闲时刻还承担了学校的一些拍摄活动补贴生活费。加入社团还是很有意义的,前提是要有辩识能力和感应能力,知道应该跟着谁学习,付出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实现劳动价值最大化。
Momenta王旭飞加入社团很有意义,前提是,对社团上心吧。刚加入我们社团的时候,社里活跃的人只有不到10个人,每次参加或者办一些技术活动都只有这么几个人。当时学校里很多的技术型社团都是这样,做的最好的活动最多的,只有某俱乐部一家。老社长说我们社团差点就要被强行注销了。后来我有幸接任了社长,觉得这么好的一个社团,这么有意思的一群人,不能就这么,平淡下去。在和老社长的一起努力下,我们和很多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承办一些校内的技术分享活动,社内也会组织技术讲解,吃吃喝喝,一起跨年。很荣幸,我们社团竟然拿到五佳社团的荣誉。最近的一次校招,更是招到了100+人(虽然还是有很多潜水号,但是这已经是历史上招到的最多人了),第一次组建了宣传部(创立了自己的公众号),组建了公关部。新的社长已经上任了,希望承载了我们感情和热情的社团越来越壮大吧。
Momenta穆北鹏毕业多年后你很可能不会记得专业课里的公式方程,但一定会记得课外活动中一起奋斗的日子和砥砺前行的伙伴。
除了感性的一面,我们也跟HR小伙伴们讨论了下,发现:
加入社团对求职是否有意义,在于ta与你的职业方向是否相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