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不知道的南北差异有哪些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来到北方之后,最让我震惊的一个南北差异竟然发生在「吃羊」上。具体表现为北方人不吃羊皮,而且表示「哼,谁要吃皮鞋啊!」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南北方在吃这件事上是真的有结界。
作为一个南方人,来北京之后最大的困难是吃饭。但冬天除外,因为冬天有羊肉。
我的内蒙朋友从家背回一条硕大羊腿,对我说:「知道你们南方没啥羊,今儿让你尝尝」。端上桌的是脸盆,连骨带肉,但一入口,肉质细腻肉汁丰富,带着一股奶香。
你曾经不知道的南北差异有哪些

北方朋友们脸上闪着光,对于羊肉,他们确实比我有发言权。
可是,我却发出了一个天问:「为什么没有羊皮?」
朋友们脸上的光反射出一个个问号,他们反问我:「为什么要有羊皮?」
啊,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南北方吃羊是真的有结界
对于吃羊不吃羊皮的北方人来说,我这样的羊皮爱好者,显得有点不可理喻。
可是,我从小吃到大的红焖羊肉,最惹人怜爱的那一口,就是炖得颤颤巍巍在肉上发抖的羊皮。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分开,羊皮划过浓稠的红汤,肉的膻味混着青蒜叶的辛甜,和汤汁一起入口,绵柔咸鲜,仿佛牙齿轻轻一碰就能化开,但却并不肥腻,因为有着独特的弹性。
你曾经不知道的南北差异有哪些

北平食物代言人梁实秋说,「南方人吃的红烧羊肉是山羊肉,有膻气,肉瘦,连皮吃,北方人觉得是怪事,因为北方的羊皮留着做皮袄,舍不得吃。」
这倒是实话,南方不产绵羊,普遍吃山羊,山羊肉紧实略柴,口感没有绵羊丰润,和羊皮一起吃才能感受羊肉的肥美,口感才好。
但北京饱妹表示:哼,谁要吃皮鞋啊!
南方食物扛把子周作人,也分析过南方人吃羊皮的问题:
在家乡吃羊肉都带皮,与猪肉同,阅《癸巳存稿》,卷十中有云:羊皮为裘,本不应入烹调。
《钓矶立谈》云,韩熙载使中原,中原人问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熙载曰,地产罗纨故也,乃通达之言。
因此知江南在五代时便已吃带皮羊肉矣。大抵南方羊皮不适于为裘,不如剃毛作毡,以皮入馔,猪皮或有不喜啖者,羊皮则颇甘脆,凡吃得羊肉者当无不食也。
周作人认为,南方的羊皮做不了皮裘,还不如吃了。
说到底,还是南方的羊比较弱。可是南方人吃起羊来,依然很认真。
南方吃羊有多认真?
南方的羊品种不多,大多是山羊,吃起来膻味大。膻味不可说是不好,因为那才是南方人熟悉的羊味,每一口都浓且强烈,那种味道是即使放了很多葱姜蒜料酒,也没法杀掉的味道。
你曾经不知道的南北差异有哪些

在北方吃到的绵羊,好吃程度远胜山羊,肉更鲜嫩多汁,滋味丰腴之余还有淡淡的奶香,但偶尔也想念家里的羊。
如今南方很多地儿吃羊,会从北方买羊,不过吃的是不是本地羊没那么重要,做得好吃才重要。
你曾经不知道的南北差异有哪些

而提到南方羊,不得不提的必然是藏书羊肉。
苏州的汤汤水水、一饭一羹里都是爱情。
有朋友说,如果想真正读懂苏州人,就得看看陆文夫的《美食家》,因为最高级的爱情是烟火气。
解放后走投无路的朱自治原本一贯不近女色,最后却和「干瘪老阿飞」孔碧霞走到了一起。孔碧霞是什么样的人,十多年的风流,都是在素手作羹汤中度过的,是上等的厨娘,品茶在花间月下,饮酒要凭栏而临流,鳗鱼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养一个星期才能红烧。他们成天关在庭院里吃得天昏地暗,朱自治从原来的不修边幅变得注重仪表,每天早上夫妇俩穿着整齐上菜场买菜,一个拎篮,一个挎包,亲亲热热地过日子。
苏州的食物有自己的脾气,充满了这样烟火气的爱情。
入了秋,苏州人就想吃羊肉了,大大小小的藏书羊肉店遍布苏州的各个角落,它们通常不大,逼仄,都是老夫老妻一代代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店,开在街头巷尾。男人每天挑羊宰羊,确保羊肉新鲜,女人负责炖羊,保证口味鲜美,女儿负责点菜,招呼街坊。吃腻了松鹤楼、新聚丰就叫个黄包车,去木渎吃藏书羊肉,躲进一家开着灯的羊肉店,吃块带皮的红烧羊肉,喝碗鲜得掉眉毛的羊肉汤,听老板聊着家里琐事,冷日子就没那么难过了。

推荐阅读